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人物也难逃生老病死,刘伯温《绝句》

凝萨 2025-04-26 12:24:06

人生无百岁,百岁复如何?古来英雄士,各已归山河。

这首诗是明初刘伯温写的五言绝句,读罢之后让人觉得无比感慨。他到底为何发出这般喟叹,还要从他的经历说起。刘伯温叫刘基,是浙江青田人。他在元朝末年参加过科举考试,中了进士担任县丞。由于为他为官清正,很快就升为行省考试官,负责科举有关的工作。由于后来遭受不公平待遇,刘伯温一怒之下辞官返乡,隐居山中。

当时朱元璋发动起义,他听说刘伯温文武双全,是个了不起的人才。于是他请刘伯温出山辅佐,帮忙出谋划策。刘伯温没有辜负朱元璋的信任,没多久就献上了“时务十八策”。文章中详细写明应该如何治国平天下,可以说朱元璋能够一统天下,少不了刘伯温的谋划。

有了刘伯温之后,朱元璋如虎添翼。先招降了起义将领方国珍,后击败了盘踞在江南一带的两大势力,陈友谅和张士诚。当朱元璋在金陵称帝的时候,他对手下群臣说,“刘伯温就是我的张子房啊!”张子房就是张良,辅佐刘邦打败项羽统一江山。这么高的评价,对于刘伯温未必是好事。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在刘邦登上皇位的那一刻,张良就开始装病,每天关门待在家中。

刘伯温就没有这么高的觉悟了,他和宋濂一起帮助朱元璋制定各种礼仪制度,法令政策。他作为开国功臣,并没有想到鸟尽弓藏的故事能够发生在他身上。在处理政务和军务的时候,他眼光独到能力出众。唯独没有想到,朱元璋会忌惮他权力过大。

朱元璋很信任谋士李善长,由于刘伯温是半路加入起义队伍,并没有成为朱元璋的真正心腹。李善长有个优点,特别擅长化解矛盾,笼络人心。在这一点上刘伯温差了一点儿,他曾多次指出朱元璋的不足,让朱元璋下不来台。征战沙场的日子里,朱元璋能够忍受,到了守天下的时候就压不住火气了。他们之间爆发了几次矛盾冲突,刘伯温就想辞官归隐。天下平定不久,朱元璋不想让人说他打压功臣,始终不放刘伯温回乡。

回首往事,刘伯温赋诗一首。他说,人很难活到一百岁。即便真的活到了一百岁,那又如何呢?回顾历史,有那么多英雄人物,最后都化成枯骨,埋葬在高山之中。从诗中可以看出,刘伯温已经预感到很难善终,他想宽慰一下自己。

几年后,刘伯温病重。朱元璋派宰相胡惟庸带着御医去看病,想探一探是不是装病。当初朱元璋询问刘伯温,胡惟庸是否适合当宰相。结果刘伯温说,不适合。于是胡惟庸就怀恨在心。探病的时候,御医开药嘱咐刘伯温喝药之后就能康复。没料到,吃了药的刘伯温反而病情加重。不到一个月,就已经卧床不起了。开国功臣已经病入膏肓,才意识到有人想要借刀杀人要他性命。

0 阅读:4
凝萨

凝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