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讲了淝水之战后,前秦名将吕光割据河西,建立后凉的故事。剩下的南凉、北凉、西凉、西秦由于知名度不高,估计写了也没什么人看,原本不太想写。
不过转念一想,写历史不能只看流量,还是要全景式呈现才有意义,所以坚持把这些“小卡拉米”写出来。
今天写河西第二霸主——南凉,主要讲一个民族和三个人的故事。
一、秃发鲜卑
南凉是秃发鲜卑建立的政权。
说到鲜卑,大家津津乐道的当然是慕容、拓跋、宇文这些牛人辈出的鲜卑大姓,以及盛产皇后的段部鲜卑。
至于“秃发鲜卑”是什么鬼呢?莫非是鲜卑光头部?
开个玩笑,其实秃发鲜卑就是拓跋鲜卑。
话说东汉末年,拓跋鲜卑的当家人拓跋诘汾,也就是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的七世祖死后,次子拓跋力微以不光彩的手段夺取了首领之位,而长子拓跋匹孤却遭到排挤,痛失首领宝座。
拓跋匹孤一怒之下带领本部族人离开代北老家(今阴山以南,内蒙古呼和浩特、乌兰察布一带),沿黄河西上,再由贺兰山南下,去河西一带(兰州以西、青海湖以东)自立门户。
迁徙路上,拓跋匹孤的妻子半夜分娩,由于颠沛流离,也没有接生稳婆,小baby就直接生在了棉被里。而“棉被”的鲜卑语正是“秃发”。
此时的拓跋匹孤虽然喜当爹,但由于背井离乡,满心愤恨,就放弃“拓跋”姓,给儿子取名为“秃发寿阗”。
至此,这支河西鲜卑就被称为了“秃发鲜卑”。
秃发鲜卑迁徙到河西后,逐水草而居,渐渐添丁进口、牛马滋繁,日益兴盛起来。
但好景不长,西晋建立以后对少数民族十分歧视,尤其是对陇右、河西一带的氐、羌、鲜卑等游牧民族肆意压榨、需索无度,结果就惹出了乱子。
晋武帝司马炎在位时期,秃发鲜卑首领秃发树机能不堪忍受民族压迫,在金城(今甘肃兰州)揭竿而起,反抗西晋的高压统治。
此时的晋武帝正在全力筹备灭吴战争,原本没把这伙小小蛮夷放在眼里,随便派了几支部队征剿。
不料秃发树机能极善用兵,连续击败西晋四任秦州刺史,其中两任甚至直接战死沙场,西晋边陲局势迅速糜烂,严重影响了灭吴大局,把个司马炎愁得寝食难安。
幸亏西晋名将文鸯临危受命征讨河西,击败秃发鲜卑,这才暂时稳住了局面。
可惜不久文鸯蒙冤被杀,秃发树机能卷土重来,声势更加浩大,竟席卷了整个凉州,并不断蚕食秦、雍。
好在西晋当时还处于上升期,有个天才将领名叫马隆挺身而出,率领一支三千五百人的特种部队深入河西,靠着超越时代的机械工程学和物理学知识,连战连捷,彻底平定河西叛乱,秃发树机能兵败被杀(详见拙著)。
此后白云苍狗、岁月悠悠,转眼百年过去。
这百年间,西晋、前赵、后赵、前燕先后灭亡,前秦统一北方,而秃发鲜卑始终秉承“谁拳头大就认谁做老大”的原则,低调蛰伏,一心当好“模范良民”。
转眼来到淝水之战,前秦天王苻坚一败涂地,庞大的前秦帝国分崩离析,烽烟四起。
一时间,慕容垂征战河北,姚苌割据关中,慕容永独霸山西,刘卫辰纵横河套,拓跋珪崛起塞外,那真是一时多少豪杰。
而广袤的河西大地上,则是前秦名将吕光建立的后凉一家独大。
二、胸怀大志的秃发乌孤
后凉建立之初,兵强马壮,威风八面,河西地区的首任“武林盟主”吕光就对潜伏在自己脚边上的秃发鲜卑产生了兴趣。
此时秃发鲜卑的带头大哥名叫秃发乌孤,是个和平主义者,也很有“忍者神龟”的气质。
他上位以来,一直积极督促族人转型升级,从游牧向农耕过渡。对外则广结善缘,本分做人,很少惹是生非。
吕光的使者找到秃发乌孤,对他说:“老秃,我们吕王很看得起你,打算封你为我们后凉的冠军大将军、河西鲜卑大都统,你怎么说?”
秃发乌孤一时捉摸不准,就召集部下商议。
大多数人很是不忿,都说:“人不求人一般高,咱们跟他吕光井水不犯河水,凭什么突然要矮人一头,去做他的小弟?”
但也有人说,如果不委曲求全,后凉肯定会重兵压境,我们实力不济,到时候悔之晚矣。不如虚与委蛇,暂时向他低头,保存实力等待机会。
秃发乌孤想想也觉得有理,就捏着鼻子向吕光臣服,接受了后凉的册封。
其实,向强者臣服有利也有弊。弊端是要定时进贡财物,打仗时还要作为仆从以供驱使,而有利的是可以避免挨打,赢得发展空间和壮大时机。
此后,秃发乌孤试探性地吞并了周边的乙弗、折掘两个小部落,又悄悄在湟水岸边的战略要地修建了一座廉川堡(今青海海东民和县)作为自己的根基。
有一日,秃发乌孤登上廉川堡附近的高山,眺望旖旎壮美的河湟谷地,突然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河湟谷地
手下人顿时惊诧一片,有人问:“大将军为何哭泣?是因为受辱于吕光吗?吕光已老,雄风不再,而我们人马日盛,又占尽山川地利,其实不用怕他了。”
秃发乌孤叹息道:“吕光的确是越老越糊涂了,但我素来注重仁德,为什么就没人来归附我呢?”
有人说:“那是因为您太低调了,在国际上知名度不高。您何不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秀出我们的肌肉,然后大张旗鼓地讨伐四方不服从您的部落?”
秃发乌孤深以为然,就开始东征西讨,公开扩张,声势与日俱增。
而此时的吕光果然老得神志昏聩,昏招迭出,后凉内部叛乱此起彼伏,出现了严重的统治危机(详见),对秃发乌孤的公然坐大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听之任之。
当吕光再次任命秃发乌孤为征南大将军、益州牧、左贤王时,羽翼已丰的秃发乌孤终于硬气了一把。
他对使者说:“吕王借远征西域之余威占据凉州,却不能躬行仁义,安抚黎民,他的儿子和外甥一个比一个暴虐,搞得民不聊生、人心丧尽,我怎么还能冒天下之大不韪,接受他的封爵!帝王之业,有德者昌、无道者亡,我如今要自立门户,代天行道了!”就将吕光的使者赶了回去。
公元397年,秃发乌孤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西平王,建国号为“凉”。由于他的地盘主要位于后凉的东南方,所以史称“南凉”。
而此时的后凉又刚刚爆发了一场极为惨烈的内乱,元气大伤,吕光虽然勉强派了一支军队来讨伐,却被秃发乌孤轻易击败。
南凉军乘胜出击,连续攻取了后凉的广武(今甘肃兰州永登县)、金城(今甘肃兰州)、乐都(今青海海东乐都区)、湟河(今青海海东化隆县)、浇河(今青海海南贵德县)等郡县,地盘迅速扩大,祁连山以南的各族百姓纷纷赶来归附。
建立政权后,秃发乌孤非常注重礼贤下士,吸纳了一大批河西、关陇的汉族知识分子为其所用,史书称“西州之德望、中州之才令、秦雍之世门,皆内居显位,外宰郡县,咸得其所”,人力资源建设搞得相当有声有色。
既然有了这么多人才,当然要开展头脑风暴,集思广益,确定今后发展战略。
一日,秃发乌孤问群臣:“现在河西除了我们,主要有三大势力:乞伏乾归盘踞黄河以南,段业、沮渠蒙逊坐拥甘(今甘肃张掖)、肃(今甘肃酒泉)二州,吕光父子独占姑臧(今甘肃武威)。我如今想扫平西陲,不知道应该先攻打哪一方呢?”
手下谋士杨统进言:“乞伏乾归靠近后秦,受到后秦的压制,自顾不暇;段业是个汉人儒生,才能平庸,而且被沮渠蒙逊架空,内部矛盾重重,再说他刚跟我们订立了盟约,我们不该去打他。吕光如今日薄西山,他的太子吕绍懦弱无能,另外两个儿子吕篡、吕弘虽然有些本事,却互相敌视,所以我们应该将吕氏作为我们的主攻方向!”
秃发乌孤听得频频点头,两眼放光,又问:“那具体怎么打呢?”
杨统接着说:“我们和吕氏虽然有祁连山阻隔,但有两条路可以抵达姑臧,一条是东面的乌鞘岭(今甘肃武威天祝县),一条是西面的扁都口(今甘肃张掖民乐县)。您可以派您的二弟利鹿孤屯驻东线,派三弟傉檀屯驻西线,声东击西,轮番进攻,救右则击左,救左则击右,他们一定会疲于奔命,农业生产也会大受影响。不出两年,我们必能坐定姑臧。到那时,乞伏乾归、段业也必将主动向大王俯首称臣了!”
秃发乌孤大喜,当即采纳杨统的策略,并付诸实施。
不过很可惜,秃发乌孤有一次因为醉酒摔落马下,摔得不轻,当时还强撑着笑道:“我靠,差点让吕光父子喜从天降,白捡了现成便宜!”
可没想到这一摔竟摔出了内伤,伤势越来越重,居然没几天就不行了。
没办法,秃发乌孤只好召集群臣,当众指定二弟秃发利鹿孤接班,然后便撒手人寰去也。
秃发乌孤这个人胸怀大志、性格沉稳,善于审时度势、韬光养晦,作风低调稳健、能屈能伸,也善于吸纳人才,尤其是注重吸纳汉族知识分子为己所用,为后来南凉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他的性格气质和为政举措,跟慕容鲜卑的早期领导人慕容廆非常相似。
三、斯斯文文的秃发利鹿孤
秃发利鹿孤继位的时候,北中国三大赛区的角逐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关陇赛区是前秦苻登被后秦姚兴击败,后秦胜出;
华北赛区是后燕慕容宝被北魏拓跋珪击败,北魏胜出;
而河西赛区却竞争依然激烈,甚至可以说是最内卷的“死亡之组”,因为河西同时并存着后凉、北凉、西凉、西秦、南凉五方势力,互相牵制,局面错综复杂。
关于北凉、西凉、西秦的故事放到以后再讲,且说秃发利鹿孤上位后,继续坚持大哥秃发乌孤的既定策略,交好西秦、北凉、西凉,而把矛头指向吕氏后凉。
这时吕光已死,太子吕绍继位仅一个月,就被大哥吕篡干掉,吕篡成为后凉天王。
吕篡自恃武勇,一心想重现父亲吕光的辉煌,连续向南凉、北凉用兵。
无奈南凉和北凉已经签订友好互助条约,建立了军事同盟,吕篡进攻南凉,北凉就来骚扰,吕篡进攻北凉,南凉就来牵制,把个吕篡折腾得不行。
同时,锐意进取的后秦皇帝姚兴已经夺取中原,开始向西开疆拓土,首当其冲的西秦疲于应对,自然无暇北顾。
而北魏则攻灭了河套地区的铁弗匈奴,使南凉的东面强敌不复存在,这使得南凉的战略环境大为改善。
秃发利鹿孤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期,将重心放在内政建设上。
他召集群臣说:“我这个人没什么本事,侥幸继承了兄长的基业,虽然自己也很努力,却始终没什么效果,政绩也不突出,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请各位畅所欲言,我一定会认真倾听。”
手下汉人大臣史暠发言,说:“上古圣君发动战争,并不是为了灭亡别人的国家,而是为了拯救受苦的百姓。所以他向东攻打,西边的百姓就会抱怨,向西边攻打,东边的百姓就会失望。而我们总是以掳掠人口为目的,其实百姓都是依恋故乡的,我们将他们迁来,他们难免会叛变逃离,所以我们既得不到民心,疆域也得不到扩张。”
这段话指的是秃发鲜卑一昧掠夺的游牧民族习气,意思是要效仿中原政权建立郡县制。
史暠又说:“我们在选拔人才上也很有问题,总是优先选拔那些善于弓马的武士,却把文章经义当成没用的东西,这可不是凝聚人心,建立不朽基业的做法。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我们应该大办教育,广建学校,弘扬礼仪,以正风俗。”
秃发利鹿孤很重视史暠的意见,当即重金礼聘河西世家大族田氏、赵氏的饱学硕儒来兴办学校,全力推行中小学义务教育。
同时,与五胡十六国时期所有帝王一样,秃发利鹿孤也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正确处理纷繁复杂的民族矛盾。
关于如何处理民族矛盾,此前有很多人已经做过各种探索和尝试,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强调本民族主体地位,对异族极端打压,比如西晋、石虎、冉闵等。这种做法显然非常不智,结局注定失败;
另一类是强调民族平等,甚至抬高异族,抑制和削弱本族,比如苻坚。这种做法虽有其进步性,但由于没有真正使各民族融合,最终还是被其他民族反噬,身死国灭。
那么如何保持本民族主体地位,同时又兼顾其他民族利益呢?
秃发利鹿孤的做法是,鼓励汉人从事农业生产,而鲜卑人专门骑马打仗。
置晋人于诸城,劝课农桑,以供军国之用,我则习战法以诛未宾。——《晋书·载记·第二十六章》
各位看官不要小看这一举措,它既避免了以前少数民族残酷迫害汉人的恶习,也避免了强枝弱干局面的出现,这在当时已经是一种极大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具有相当的时代进步性。
顺便说一句,一百多年后的北齐神武皇帝高欢采用的也正是这一模式。
由于政治制度的优势,南凉的国力进一步增强,渐渐赶超河西第一霸主后凉,在对后凉的战事中屡屡获胜,具体情况就不多说了,只说一件很能体现秃发利鹿孤个人性格特点的小事。
有一次,南凉军击败后凉军,俘虏了后凉名臣杨桓。
杨桓是河西汉人中著名的儒生,向来以学识渊博、正直敢言著称,他兵败被俘后被押到秃发利鹿孤面前。
秃发利鹿孤凶巴巴地训斥道:“吕氏昏乱,不得人心,你却不知道另寻明主。如今年纪这么大还沦为阶下之囚,这算是智者的表现吗?”
杨桓夷然不惧,正色道:“我受吕王(指吕光)厚恩,身居高位,就算是洪水滔天,我也甘愿与吕氏一齐淹死!”
秃发利鹿孤被杨桓的气节折服,改容叹道:“卿真忠臣也!”就封杨桓为自己的左司马。
杨桓一开始并不愿归顺,但相处久了,渐渐被秃发利鹿孤的人格人品折服,两个人竟成了情投意合、无话不谈的知己朋友。
这时国际形势又有新变化,后秦攻灭了洮河流域的西秦,兵锋越过黄河,直抵河湟谷地,开始威胁南凉。
而南凉秉承一贯顺从强者的作风,在“河西五小强”中第一个向后秦俯首称臣。
后秦皇帝姚兴最爱读书人,听说河西大儒杨桓在南凉,就下旨征召杨桓入朝,秃发利鹿孤虽然不舍,但不敢违拗姚兴旨意,只好为杨桓设酒践行。
临别时,秃发利鹿孤流着泪说:“我本来想和您共成大业,没想到世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如今您突然离去,我才体会到古人分别时的痛苦。但鲲鹏如果没有溟海,不能腾飞它的身躯;凤凰如果没有梧桐,不会垂下它的羽翼。先生有辅佐王者的器宇,仿佛夜明之珠,一定能振翅云霄,展现出连城的价值。我这区区河西之地,确实不足以让您施展才华。希望您努力进取,成就千古美名。”
本期与卿共成大业,事乖本图,分歧之感,实情深古人。但鲲非溟海,无以运其躯;凤非修梧,无以晞其翼。卿有佐时之器,夜光之宝,当振缨云阁,耀价连城,区区河右,未足以逞卿才力。善勖日新,以成大美。——《晋书·载记·第二十六章》
之所以原文附录这段话,是因为它不仅文辞优美,而且意境高远,充分说明秃发利鹿孤对《庄子》、《诗经》、《礼记》等汉人传统文化有较为广泛的涉猎,信口拈来,蔚成文章。
杨桓也啜泣着道:“以前臣侍奉吕王,却没有为他守节。陛下从俘虏中选拔了我,给我的待遇超过了朝中旧臣。我原本打算攀龙附凤,为您效力,没想到龙门一开,又要离别。我好比三国时的黄权,不舍得离开陛下。”
“臣事吕氏,情节不建。陛下宥臣于俘虏之中,显同贤旧,每希攀龙附凤,立尺寸之功,龙门既开,而臣违离,公衡之恋,岂曰忘之!”——《晋书·载记·第二十六章》
杨桓自比的这个黄权是三国时刘璋的部下,刘备入蜀时曾坚决主张抵抗,却被刘璋流放。后来刘璋兵败投降,黄权才归顺了刘备。
刘备对黄权委以重任,合作得很好。后来刘备败于猇亭,黄权被曹魏俘虏。有人对刘备说黄权投降了曹魏,刘备也只是叹息的说:“是我辜负了黄权,不是黄权辜负了我呀。”
而曹丕为了招降黄权,造谣说黄权的妻子儿女都被刘备杀了,黄权却丝毫不为所动,绝不相信。
杨桓把秃发利鹿孤和自己比作刘备和黄权,彰显了二人的知己之情,也可以看做当时民族融合不断萌芽的趋势。
秃发利鹿孤在位时间很短,仅仅三年就因病去世。
他在位期间,对内进行顶层设计,革新制度,大力发展文教事业,对外建立统一战线,打拉结合,使南凉完成了对后凉的战略赶超。
同时,他为人谦和,虚怀若谷,礼贤下士,尊重汉族读书人,是一位比较有修养的少数民族领袖。
临终前,秃发利鹿孤将国主之位传给了三弟——秃发傉(nù)檀。
四、迷失自我的秃发傉檀
秃发傉檀作为秃家老三,之所以能接过权力的接力棒,是因为他自幼就表现非凡。
史书说他“少机警,有才略”,他父亲常对儿子们说:“老三的能力见识远在你们之上。”
所以从秃发乌孤到秃发利鹿孤都对这个三弟非常器重,巴不得自己早点死掉,好赶紧把王位传到秃发傉檀手里。
其父谓诸子曰:“傉檀明识干艺,非汝等辈也。”是以诸兄不以授子,欲传之于傉檀。——《晋书·载记·第二十六章》
这种兄终弟及的做法虽然带有明显的游牧部落习气,但传承得如此平稳顺利,也不得不说这三兄弟之间感情还是颇为真挚的,这在抢班夺权无比激烈的五胡十六国,绝对是一股清流。
由于是众望所归的接班人,秃发傉檀在大哥、二哥在位时就已经掌握大权,军国大事基本上是他说了算。
这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一)仁义为怀
秃发傉檀很讲仁义,他基本上是以儒家道德标准思考问题,判断是非。
比如西秦被后秦攻灭后,西秦国主乞伏乾归带着太子乞伏炽磐逃奔南凉请求庇护。后来乞伏乾归见后秦发展势头迅猛,又投奔了后秦,但把乞伏炽磐留在了南凉。
对乞伏乾归的背叛,南凉上下都很气愤,纷纷要求杀掉乞伏炽磐。秃发傉檀却不忍心这样做,力排众议,将乞伏炽磐保护了起来。
没想到乞伏炽磐后来也偷偷出逃,但被追兵抓了回来,这下秃发傉檀的面子就有点挂不住,毕竟他是为乞伏炽磐作了人格担保的。
当秃发利鹿孤命秃发傉檀杀掉乞伏炽磐时,秃发傉檀思虑再三说:“臣子逃奔君父,是古今通义,天经地义的事。当年关云长千里走单骑,魏武帝也宽容了他。乞伏炽磐虽然叛逃,但他孝心可嘉,我觉得应该原谅他。”还是坚持赦免了乞伏炽磐。
没想到不久后乞伏炽磐再次潜逃,而且成功了,这就又给了秃发傉檀一记响亮的耳光,但秃发傉檀仍然不生气,还索性将乞伏炽磐的妻子儿女送还。
此外,秃发傉檀长期担任南凉的三军总司令,主管军事。但在战争过程中,只要俘虏敌方将领,他基本上都能给与礼遇,对拒不投降的,也都会赞赏他们的气节,将其释放。
所以,秃发三兄弟在行事风格上,已经不能完全以蛮夷衡量,从道德层面上说,他们并不比汉人君王差到哪里去。
(二)狡诈机变
身处乱世,光有仁义是不行的,秃发傉檀当然不是迂腐之人,他其实比两个哥哥的野心或者说雄心只大不小。
秃发傉檀继位时,天下形势又是一番面貌。
首先,东晋的桓玄之乱彻底爆发,桓家军开始猛攻建康,江南大乱。而一个小人物正在积蓄力量,悄悄崛起,这个人就是刘裕;
其次,北中国两大赛区的种子选手——北魏与后秦开始产生摩擦,双方都以对方作为假想敌进行战争动员,姚兴和拓跋珪这对北中国“最靓的崽”正准备扳一扳手腕,秦魏柴壁之战即将打响。
再次,后凉在南凉与北凉的长期夹击下已经奄奄一息,黄土埋脖,河西地区的实力格局即将重新洗牌。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河西赛区最终胜出的标志,就是谁能入主凉州的治所——姑臧(今甘肃武威)。
姑臧对凉州的意义,就好比洛阳对中原、长安对关中、邺城对河北、建康对江南一样,只有占据这里,才算名正言顺。
而此前的吕光就是坐镇姑臧,雄霸凉州,号令河西,莫敢不从。
如今南凉和北凉都有实力攻灭后凉夺取姑臧,却反而都犹豫起来。因为一旦入主姑臧,名分是有了,但也就成了众矢之的。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就是这个道理。
就在南凉和北凉愣神的功夫,后秦来了。
原来,后凉内部再次发生政变,天王吕篡被堂弟吕隆、吕超杀死,吕隆继天王位,但后凉的国力再度被削弱。
吕隆有本事政变夺位,却没本事应对南凉和北凉无穷无尽的攻击,坐困姑臧,交通断绝,曾经富甲天下的姑臧城竟然发生骇人听闻的大饥荒,一斗米涨到五千钱,城中人相食,饿死的百姓高达十余万人,场面之恐怖,令人胆寒。
姑臧大饥,米斗直钱五千,人相食,饥死者十馀万口。——《资治通鉴·晋纪·晋纪三十四》
吕隆山穷水尽,走投无路,只好派人向后秦皇帝姚兴献上降书,表示愿意归降。姚兴天上掉馅饼,喜出望外,立即派大军来接收姑臧。
后秦与后凉之间,原本隔着西秦和南凉,如今西秦被后秦吞并,南凉就首当其冲。
南凉虽然名义上已经臣服后秦,但实际上仍处于独立状态,后秦大军要从南凉腹地穿过,会不会假途灭虢,搂草打兔子呢?
秃发傉檀大脑高速运转后,果断下达了沿途州郡龟缩,任由后秦军通过的命令。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对的,后秦军接管姑臧后,将吕氏宗族全部带回长安,并没有捎带手掏南凉一把。
不过这样一来,河西的形势就微妙起来。
吕氏离开后,后秦只派了一些文官和警察部队留守姑臧,其实就是一座不设防城市,这让秃发傉檀和北凉国主沮渠蒙逊馋得口水直流,心痒难耐。
但最终还是秃发傉檀棋高一着,得偿所愿,他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他为了赢得后秦皇帝姚兴的信任,主动去除了南凉的年号。
要知道,判断一个政权是否独立,不是看他称帝还是称王,称大单于还是称大将军,而是看他是否拥有自己的年号。秃发傉檀去除自己的年号,改用后秦年号,这算是相当下血本的一招。
其次,他向姚兴主动请缨,替后秦讨伐河西地区尚未臣服的少数民族部落,逼着他们也向后秦宣誓效忠,而且工作业绩相当不错,姚兴十分满意。
最后,他上表姚兴说:“北凉还在使用自己的年号,简直是大逆不道,我一定要为您灭了他!”于是大张旗鼓北上进攻北凉。
不过他架势拉得虽大,大军却有意无意屯驻在姑臧附近,并没有真的去跟北凉拼命。
同时向姚兴献上战马三千匹,羊三万头,其实也是在暗示:“姚老大,您看我这么卖力,就不表示表示吗?”
姚兴终于被秃发傉檀的“忠诚”感动,不顾朝野上下激烈反对,下旨封傉檀为使持节、都督河右诸军事、车骑大将军、领护匈奴中郎将、凉州刺史、广武郡公,镇姑臧。
至此,姑臧终于落入秃发傉檀之手,南凉成为凉州新一任霸主,疆域北及贺兰山,南抵黄河,横跨祁连山南北,同时拥有甘南草原、河湟谷地、武威绿洲三处得天独厚的宝地,国势达到鼎盛。
(三)功高自满
占据姑臧后,秃发傉檀的心态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以前的低调韬晦渐渐被居功自满代替,开始向北凉发起挑衅。
南凉和北凉结盟多年,以前一直处于暗通款曲、心照不宣的状态,即使有时兵戎相见,也都是逢场作戏,演给别人看。
如今南凉毫不费力就坐收姑臧,又撕毁盟约,怎能不令北凉国主沮渠蒙逊气满胸膛。
说到军事能力,秃发傉檀也算是一流水准,但强中自有强中手,他很不幸地碰上了比他更强的人,这个人就是沮渠蒙逊。
在此后的南、北凉军事冲突中,沮渠蒙逊屡屡击败秃发傉檀,南凉损兵折将,上升趋势被硬生生遏制住。
但更不幸的是,另一个更可怕的对手已经悄然崛起于南凉东面的河套平原,这个人就是此前已被北魏攻灭,后来又东山再起的铁弗匈奴首领——赫连勃勃。
公元408年,赫连勃勃率二万胡夏铁骑西渡黄河,突入凉州,进入南凉广武郡(今甘肃白银),杀伤百余里,掳掠人口两万七千人与数十万牲畜东归。
秃发傉檀大怒,亲率大军追击,却在阳武峡口遭遇赫连勃勃伏击,南凉军大败,被胡夏军追击八十余里,杀伤万余,光阵亡的南凉大将就达十多人。
秃发傉檀仅带着几名骑兵逃入山中,侥幸生还,南凉遭遇建国以来最大的一场败仗(阳武之战的具体经过,留到赫连勃勃一文中再讲)。
经此一败,秃发傉檀忧心东边的赫连勃勃和西边的沮渠蒙逊左右夹击,于是再出昏招,命令武威方圆三百里的百姓全部迁入姑臧,发给武器,协助守城,这其实就与当年秃发利鹿孤确立的“汉人耕种,鲜卑人打仗”的国策背道而驰了。
结果导致民怨沸腾,紧接着又爆发了一场内部叛乱,虽然被秃发傉檀平定,但南凉国势开始迅速滑落。
为了提振士气,树立威信,秃发傉檀又做了一件不该做的事,他重新进位凉王,并重建了年号,这就意味着再次独立,背叛了后秦。
后秦皇帝姚兴大怒,命儿子姚弼率军讨伐姑臧。当时姑臧城中又有人打算发动叛乱,秘密响应后秦军入城,被秃发傉檀察觉。
原本秃发傉檀只打算诛杀为首之人,但手下有人主张大兴杀戮震慑人心,秃发傉檀也是乱了阵脚,居然采纳了这个建议,一口气诛杀城中百姓五千余人,搞得人心更加涣散。
但姑臧城毕竟是河西第一坚城,后秦军围攻多日无法攻克,秃发傉檀又向姚兴上表谢罪,而后秦军跋山涉水而来,后勤辎重难以为继,于是撤军而回,南凉暂时勉强熬过了难关。
按理说这个时候应该好好休养生息才对,但秃发傉檀似乎完全变了一个人,丝毫不考虑实际情况,竟立即发动了对北凉的进攻,结果再次大败而归。
所以很多人说南凉是穷兵黩武的军国主义,其实南凉真正穷兵黩武是在夺得姑臧之后,之前其实是很韬光养晦的。
所以,不管是一个政权还是一个人,越是在艰难困苦的时候,越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而在取得巨大成功后,却往往迷失了方向。这种事古往今来屡见不鲜,只是看你有没有机会纠正罢了。
在这次征讨北凉的战争中,还发生了一件小插曲。
出征前,南凉大臣景保极力谏阻,秃发傉檀大怒,将景保锁了起来,带着他一起上路,还说:“如果我胜了,就杀了你;如果我真的败了,就封你为侯!”
结果北凉军在沮渠蒙逊的指挥下,大败南凉军,俘虏了景保。
沮渠蒙逊就笑眯眯地问景保:“我听说你是一位智者,之前反对秃发傉檀来挑衅我。如果我放你回去,你会不会像袁绍手下的田丰那样,因为预言成功而被杀死呢?”
我们都知道,官渡之战时,田丰反对袁绍出兵,结果被下了大牢。后来袁绍兵败,狱卒就恭喜田丰,说主公回来后一定会向您道歉。结果田丰说,如果胜了,我或许还有生机;如今真的败了,我只有死路一条。后来果然应验。
但景保却坚定地说:“我的主公虽然比不上汉高祖,但也绝不是袁本初那样的人。他说败了封我为侯或许是一句戏言,但我相信他绝不会杀我!”
沮渠蒙逊也是个好奇宝宝,就真的放了景保。
景保回到姑臧,秃发傉檀果然沉痛向景保道歉,说:“您的正确意见我不能采纳,这是我的罪过呀!”还真封了景保为亭侯。
由此可见,秃发傉檀虽然连出昏招,但心胸气度还是高人一等的。
但他也意识到,姑臧可能是真的保不住了,终于下定决心将都城迁回老根据地——湟水河谷的乐都(今青海海东)。
而沮渠蒙逊终于如愿以偿占据姑臧,但并不打算放过秃发傉檀,他率大军紧随而来,将乐都包围,日夜攻打。
秃发傉檀无奈,只得将自己的儿子送给沮渠蒙逊作为人质,请求重新缔结盟约。沮渠蒙逊也见好就收,罢兵而回。
至此,北凉成功上位,成为河西第三任霸主。
而秃发傉檀却依然没有放弃再创辉煌的希望,他决定从吞并周边部落做起,重启复兴之路,准备进攻青海湖以西的鲜卑乙弗部。
手下大臣尽皆反对,说:“我们如今内外交困,虚弱不堪,不能再起干戈了。”
秃发傉檀却说:“你们说的我何尝不知?但我们忽视农耕多年,这个时候再来休养生息已经晚了。为今之计,只有吞并掠夺、以战养战才能快速壮大,这也是无奈之举。如今沮渠蒙逊刚刚离去,短时间内不会再来,唯独南边的乞伏炽磐需要留意。不过他实力不强,我来回也就个把月时间,你们只要协助太子武台守住乐都即可。”
这里补充一下,就在南凉走下坡路的同时,曾经煊赫一时的后秦姚兴也接连在北魏拓跋珪、胡夏赫连勃勃手下吃了大亏,连战连败,国势日渐衰弱。
而乞伏乾归、乞伏炽磐父子见风使舵,立即逃回了河南故地(这个河南是指黄河上游的南岸,也即是今青海的洮河流域、临夏一带),重建西秦。
所以十六国历史难讲就难在这里,人物太多、线索太密,千头万绪、互相交织,真是剪不断、理还乱。
在秃发傉檀眼里,乞伏乾归还算是一代枭雄,好在此时已死。乞伏炽磐当年受自己庇护,似乎没什么本事,完全不必多虑。故此,他命太子秃发武台留守乐都,自己率七千骑兵西征。
可惜,这是秃发傉檀一生犯下的最大错误,就在他大破乙弗部,掳掠牛马羊四十余万头的时候,一个石破天惊的噩耗传来,乞伏炽磐率军长途奔袭,一战攻克了乐都!
乞伏炽磐能成功,除了他作战能力还在其父乾归之上外,也与南凉内部胡汉矛盾有关。
当时听闻西秦来袭,有鲜卑人就跟秃发武台说,应该让汉人在城外作战,鲜卑人在城内守御,万一出了什么事,还能保全族人。
秃发武台毫无政治头脑,居然听信了这个建议,结果汉人无不沮丧,全部弃甲投降,乐都也很快沦陷。
可见民族融合有多么艰难曲折,从秃发乌孤至今,南凉的鲜卑人与汉人相濡以沫十多年,却如此轻易就离心离德、分崩离析。
而前有苻坚一战失败就举国叛乱,后有孝文帝汉化改革引发六镇之乱,北魏灭亡,想必也绝非偶然吧。
再说乞伏炽磐攻克乐都后,立即高举屠刀,将全城男子尽数屠杀,消息传到秃发傉檀军中,南凉军完全崩溃,尽数逃散。
秃发傉檀仰天悲呼,泪如雨下,向身旁子弟道:“我当年屡次拯救乞伏炽磐,如今却被他所灭,真是自作自受!你们这就去投奔沮渠蒙逊,他这个人心胸广大,应该会善待你们,绝不会赶尽杀绝。我年纪已老,只想和妻子儿女死在一起。”
于是众人哭泣而去,秃发傉檀单骑来见乞伏炽磐。
乞伏炽磐虽然面上对这个救命恩人礼遇隆重,待为上宾,暗地里却十分忌惮。
再加上他自己也是几经生死之人,知道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的道理,于是给秃发傉檀暗中下毒。
毒发之后,左右人急忙为秃发傉檀寻找解药,请他服下,却被他拒绝。
在生命的最后,秃发傉檀面带苦涩,喃喃自语道:“我还有什么必要救治呢?”然后死去。
而立国十七年的南凉也就此终结。
秃发傉檀这个人,秉承二兄基业,抓住时机乘势而起,一度成为一方霸主。他也曾躬行仁义,宽以待人,赢得了包括汉人在内的各族拥护。
但他面对成功却不能坚持正确的道路,一旦遭遇挫折就急功近利、穷兵黩武,结果迅速败亡,真应了那句“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老话。
而客观来说,河西虽然是形胜之地,但由于人口、资源等方面限制,虽然割据容易,进取却很难。比如民国军阀混战时,马家军就割据河西不可一世,但解放战争时终究被人民解放军秋风扫落叶一般摧毁,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对秃发傉檀也不必过于苛求,其实换了其他英雄人物,结局也未必强过他多少。
反倒是秃发鲜卑几代人求新求变,上下求索,面对民族融合这一时代难题反复寻找答案的精神,值得后人肯定。
最后再啰嗦几句,秃发傉檀的子侄们投奔北凉后,果然得到沮渠蒙逊的妥善照顾,继续在姑臧安居。
直到四十六年后,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派大军远征河西,攻灭北凉,见到了这些仅存的秃发鲜卑。
拓跋焘对这些二百四十年前“离家出走”的骨肉族人相当亲近,同样给予他们北魏宗室待遇。
后来北魏孝文帝改姓,拓跋氏改为“元氏”,秃发氏则改为“源氏”,也是为了体现“同出本源”的血肉亲情。此后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都有不少姓源的大臣。
直到今天,中国还有源姓数千人,只不过在他们的身份证上,如今都已经写着“汉族”二字了。
又见新作[点赞]
更新太慢了,看不够[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