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叙事
在叙事学的逻辑中认为,“所谓叙事也就是讲故事”。电影的对白是电影叙事的基础,而承载电影对白的语言与音乐则是两种不同的符号体系。不同于旁白或独白,电影音乐并非故事叙述角度或者故事人物观察事件的角度,而是以类似于“壁纸”的状态贴合在影片中。
音乐不同于语言,无法成为最直接、最基础的叙事元素,音乐无法以独立的状态参与到叙事环节中,这也就造成了音乐想要参与到叙事中来,必然有其局限性和间接性。电影音乐想要实现叙事功能,就必须寻找电影音乐叙事功能被接受的依据。
电影作为一门第九类艺术,本身的综合性也使得音乐是有了可以参与叙事的可能性。
02电影音乐参与叙事的可能性
彼得·拉森认为,“电影音乐是一种功能性音乐”通常我们认为某种事物具有某些功能特性,指的是这种事物因为其自身某些特点能够在某些特定的状态下发挥出一些特殊的作用。
具体来说,就是电影音乐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解决画面、对白、表达上的某种缺失,使得电影的叙事呈现多重维度,人物形象和情节更加丰满细腻,整体观感更具真实性。
通常来说,电影的创作是以剧本为纲,通过“蒙太奇”手法对镜头进行多样化、体系化的组接,形成完整的作品。电影元素通过隐喻和联想来提示概念,这是电影元素的共同特征,那么电影音乐无疑也具备这样的特征。
电影艺术的终极追求,无论何时都是给予受众更沉浸式的观影体验,使得受众能够更好地融入情节并且感同身受,触发更多广泛认同。具象化的图形、文字、语言、更多传递的是一种稳定的观感,带有特定认识范围。
而电影音乐则可以跳出具象化的元素,打破限定性的描述和单调的影像叙事,通过人类复杂的观念认知和抽象情感认知,达到某种叙事扩展性。
03电影音乐参与叙事的必要性
突出影片主题在电影音乐产生的初期,电影音乐的主要使用方式就是为影片增加氛围感,为电影叙事发展做情绪上的铺垫,以突出电影主题。
随着电影音乐理论的深入发展,逐步细化为电影主题音乐、人物主题音乐等。电影主题音乐即“贯穿一部影片用以体现影片思想,概括影片基本情绪或刻画主人公性格的音乐”。
主题音乐与叙事主体相辅相成,以一种类似平行推进的形态来共同完成叙事。这种音乐叙事与画面叙事平行的状态,在现阶段的影视作品创作中主题音乐逐步成为不可或缺的视听因素,贯穿整部电影。
好的主题音乐,应当具备以下几个要素:动人心弦的旋律;极高的辨识度;与电影情节主线的契合感。缺少任何一个因素,本身主题曲自身无法走进观众内心,与其他同类质作品没有明确的区别,则根本不会形成记忆点。
04深化画面内涵
不同于主题音乐的表达方式,很多音乐作品在声画结合的过程中反其道行之,并不以画面律动为前提,而是以展现人物深层情感为原则进行编配,使得音乐片段更具戏剧张力。例如影片《卧虎藏龙》中的经典片段——竹林对决。
该部影片出现的多段打斗场景都以极富节奏感的音乐来进行衬托,唯独李慕白与玉娇龙的竹林对决片段运用了低沉的大提琴作为音乐的主要元素。大提琴低沉舒缓的长线条音色与激烈的打斗画面形成极大的反差,呈现一种声画对立的状态。
正是这种反差感,引发观众无限的联想的同时,对于李慕白与玉娇龙内心情感的刻画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在电影音乐的创作中,绝大多数是顺应情节发展的创作思维,而偶尔反其道而行,在反差中体现艺术的美感,音画的冲击感,往往可以有更加引人入胜的效果。
05经典音乐引发观众
记忆在画面与音乐的共同刺激下,观众往往可以产生强烈的记忆点,引发更深层次的联想。例如影片《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中的经典主题曲《一生所爱》在《大话西游》后续出版的系列电影中不断改编沿用,对于刺激观众对于前序情节的回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星球大战》系列电影主题曲《帝国进行曲》、《加勒比海盗》系列电影主题曲HeisaPriate更是成为人们心中的经典,成为引发观众回忆的记忆点。除了系列电影,单部影片中反复出现的主题曲,往往也会有此效果,例如电影《寻梦环游记》中的主题曲rememberme。
在影片中主题曲rememberme多次出现。每次均以不同的编曲配器模式呈现。乐曲本身在旋律中并没有采用风格化的元素,而是采用了流行音乐的创作模式。旋律简明,朗朗上口,整体旋律很容易快速被观众记住。
在这首主题曲第一次呈现时,以华丽的歌舞剧形式出现,呈现出明显的马里亚奇音乐形式,反派主角德拉库斯头戴墨西哥大草帽,身着民族服饰载歌载舞,瞬间将观众带入浓郁的墨西哥风情之中。
随着影片的发展,埃克托和米格分别演唱了不同版本的rememberme。这两个版本中,均采用了简单的吉他分解和旋来进行伴奏,在演唱方面采用了独唱与合唱相结合的方式。
选用了墨西哥音乐惯用的吉他弹唱形式来体现父女,爷孙之间的脉脉亲情。影片结束后,歌曲的热度一度高过影片,是非常成功的经典电影音乐主题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