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雨为八路军带吃奶的幼女,艰难地躲避日军,做小生意维持生活

回首千秋月 2025-01-23 17:18:30

横山岭战斗打响以后,伤员不住地往下抬。当时在西瓦房台卫生所的赵书洙和其妻潘医生是这里的主治医生。

他们夫妇二人带着刚满周岁的独生女赵延南,刚从冀中地区日夜兼程来到这里。他们没有来得及休息就抢救起伤员来。

他们眼看着道旁、街旁、院内、树下遍是急待营救的伤员,哪里还顺得上照顾自己的孩子呢?

群众们看着孩子无人照料,饿得哇哇直哭,都心疼得直掉眼泪。父母日夜紧张工作,群众又 都忙着支前,这可怎么办呢?

当时妇救会主任张大雨便主动额外担起了抚育赵延南的担子。张大雨出身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从小忍饥挨饿,饱尝了人间苦楚。

她是被人贩子几经倒手卖到瓦房台的。夫妻两个年过五十没有儿女,对.剥削和日寇的暴行,恨之入骨,所以她对抗日工作总是积极的。

横山岭战斗期间,她组织妇女献军鞋,抬担架,慰劳伤员,尽心护理。今天又额外担负起喂养赵延南的工作。

六天五夜紧张的横山岭战斗结束后,赵书沫夫妇在伤员北移后,又接受新的战斗任务。

他们从瓦房台到城南庄,从白崖子到柏油店子,最后要去延安。父母要走,可孩子怎么办?

.赵、潘二人想带孩子走,可是远隔千山万水,路上又经过敌人的重重封锁线,带一个刚满周岁的孩子跋山涉水谈何容易?

张大雨夫妇也考虑到自己年过半百,抚养一个吃奶的孩子,其困难是不言而喻的。

但他们想到赵、潘二人携带幼女远去延安,困难更是难以设想。于是便主动地找到赵、潘二人,情愿把孩子留给自己。

赵、潘二人对张大雨这种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感动得热泪双流。赵、潘随部队出发了。张大雨对小延南如同亲生子女一般抚养。

自己没有奶,就一口一口嚼着喂。当时环境恶劣,鬼子经常扫荡。

每遇到情况,大雨除组织本村妇女搞坚壁清野,帮助群众撤离外,总是背着小延南翻山越岭躲避鬼子兵。

后来张大雨的丈夫去世了,生活更为困难,她就夏天卖凉粉、卖粽子,冬季挎着篮子,卖豆腐、卖麻糖来维持母女二人的生活。直至延南十六岁上才被父母接了去。

0 阅读:1
回首千秋月

回首千秋月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