1939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十六)早晨,敌军从陈庄顺慈河东行,到横山岭西侧大橡树坡根处(原东寺家庄村东),
遭我一二O师某部伏击退回。随后大队敌军便从慈河南岸的树林和芦苇丛中穿行而下。
我一二O师、七一六团三营,据守在横山岭主峰南昙花楼和跌骨崖之间,卡住敌军退路。
敌军为夺路逃跑,即以两个中队的兵力,向南昙花楼山头(现纪念碑处)发起连续强攻。
我军一营迎头痛击,从中午一直打到下午四点,先后向敌军发动四次冲锋,进行三次肉搏。
坚守西侧跌骨崖的我十二连勇士,更以百倍勇敢,插入敌群,猛烈夹击。手榴弹在敌群开了花。
此时我十二连战士已从敌后冲上,从长峪急进的我五团部队,亦闻讯追来。
敌军突围失败,丢下了几百具尸体,余众由水源旅团长带领强行南突,抢占有利地形。
但我军南北夹击,像把铁钳,死死地夹住敌军。敌向右冲,被我五团火力顶回,向左突,被我七一六团击退。
南面是悬崖陡壁,敌军被紧紧压缩在破门口和冯沟,大炮不能发射,步枪施不了威力,近前遭受冲刺,退后受到伏击,阵势开始混乱。
此时,我军部队,则越战越勇,以烈的炮火,狠揍顽敌。千钧压顶,顿时日伪军鬼哭狼嚎,抱头乱窜,成批的敌军葬于河滩沟谷、苇溪、泥沼之中。这是一个主战地之一。
第二个主战地是南北昙花楼之间(即今纪念碑以北溢洪道处)。当时那里是一漫坡山壑,我军主力放在南昙花楼南面。
敌军一部在垂死之中,想从两个昙花楼之间的壑口处,突围逃窜。
我军发觉敌军企图,迅即以步枪、手榴弹狠揍拦阻,不料步枪威力小,手榴弹已部分失效,没有爆炸,造成失利。
敌人乘机逃逸,抢占了有利地势。勇士冲来,被敌人机枪压下,再冲上,再压下,连冲四、五次,都未成功。最后团长命三营十连强攻。
战士们在连长指导员张钦同志带领下,机关枪吐出愤怒的火舌,手榴弹投向密集的敌群,冲锋号嘹亮吹起,众勇士排队冲锋,以排山倒海之势直入敌阵。
敌军惊恐万状,纷纷溃退,我军却以一当十,奋勇刺杀。一时间整个山头成了沸腾的海洋,敌军全部被歼,我军大获全胜。
第三个争夺地点在鲁柏山山梁(石佛峪西边张家崖)上。
9月29日(农历八月十七)上午十点钟左右,敌军东窜无望,企图从鲁柏山西坡石梯子处逃窜。于是纠集了残部拼命往鲁柏山巅爬去。
鲁柏山岗峦起伏,东西绵连,北面峰峦叠嶂,山势陡峭,敌人满以为爬上鲁柏山,就能居高临下,抵挡我军攻势,从而逃脱。
可是当敌军刚爬上一个小山头时,还未站稳,就被我津南部队团团围住。
那个山头,方圆不过一里,坡面不过五十步宽,北面是悬崖,南面是峭壁,敌军由西坡爬上,妄想从东坡溜下。
谁知上去一看,山头光秃、块石平卧,既无掩体,又无依托,敌军孤立无援。且寝食久废,饥饿难当,拼死上山,疲累不堪。
如今身陷重围之中,面临灭顶之灾,只有龟缩糜集,以图垂死挣扎。黄昏前,我军前线指挥部下达全线总攻击令。
霎时,鲁柏山上杀声震天,枪炮齐鸣。我津南军指战员和武装群众,潮水般从四面八方冲上山头,借助天然屏障为工事,集中火力猛烈射击。
敌军应着枪声成批倒下,大部连人带马滚下山崖,死亡枕藉,弃尸山头。受了伤的田中大佐,带着十几个敌兵 跑下山去,死在乱军之中。
我军几天激战,一直凭借着刺刀拼,枪杆砸,石头磕,绊交摔,来截杀敌军从而迎来了胜利。
跑出去的几十个残敌,都没有逃脱覆灭的下场,全被我军一一捕获。战斗以全胜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