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军百多里后,战斗英雄李志业晚上还躲在被子里看《三国演义》

回首千秋月 2025-01-24 11:49:15

一九四三年秋天,李志业离开首长身边,到一营二连三排当班长。不知怎么地,一见面,宋家烈就很喜欢他。他对宋家烈也不拘束,说话挺畅一快。

李志业是山东省桓台县西龙村人。由于家里人口多,日子累,从小就跟着大人在田里没白没黑的劳动。

十二岁的时候,什么扶犁呀,耙地呀,驾耘锄呀……样样摸得起,成了个小庄稼把式。一九四0年麦收后,汉奸领着日本鬼子,要抓李志业去修筑工事。

他想:父亲被逼出走,杳无音信,哥哥派伕修路,病得至今未愈。这回就是要我命,也不去给你们卖力。

于是,这个十六岁的孩子逃出来,毅然决然地参加了八路军。李志业很爱学习。他在首长身边时,除做好警卫工作外,一有空就刻苦学文化、学政治、学军事。

首长对他很关心,忙里偷闲手把手地教,给批改作业。他来到连队,还保持了这种好学的精神。

天天跟宋家烈要学习材料看,有的摘录,有的抄全文,有的还写心得体会。他那个背包里,好几个笔记本都是用了正面用反面,记得密密麻麻,满满当当的。

有一次,宋家烈夜间查铺,发现他用被子把头蒙得挺严实,下身却全露在外面。心想:今天行军一百多里,很是劳累。

现在已经三点多了,再喊醒他另盖一盖,恐怕不等睡着就明天了。又一转念,他感冒才好,倘若着凉,得了重感那就麻烦了。

宋家烈看他一手拿着手灯,一手拿着本残破不全的《三国演义》,便生气地板起面孔盯着他,一语不发。

在庆祝滨蒲战役胜利的大会上,报社记者给立功的指战员照了像。一回到连队,李志业就找宋家烈去了。

以往,每当吃过晚饭,只要没有事,他们俩常常到村外,到小河边,散步谈心。这时,宋家烈见他来,就站起身系好风纪扣,迎他向外走。

宋家烈想:我们俩感情好,要去做个留念,这是一层意思,更重要的,他要下决心做一个战斗英雄。这是积极向上的表现,一个革命战士美好的意愿。

那次留的照片,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没有保存下来,早已失落了。一九七八年夏初,李志业的儿子李斌,在清理父亲遗物时,从那个小本里找出来,完好地寄给了宋家烈。

在党的养培下,革命烈火中,李志业进步很快,不久,被提升为排长。为这事,宋家烈和他谈过话。

他认为:自己一个班还没好好摆弄几天,突地又给了一个排,几十号人哪,担子可不轻。

宋家烈表扬他在那次牛王庄反击战中,他们排长负了重伤,决定让他代替指挥,他不光把三个班的兵力展开了,还一直注意发挥机枪的火力,打得很漂亮。

为了开展游击战,我们部队不得不携带着粮食和弹药,今天出没在连峦迭嶂的南山区,明天出没在荆高蒿深的北大洼,

这样,天天是行军,天天是打仗,对年龄大,年龄小,有病负伤的战士是多么困难啊! 李志业经常帮助别人背枪、背干粮,甚至更加笨重的东西。

每当宿营时,他总是先安排同志们睡了,自己才和衣躺下,而听到大家睡熟后,经常爬起来给同志们缝补衣服、鞋袜.….

0 阅读:0
回首千秋月

回首千秋月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