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当年笏满床”——关陇门阀第一勋贵:原州李氏(番外篇)

史实记录彬彬 2024-09-14 19:16:43

《血色开皇》正传的结尾真的好难写,写了几次都不满意,还是写写番外篇吧,顺便拯救一下可怜的流量。

关于关陇门阀,之前我写过一篇,阅读量很不错。

不过扶风窦氏的特色在于低调韬晦、善于站队、存续时间长,但从鼎盛辉煌的角度来说,较之另两大门阀——原州李氏和洛阳于氏来说,却还稍有不如。

洛阳于氏的故事,以后有机会再讲,今天重点讲讲关陇门阀第一勋贵——原州李氏的故事。

一、李氏三雄竞风流

与扶风窦氏一样,原州李氏的祖上也不是汉人,而是鲜卑人。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在位时,手下有个叫俟地归的将领,鲜卑语的“俟地”与“李”发音接近,俟地归就给自己取了一个汉族姓名——李发。

李发在北魏与匈奴屠各部的战争中英勇作战,不幸战死。其子李斌继承父亲的部曲,继续为北魏征战沙场,因功出任高平镇(今宁夏固原)镇将,并开始定居于此。

“镇",是北魏时期的军事单位,相当于如今的军区。高平镇是北魏设置在陇东最重要的军事基地,辐射关中、陇右、河西,地位与怀朔、武川等塞北六镇不相上下。

北魏末年,受六镇之乱的影响,朝廷不得已推行“军转民”改革,高平镇的军事编制被取消,转为州郡,名为原州。

李斌之子李文保虽然没有继续担任军职,但李氏一门已经成为原州城中首屈一指的豪强大族。

他有三个儿子,就是原州李氏趁势而起的奠基人——李贤、李远、李穆。

(一)“御用保姆”——李贤

李贤,字贤和,是李氏三雄的老大,自幼胸怀大志,深沉内敛,举止稳重,一副“小大人”模样。

有一次,还在上幼儿园的李贤遇到一位白须白发的老者,老者端详李贤良久,说:“我今年八十岁了,也算是阅人无数,但还真没见过你这样的。我敢断言,你将来不是高居台阁的重臣,就是牧守一方的大员。小朋友,好好努力哟。”

李贤入学后,读书只马马虎虎看个大概,并不仔细研究。有同学对他说:“你这样不求甚解,读书有什么用?”

李贤却说:“人各有志,我又不打算当教书匠,干嘛要咬文嚼字?我只要把书里的忠孝之道铭记于心,就足够了。”

同学于是惭愧拜服。

不过此时的李贤却想不到,日后自己虽然没有当教书匠,工作性质却跟教书匠颇为接近,也真是造化弄人了。

十四岁那年,父亲李文保去世,小小年纪的李贤就承担起了培养弟弟李远、李穆的责任。

长兄如父,李贤宽严相济、循循善诱,使三兄弟揖让恭敬,团结友爱,同时也为将来李贤培养另外两位“历史大牛”提供了岗前培训的机会。

北魏末年,塞北爆发六镇之乱,迅速波及关陇地区,由此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万俟丑奴叛乱。

叛军席卷原州、安定(今甘肃平凉)、北地(今甘肃庆阳)、天水(今甘肃天水)等地,威逼长安。

当时北魏刚刚爆发“河阴之难”,正是天柱大将军尔朱荣掌权,他派堂侄尔朱天光率西征军入关平叛。

西征军人数虽然不多,阵容却极致豪华,堪称将星云集,包括武川军团的三当家贺拔岳,日后西魏八柱国中的于谨、李虎、赵贵、宇文泰、侯莫陈崇、李弼,十二大将军中的宇文导、达奚武、豆卢宁、宇文贵、尉迟迥都在这支军队当中,战斗力简直逆天封神。

万俟丑奴哪里是西征军的对手,很快就在攻打长安时兵败被杀,但他有一员大将名叫万俟道洛,仍然控制着原州。

尔朱天光考虑到原州曾是军事重镇,城坚池深,易守难攻,而万俟丑奴败亡的消息一时还未传开,就派人秘密与李贤联系,请他想办法夺取原州。

这说明此时的原州李氏虽然没人当官,但在关陇地区的名气却一点不小。

李贤作为鲜卑将门之后,当然心向大魏,便求见万俟道洛,对他说:“我听说万俟丑奴已经大败朝廷军,马上就可以攻破长安。将军应立即率军前往,晚了就分不到战利品了。原州有我李贤在,绝对万无一失。”

万俟道洛信以为真,就将原州委托给李贤,自率大军火急火燎奔赴长安去也。

他一走,城中空虚,李贤立即夺取控制权,关闭城门,等待尔朱天光到来。

万俟道洛走到半路,正与西征军相遇,乱七八糟打了几仗,又听说原州丢失,这才知道上当,慌忙逃入陇山打起了游击。

尔朱天光来到原州,李贤开城迎接,尔朱天光握住李贤的手说:“收复原州,都是你的功劳呀!”

李贤又向尔朱天光献上好马千余匹,可见原州李氏的财力也是颇为雄厚的。

此后,尔朱天光留下大将长孙邪利镇守原州,自己率军去追击万俟道洛。

没想到这个万俟道洛打仗也很有几把刷子,居然甩掉朝廷军,然后声东击西,反扑原州。

长孙邪利仓促出城迎战,被万俟道洛阵前斩杀,叛军如潮水般攻入原州城。

李贤临危不乱,与两个弟弟一起组织族中子弟和原州百姓奋力据守,展开激烈巷战,竟逐渐由守转攻,将叛军逐出了原州,可见李氏三雄及其族中子弟的彪悍武勇。

后来万俟道洛被西征军彻底歼灭,但又有另一支叛军达符显所部来攻原州,这支叛军人数众多,将原州团团围住,昼夜攻打。

李贤见叛军势大,难以击退,便单人独骑突出重围,驰赴长安来向尔朱天光求援。

尔朱天光答应出兵,让李贤先行返回,组织坚守,安定人心,于是李贤马不停蹄又赶回原州。

但原州被叛军围得水泄不通,再想凭一己之力杀入已无可能,李贤便伪装成樵夫溜到城下,然后向城上大叫。

城上见他回来,却不敢开城,只能将布条从城上垂下,李贤抓住布条疾速向上攀爬。

城下叛军看见,立即万箭齐发,但李贤身手矫健,竟在空中闪展腾挪,冒着密集的箭雨一溜烟登上了城头,是不是很有《射雕英雄传》中郭靖飞上襄阳城的风范?

贼营四合,无因入城,乃伪负薪至城下。城中垂布引之,贼众方觉,乃弓弩乱发,射之不中,遂得入城。——《周书·卷二十五·列传第十七》

李贤向城中宣告,朝廷大军不日来援,城中士气大振,坚守城池,叛军听说后只得撤围而走。

尔朱天光到了原州,立即上奏朝廷,封李贤为威烈将军、高平令,李贤由此进入仕途。

此后尔朱荣被孝庄帝元子攸暗杀,尔朱集团群起作乱,高欢在信都(今河北衡水)起兵,覆灭尔朱氏,垄断了北魏朝政(详见拙著《敕勒悲歌》)。

此时尔朱天光已在韩陵大战中兵败被杀(详见),关陇地区由西征军两位副帅贺拔岳、侯莫陈悦掌握。

高欢用离间计怂恿侯莫陈悦暗杀贺拔岳,武川子弟群龙无首,宇文泰被公推上位,成为武川军团新一届掌门人。

宇文泰打出为贺拔岳报仇的旗号,一边派武川第一猛将侯莫陈崇攻打盘踞原州的侯莫陈悦,一边与李贤兄弟联系,请他们里应外合。

侯莫陈崇率十三骑奔袭原州,一举夺取城门,李贤兄弟则在城中四处放火,接应武川军(详见)。

侯莫陈悦惊得弃城而走,宇文泰命侄子宇文导追击,由李贤引路。

宇文导在李贤的指引下,对侯莫陈悦展开不死不休的追杀,前后转战四百余里,追得侯莫陈悦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最终自刎而死。

李贤也因此身受重伤,宇文泰对他极为欣赏,赏赐无数,并表奏李贤为持节、抚军大将军、都督。

从此,李氏三雄与宇文泰正式走到了一起,原州李氏进入快速上升期。

后来,孝武帝元修不堪忍受大丞相高欢的霸凌,愤而出走关中,投奔宇文泰。

宇文泰命李贤率军接应孝武帝,当时有些朝廷官员留恋洛阳,想半路逃走,李贤率三百精骑亲自殿后,想逃跑的人见了,也只得打消妄想,乖乖来了长安。

此后,北魏以崤山、函谷关为界,分裂为高欢掌握的东魏和宇文泰掌握的西魏,与南梁三足鼎立。

相对来说,西魏在建国之初的国力远逊东魏,且内部人心不稳,叛乱频发,处境极为艰难。

西魏开国第二年,有个叫豆卢狼的原州百姓杀死原州守将,据城作乱,宇文泰急命李贤前往平叛。

李贤率三百敢死队趁夜登城,鼓噪呐喊,杀声震天。

叛军被李贤气势震慑,仓皇遁走,李贤仅率三名骑兵衔尾追击,终究将豆卢狼斩杀。

宇文泰考虑到原州是军事重地,没有靠得住的人镇守不行,就任命李贤为原州长史,行原州事,也就是以副市长的身份,代行市长之职,主持原州的全面工作。

西魏开国第四年,泾州(今甘肃平凉泾川)爆发莫折后炽叛乱,宇文泰命李贤协助泾州刺史史宁平叛。

李贤派人对史宁说:“莫折后炽人多势众,我们不能与其硬拼,应该分布疑兵,使其兵力分散。而您则率主力精锐逼近莫折后炽中军,也不要跟他交锋,让他们陷入进退两难的地步。我则趁其不备奇袭叛军后阵,必可破敌。”

但史宁却听不进去,可能是怕李贤跟他争功,就硬是和叛军明刀明枪干了起来,结果频频吃瘪,连战连败。

李贤见局势不利,也只好铤而走险,率数百骑兵强攻莫折后炽的大本营,一举擒获莫折后炽的妻子、亲戚五百多人。

莫折后炽原本打得史宁节节败退,忽然听说李贤抄了自己老窝,急忙回军来救。

李贤面对如潮叛军毫不畏惧,一马当先杀入阵中,连斩十余级,生擒六人,叛军由是大败,莫折后炽单骑逃走。

战后宇文泰论功行赏,让李贤由副转正,成为原州刺史。

李贤这个人打仗本事一流,治理民政能力同样一流。

他主政原州期间,安抚百姓,发展生产,政务打理得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都对李贤交口称赞。

贤虽少从戎旅,而颇闲政事,抚导乡里,甚得民和。——《周书·卷二十五·列传第十七》

此后,李贤跟随柱国大将军独孤信远征河西走廊,负责临时镇守张掖。

当时,昔日的“草原霸主”柔然遭到“后起之秀”突厥的打击,被迫向西迁移,也打起了河西走廊的主意,一度围攻张掖。

李贤率军主动出击,将来犯之敌全部击溃,反而缴获柔然无数牛羊、财物,李贤也因功进位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当时西魏已经实行府兵制,军队最高一级为柱国大将军,柱国之下是大将军,大将军之下是开府,开府之下是仪同。李贤作为开府,已经是西魏军界的高级将领。

而且他以本地人的身份,却能长期镇守军事重地原州,足见宇文泰对他的高度信任。

更能体现宇文泰对他信任的还有一件事,那就是宇文泰把自己的两个襁褓之中的儿子都扔给了李贤,让他代为抚养,李贤就成了宇文泰的“御用保姆”。

这两个儿子可不是一般人,一个是雄才大略、统一北方的周武帝宇文邕,一个是用兵如神的北周灭齐军事统帅宇文宪。

虽然宇文泰的十三个儿子里面,除了宇文直比较差劲,其他大多都算得上优秀,但要说“断崖式遥遥领先”的,无疑就是宇文邕和宇文宪。

所以,李贤在培养人才方面,也可以算是“全国特级教师”的水准了。

后来宇文泰多次亲临原州,可能是查看自己两个儿子的生活和学习情况,都是直接住在李贤家中。

李贤年长宇文泰五岁,宇文泰让李贤上座,自己坐在下首,按照民间习俗向李贤敬酒。

又赐给李贤辂车,让他享受王侯之礼,终日欢宴,极为融洽。

还赐李贤的妻子吴氏宇文姓,认她当自己的侄女,使她可以用姐姐的身份更好地照顾宇文邕和宇文宪。

太祖至原州,幸贤第,让齿而坐,行乡饮酒礼。又令贤乘辂,以诸侯礼相见,欢宴终日。赐贤妻吴姓宇文氏,养为侄女,赐予甚厚。——《周书·卷二十五·列传第十七》

应该说,李贤的官位在西魏并不算最顶尖一级,但他在宇文泰心目中的份量,甚至超过了其他柱国大将军。

因为八柱国是“等夷”关系,类似于合伙人性质,而李贤却是宇文泰的私人班底,堪称嫡系中的嫡系,心腹中的心腹。

这一时期,宇文泰全力推动胡汉民族融合,鼓励手下将领认祖归宗,李贤就摇身一变,成了西汉名将李陵的后人。

而李陵是李广的孙子,所以原州李氏又成了陇西李氏的原州一房。

顺道科普一下,关陇门阀中共有三家姓李,即:陇西李氏、原州李氏、襄平李氏。

陇西李氏的族长是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迁州刺史李礼成,他的族谱清晰,有据可查,绝对是“全国联保的正品行货”。

襄平李氏则是柱国大将军李弼一系,郡望辽东襄平,即今辽宁省辽阳市,包括后世的瓦岗军首领魏公李密、中唐名相李泌都是李弼后人。

不过当时襄平李氏也响应宇文泰号召,变成了河北大族赵郡李氏的襄平一房,所以属于“贴牌”,但还不属于“冒牌”。

其实,西魏将领归宗汉人世家大族是很好的民族融合举措,对西魏乃至北周增强凝聚力,最终战胜强大的东魏和北齐功不可没。

但有些人总是因为价值判断就否定事实判断,认为我是在污蔑、抹黑某些人,这就很令人无语了。

好了,说回正题。

宇文泰死后,侄子宇文护继承权力,逼迫西魏恭帝禅位给宇文泰嫡子宇文觉,西魏灭亡,北周建立,李贤进爵河西郡公。

此后宇文护弑杀宇文觉,李贤被宇文护免职,具体情况后文再讲。

不久之后,李贤重新起复,先后历任北周的郢州刺史、瓜州刺史等职。

周武帝宇文邕诛杀宇文护后实现亲政,回到自己幼年成长地原州,又住到了李贤家。

宇文邕对随驾之人深情地说:“我小时候就住在这里,留下了非常美好的童年回忆。李贤亲手教导我读书认字和做人的道理,我永远不会忘记。”

立即命人骑快马赴瓜州(‌今甘肃酒泉),把自己的十三环金带赏赐李贤,又封李贤的外甥为仪同三司,其他族中子弟两人封大都督,四人封帅都督,六人封都将,五人封军主,十二人进入御林军,恩宠之隆,世人瞩目。

后来宇文邕决定御驾亲征,攻灭北齐,但西边却有羌人和吐谷浑蠢蠢欲动。

为了确保后方安全,宇文邕调李贤为使持节、河州总管、三州七防诸军事,镇河州,即今宁夏临夏。

河州以前只有刺史,宇文邕为增加李贤权柄,改刺史为总管,李贤就成为第一任河州总管。

李贤上任后,一边积极屯田,解决粮食过度依赖关中的问题,一边整军备武,严加防范。

羌人向来头铁,果然大举来犯,强攻石门戍(今甘肃临夏南),并烧毁桥梁,阻止北周来援。

此时已经六十三岁的李贤率一千重甲骑兵果断出击,他披坚执锐、亲冒矢石,将羌人击退,斩首数百级。

次年,羌人联合吐谷浑再次入侵河州,李贤率军在半路设伏,大破来犯之敌。

羌人与吐谷浑对李贤深感畏惧,再也不敢骚扰西疆,也使得北周能够集中精力攻灭北齐,使中国北方重归一统。

公元569年,李贤病逝,享年六十八岁。

天子宇文邕和上柱国、齐王宇文宪亲临吊唁,痛哭流涕,悲痛之情连左右之人都为之动容。

毕竟宇文泰性格深沉严肃,又长期不在身边,对宇文邕、宇文宪兄弟来说,慈祥亲切的李贤更像是他们的父亲吧。

朝廷议定李贤的谥号为“桓”,意思是为国家开疆拓土、稳定社稷,与张飞、陶侃、杨忠的谥号相同,是武将谥号里的高级货。

但李贤文武双全,德才兼备,区区一个“桓”字,个人觉得似乎还不足以涵盖李贤的优秀吧。

(二)“御用打手”——李远

如果说李贤是宇文泰最信任的“保姆”,那老二李远就是宇文泰最好用的“打手”。

李远,字万岁,自幼就是个小军迷,整天带着一帮孩子玩打仗游戏。

但他玩游戏时排兵布阵,分进合击,居然像模像样,暗合兵法要义。

原州的郡守见了大感惊奇,叫这些孩童再给他演示一遍。其他的小孩见了官老爷都感到害怕,正想一哄而散,李远却拿起棍子大声呼喝,发出指令,众小孩这才重新聚集,在郡守面前操演起来。

李远更是来劲,愈发指挥若定,挥斥方遒,俨然就是一位纵横沙场的大将军。

于是郡守叹服道:“这个小孩不是常人,将来必是国之上将!”

与群儿战斗为戏,指麾部分,有军阵之法。郡守异之,召使更戏。群儿惧走,远持杖叱之,复为向势,意气雄壮。郡守曰:“此小儿必为将军,非常人也。”——《周书·卷二十五·列传第十七》

其实原州李氏将门之后,陇山地区民风尚武,李远自幼表现出军事天赋也属正常。

而他的曾祖、祖父都是军区司令一级的高官,见了郡守不怕也就没什么稀奇的了。

北魏末年,天下大乱,前文说的万俟丑奴叛乱其实已到了尾声,真正的叛乱是由敕勒族人胡琛领导发起的,而万俟丑奴那时还只是胡琛手下一员偏将而已。

当时胡琛率叛军进攻原州,李氏兄弟带领城中百姓据守,但叛军势大,城中人心惶惶,主张开城投降的也不在少数。

这是因为,最早的叛军有很大一部分就是以前镇守高平镇的北魏正规军,只是因为朝廷撤并军镇,士兵被编入民籍,又缺乏谋生技能,生活不下去才揭竿而起。

这跟六镇之乱、河北葛荣之乱本质都差不多。

所以,城中百姓很多就是叛军的亲戚朋友甚至父母妻儿,当然没有很强的战斗意愿。

这时,李远拔剑而起,对众人说:“如今朝廷多难,叛军荼毒生灵,正是大丈夫建功立业,保家卫国之时!我知道你们很多人跟叛军沾亲带故,但我们世代都是国家忠良,你们如果去投奔叛军,连五尺高的童子都会嘲笑你们,将来有什么脸面去见自己的祖宗?若再有敢提投降者,我必斩之!”

那些意志动摇的人见李远神色威严,气势逼人,无不两腿打颤,只得服从李远指挥。

但当时北魏朝廷还是“欲女掌门”胡太后当政,朝政搞得一塌糊涂,根本派不出军队入关平叛,原州坚守了很久,终究还是被叛军攻破。

李氏宗族不少人被叛军杀害,李贤、李远、李穆三兄弟被人收留,藏匿起来,这才逃过一劫。

李远对李贤说:“关中乱成这样,我想前往洛阳请求朝廷出兵平叛,大哥和三弟就继续潜伏,等我请来援兵,我们里应外合,扫平叛乱!”

于是三兄弟洒泪分别,李远独自一人,在遍地叛军中毅然东行,好不容易才来到洛阳。

此时“河阴之难”刚刚过去,胡太后已经喂了黄河的王八,朝政大权由尔朱荣掌握,见李远不畏艰辛赶来投奔,显见是赤胆忠心,就封李远为武骑常侍,作为尔朱天光西征军的向导,入关平叛。

所以,李远是李氏三兄弟中最早步入仕途的一个。

尔朱天光对李远也很赏识,对他颇为重用,平定关中叛乱后,就表奏李远为伏波将军、原州大中正。

大中正是九品中正制中专门负责选拔人才的官员,大约相当于原州的组织部长吧。

此后贺拔岳被侯莫陈悦暗杀,宇文泰起兵复仇,李远三兄弟接应侯莫陈崇拿下原州,由此进入了宇文泰的私人班底。

宇文泰量才录用,李贤善于抚慰和统筹,所以宇文泰主要让他管理地方,同时兼职照顾自己的儿子。

李远长于领兵作战,宇文泰就让他陪在自己身边,东征西讨,疆场建功。

西魏立国之初,连续与东魏爆发潼关之战、沙苑之战、河桥大战以及邙山大战,李远每次都身先士卒,一往无前,立功无数。

尤其是沙苑之战,李远跟随李弼率重甲骑兵横击高欢二十万大军,赢得沙苑之战的大胜,是除了李弼以外的第一功臣。

战后,宇文泰感慨地说:“我能有你,就好像身体有了手臂,真是片刻不能离开呀!”因此加封李远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进爵阳平郡公。

而大哥李贤虽然也是郡公,但比李远足足晚了十多年。

沙苑之役,远功居最,除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进爵阳平郡公,邑三千户。——《周书·卷二十五·列传第十七》

此后,李远跟随独孤信进攻洛阳,高欢派侯景组织反击。

侯景打仗确实是天花板级别,将独孤信包围在洛阳金墉城,宇文泰亲率大军来救,东西魏爆发规模浩大的河桥之战。

此役,尽管宇文泰集中精锐击杀了东魏名将高敖曹,但最终侯景以超人的指挥能力将西魏一众名将尽数击败,宇文泰损失惨重,铩羽而归(详见。

此后,李远在李弼麾下,镇守河东。河东是东、西魏交锋的最前线,宇文泰特意勉励李远:“河东是国之门户,非卿不能守也!”

李远在河东积极备战,同时劝课农桑,加强治安,民政也治理得卓有成效,这份能文能武的本领跟李贤倒也不相上下。

后来,高欢之子高澄非礼东魏的北豫州(今河南荥阳)刺史高仲密之妻李昌仪,高仲密不堪忍受绿帽之辱,决定投降西魏(详见。

但北豫州深入东魏境内五百里,中间还隔着重兵防守的洛阳城,要不要派兵接应高仲密呢?谁又有这个胆量呢?

宇文泰一时也犯了难。

这时李远挺身而出,说:“按理说,要深入敌境实施救援,难度确实很大。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只要我们兵贵神速,并不是完全没有成功的可能。而且高仲密是东魏的重要人物,他来投奔具有很重要的政治意义。如果我们不敢救援,今后还有谁会来投奔我们?那克定关东就遥遥无期了!”

太祖以仲密辽远,难为应接,诸将皆惮此行。远曰:“北豫远在贼境,高欢又屯兵河阳,常理而论,实难救援。但兵务神速,事贵合机。古人言:“不入兽穴,安得兽子。”若出其不意,事或可济。如其顾望不行,便无克定之日 。”——《周书·卷二十五·列传第十七》

宇文泰思考许久,还是同意由李远为前锋,自己亲率大军殿后,来迎高仲密。

果然,高欢听说此事,立即南下渡过黄河,在邙山阻击宇文泰,第一次邙山大战爆发。

这一战,双方名将尽出,战况异常惨烈,形势几度逆转,宇文泰险些被彭乐生擒,高欢则几乎死在贺拔胜手中,堪称跌宕起伏,惊心动魄(详见)。

最终东魏侥幸胜出,西魏损失惨重,狼狈撤回关中。

当时西魏军溃兵如潮,唯有李远和若干惠两只军队布勒士卒,阵型严整,始终保持反击能力,发挥了阻遏追兵的作用。

从太祖战于邙山,时大军不利,远独整所部为殿。——《周书·卷二十五·列传第十七》

也正是这次惨败,使西魏尤其是宇文泰本人的实力被大幅削弱,从而倒逼宇文泰推行府兵制改革,开始大量吸纳汉人豪强进入军队,打破了鲜卑军人垄断军事的局面,同时也间接促进了西魏的胡汉融合。

而李远建议出兵虽然导致邙山惨败,但毕竟更多是出于政治上的考量,也有其不得已的苦衷。有些事情,终究是明知不可为也要为之的。

此后李远继续镇守河东,史书称他“善绥抚,有干略,守战之备,无不精锐”,将河东打造得铁板一块。

李远还有一个长处,善于使用间谍,以至于东魏有什么风吹草动,李远总能预先得知。有些间谍被捕后,即使被处死,也不后悔为李远卖命,可见其深得人心。

镇守河东期间,有一次李远外出打猎,看到一只兔子,就一箭射去,走近了才看清,居然是一块石头。

宇文泰听说后当即写信给李远,说:“昔日飞将军李广箭射石虎,如今阳平公再现神技,可谓辉映古今了!”

此后,宇文泰有意调李远入朝,担任文官之首的尚书左仆射。

李远对宇文泰说:“我李远不过是陇上一介匹夫,生平的志向也就是一个郡守。如今幸逢明主,牧守一方,位至公爵,已经足够夸耀平生了。尚书左仆射执掌机枢,以我的能力实在难以胜任,请您收回成命。”

但宇文泰异常坚持,说:“阳平公德才兼备,海内归心,而且你我情同骨肉,你怎么能推卸责任,令我失望呢?”李远不得已,只得就任。

宇文泰又命自己第十一子宇文达拜李远为义父,还把女儿义归公主嫁给了李远之子李基。

此后就是著名的“同州事件”了。

当时宇文泰还没有明确自己的接班人,就召集百官到自己的同州(今陕西渭南华州)霸府商议。

宇文泰一上来就说:“我想立嫡子宇文觉为世子,但又担心大司马生出疑心,可怎么是好呢?”

这话立时震惊了在场所有人。

大司马,就是与宇文泰同为柱国大将军的独孤信。

宇文泰虽然是西魏大丞相、大冢宰,但名义上和独孤信都是西魏的臣子,而且独孤信同样出身武川,在武川子弟中威望极高,朝野的潜在势力极为庞大。

宇文泰与独孤信自幼相交,几十年的兄弟感情不假。

但在政治上,独孤信更忠于元魏皇族,而宇文泰早有了改朝换代之心,所以两人的政见并不完全一致。

更关键的是,独孤信还是宇文泰庶长子宇文毓的岳父,假如让宇文毓接班,有朝一日自己不在了,宇文毓能否控制得住这个既位高权重又德高望重的岳父呢?

所以,宇文泰这话其实就是说给独孤信听的。

独孤信闻言,也感到芒刺在背,未及说话,就见李远拔刀而起,大声说:“自古都是立嫡不立长,略阳公(即宇文觉)是嫡子,您还有什么疑虑呢!若是担心独孤信不满,我请为您将他斩杀!”

宇文泰急忙制止道:“何至于此,不可鲁莽!”

独孤信也急忙表明立场,声明自己完全赞成立宇文觉为世子,李远这才作罢。

其实明眼人都知道,这不过是宇文泰和李远唱的一出双簧,目的就是逼独孤信公开表态,否则独孤信身为柱国大将军,李远怎么敢公然无理?

而这份得罪人的差事宇文泰没有选择别人,唯独选择李远,也足见两人关系之深了。

众皆默,远曰:“立子以嫡不以长,略阳公为世子,公何所疑。若以信为嫌,请即斩信。”便拔刀而起。太祖亦起曰:“何事至此!” 信又自陈说,远乃止。——《周书·卷二十五·列传第十七》

一年后,宇文泰去世,宇文护建立北周,宇文觉登基称帝,李远升任柱国大将军,依旧镇守河东。

结果北周建立的第一年,就连续发生重大变故。

首先是柱国大将军赵贵对宇文护把持朝政不服,准备联合独孤信诛杀宇文护,但被宇文盛也就是宇文化及的爷爷出卖,宇文护立即处死赵贵,并逼迫独孤信自杀。

然后天子宇文觉对堂兄宇文护把持朝政也深为不满,而李远的儿子李植又在宇文觉身边煽风点火,怂恿宇文觉杀死宇文护。但年轻人做事就是不靠谱,消息又再次走漏。

宇文护大怒,立即废黜宇文觉,改立宇文毓为帝。

对于李植,宇文护原本也想给原州李氏一个台阶,就召李远回朝,准备让他自行处置这个“坑爹”的儿子。

李远在边境风闻京城有变,沉吟良久,说:“大丈夫宁可当忠鬼,绝不能当叛臣!”就回到了长安。

宇文护对功勋卓著的李远还比较客气,对他说:“阳平公,你儿子有意颠覆社稷,我现在把他交给你,你以家法处理,我就不再追究此事,希望你不要令我失望。”

李远把李植带回家,李植却在父亲面前极力辩白,矢口否认自己怂恿宇文觉的事。

他口才极佳,再加上父子情深,李远就信以为真,第二天又带着李植求见宇文护,打算替他说情。

宇文护听说李远求见,以为他已经处死了李植,没想到侍者说李植也在门外,宇文护不禁勃然大怒,道:“阳平公这是不相信我呀!”就让他们进来,然后把宇文觉带来当面对质。

宇文觉早已吓得屁滚尿流,把李植怂恿自己的话一五一十说了,李植终于理屈词穷,只得承认。

李远听了以后痛心疾首,从座椅上摔下地来,道:“如果真的是这样,那真是罪该万死了!”

宇文护本就有心立威,当即将李植斩首,又一不做二不休逼令李远自尽。

同时被杀的还有李远次子李叔谐、三子李叔谦、四子李叔让,只有第五子李基,因为是宇文泰的女婿,又有李远的弟弟李穆拼死求情才逃过一劫,留了根独苗。

可惜李远一生征战疆场,为西魏立国、北周开国立下赫赫战功,最后竟被自己的儿子连累致死,真是令人扼腕叹息!

(三)“御用保镖”——李穆

有人也许会说,李贤、李远虽然受到宇文泰重用,但最后也不过就是混到个郡公的爵位,连国公都没有,说是关陇门阀第一勋贵似乎言过其实。

呵呵,请您稍安勿躁。原州李氏之所以称为“第一”,靠的不是老大和老二,而是老三——李穆。

宇文泰这个人,堪称HR(Human Resources)大师,人力资源领域的博导。

他让李贤牧守一方,让李远冲锋陷阵,都是量才录用,而对李穆则尤其不同,他让李穆担任了自己的贴身侍卫。

当时江湖流传一句名言——“蔡佑、李穆,丞相臂膊;耿豪、王勇,丞相咽项”,指的就是宇文泰身边的“四大名捕”:“铁猛兽”蔡佑、“智多星”李穆、“杀人狂”耿豪、“万人敌”王勇。(关于其他三人的事迹,详见拙著《关陇长风》,因为与本文无关,就不说了。)

李穆,字显庆,自从与两位哥哥一起策应侯莫陈崇夺取原州后,就进入了宇文泰的核心圈子,当起了宇文泰的侍卫长,一干就是十多年。

这十多年间,宇文泰屡屡亲自上阵杀敌,几度险死还生,之所以能履险如夷,与李穆的贴身保护是分不开的。

最惊险的一次是河桥之战中,宇文泰战马被流矢所惊,将宇文泰摔下马来,东魏军一拥而上,情况危急万分。

李穆却不知从哪里搞来一身东魏军的盔甲(当时东魏黄衣黄甲,西魏黑衣黑甲),跳上来就给了宇文泰一顿鞭子,边打边骂:“你这个小兵,你的主人在哪里?怎么就你一个人在此!”

宇文泰平实作风朴素,盔甲也不华贵,东魏军见李穆这样说,就以为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兵,于是不再理睬宇文泰,纷纷另寻目标厮杀去了。

马中流矢,太祖坠地,敌追及之,穆策抶太祖,大骂曰: “尔曹主何在?独住此!”敌人不疑是贵人,遂舍而过。——《周书·卷三十·列传第二十二》

李穆见东魏军散去,急忙将自己的马让给宇文泰,二人亡命而逃。

宇文泰对李穆的救命之恩始终念念不忘,前后赏赐不可计数,常常赞叹道:“人最宝贵的是性命,李穆能抛弃性命救我,我就是再怎么升他的官,赏赐他财物都不足以报答呀!”

于是又赐给李穆免死铁券,可免十次死罪。

当时李穆把自己的青骢马让给宇文泰骑,事后,宇文泰将自己豢养的马群中所有同样颜色的马全部赐给李穆,对李氏族人大加封赏。

不管是李贤的抚育儿女还是李远的开疆拓土,终究不如李穆的救命之恩来得鲜活深刻,于是宇文泰又给李穆赐姓拓跋氏,这可是老大、老二都没有享受过的荣誉。

此后,李穆跟随杨忠北伐晋阳,跟随于谨攻破江陵,积功升任雍州刺史,兼小冢宰。

雍州刺史是长安地区的地方官,相当于直隶总督;小冢宰则协助大冢宰分管组织人事,堪称权重一时。

宇文泰死后,宇文护掌权,李贤、李穆都受到侄子李植一案牵连,被罢职闲居。但不久之后,宇文护为安抚原州李氏,还是将李贤、李穆起复。

宇文邕诛杀宇文护后,感念原州李氏养育之恩,让李穆进位柱国大将军,并担任大司空一职。

北周灭齐战争中,李穆老当益壮,随驾出征,立下大功,因此晋封上柱国、并州总管、申国公,军衔、官位、爵位都达到了外姓臣子的最高级。

可惜,周武帝宇文邕三十五岁就英年早逝,周宣帝宇文赟更是在位一年半就离奇暴毙,六岁的周静帝宇文阐继位,朝廷大权就落到了国丈杨坚的手中。

杨坚准备篡周建隋,坐镇邺城的上柱国、相州总管、蜀国公尉迟迥起兵讨伐杨坚,一时间蜀中、江汉、齐鲁等地群起响应,遍地烽烟,杨坚深感压力巨大。

这时,决定天下大势的,就是坐镇并州的李穆和坐镇幽州的于翼,如果这二人响应尉迟迥号召,共同反对杨坚,则大势去矣。

于翼是西魏八柱国之一于谨的儿子,也是洛阳于氏的当家人,他的态度较为鲜明,很快就表态支持杨坚。

而李穆的态度就较为暧昧,一度有意支持尉迟迥,毕竟原州李氏与宇文氏数十年恩连义结,几乎到了血浓于水的程度。

但思考再三,原州李氏的根毕竟是在关中,出于家族利益的考虑,李穆最终还是投靠了杨坚,背叛了宇文泰。

有幽州、并州的协助,杨坚很快就平定了尉迟迥之乱(详见)。李穆立即写密信给杨坚,恭请他早日登基称帝,算是把人情做足。

杨坚大喜,回信给李穆:“您既是我的前辈,又是我父亲的好友,您亲自写信给我,我怎么能违背您的意愿呢?”于是登基称帝,建立了隋朝。

后来李穆从并州赶来朝见,杨坚亲自下御座相迎,由于李穆军职、官位、爵位都已到了天花板,只好拜李穆为太师,特赐“赞拜不名”殊礼。

更夸张的是,李穆的子孙即使是襁褓中的婴儿也全部封为仪同,一门之中持象牙笏板的,竟达百余人之多。

李穆之贵盛,当世无可比拟。

穆来朝,高祖降坐礼之,拜太师,赞拜不名。穆子孙虽在襁褓,悉拜仪同,一门执象笏者百余人。穆之贵盛,当时无比!——《隋书·卷三十七·列传第二》

在《隋书》中,除了帝王本纪和皇后列传,排在第一位的人物,就是李穆。

所以,称其为“关陇门阀第一勋贵”,毫不为过。

但李穆作为宇文泰一生的追随者,却在晚年背叛了宇文氏,虽然是出于家族利益的考虑,我们不能谴责他什么,但心里多多少少还是觉得有些遗憾的。

二、忆昔当年笏满床

正所谓“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凡事到了极致,那么转折就不可避免。

原州李氏在隋文帝杨坚时达到最高峰,但很快就迎来了灭顶之灾。

由于李贤一支在宇文护时期遭到重创,一根独苗李基也在三十一岁时病逝,所以原州李氏主要是李贤、李穆这两支传承下来。

事情还是出在了李穆这一支上。

李穆共有十子,嫡长子李惇早亡,所以李穆死后,直接由嫡长孙李筠继承了申国公爵位。

但李穆的第十子李浑是个极端卑鄙无耻的家伙,他为了谋夺国公之位,竟找人暗杀了侄子李筠。

此时杨坚已经改立杨广为太子,李浑就找到自己的大舅哥,杨广身边的大红人、亲家翁宇文述(宇文述的儿子娶了杨广的女儿),也即是前文提到出卖赵贵、独孤信的那个宇文盛的儿子,后来弑杀杨广的宇文化及的老爹,向他承诺:“只要你帮我继承申国公爵位,我每年的国公俸禄就分你一半。”

宇文述也是个贪婪之辈,就去找杨广做工作。此时独孤伽罗已死,杨坚渐渐开始放飞自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勤政,一般的政务都丢给了杨广处理。

杨广对宇文述向来宠信,当即大笔一挥,就让李浑梦想成真,当上了国公。

但是李浑的无耻却超出了宇文述的想象,他居然食言而肥,两年后就不再分给宇文述俸禄。

宇文述气得跳脚大骂:“这世上竟有比我还无耻的人?我能成就你,难道就不能干掉你?”就决定对这个妹夫李浑实施降维打击。

后来隋文帝杨坚驾崩,杨广登基,李浑的末日就到来了。

当时流传一句谶语:“桃李子,洪水绕杨山。”虽然流传甚广,但意思模模糊糊,莫衷一是。

宇文述听见这句话简直如获至宝,立即找到杨广深入解读,说:“桃李子,就是指姓李的人;洪水,就是名字里有‘洪’字的人,绕‘杨’山就是指这个人会不利于陛下呀!”

杨广一时摸不着头脑,就问:“可是我不知道有谁叫李洪呀?”

宇文述把大腿一拍,说:“李敏呀,他小名洪儿,可不就是李洪吗?”

可是杨广一听就犯了难。

李敏就是李贤的孙子,原州李氏的长房当家人,不过这本来也没什么。

但李敏的老婆却是杨坚的长女杨丽华与周宣帝宇文赟生的女儿宇文娥英。

所以,杨广是宇文娥英的亲舅舅,李敏就是杨广的外甥郎(笔者江西人是这么叫,别的地方我就不知道了)。

宇文述见杨广犹豫,就锲而不舍继续下猛药:“我已经探明,李敏和李浑这兄弟两每天都在一起密谋,形迹十分可疑。陛下如果不快刀斩乱麻,将来一旦有变,悔之晚矣!”

杨广这个皇位本来就是二十年不懈努力,好不容易从大哥杨勇手里夺来的,最怕有人觊觎皇位,当即同意对李敏、李浑兄弟进行抓捕,严加审讯。

李敏、李浑莫名其妙锒铛入狱,但审讯搜查终究一无所获,他们一个是郡公,一个是国公,又不好刑讯逼供,案件审理就陷入僵局。

但宇文述整人那是相当有一套的,他找到李敏的婆娘宇文娥英,骗她说:“李敏的名字对应谶言,这次是百分之百要死了!公主您是陛下的外甥女,还怕找不到好老公吗?现在应该尽快供认李敏的罪行,保全您自己呀!”

宇文娥英是个没经过风浪的傻大妞,被宇文述一骗就乱了方寸,居然真的作证:“李敏、李浑相约谋反”,这下就芭比Q了。

宇文述拿着口供觐见杨广,杨广看后哭着对宇文述说:“若不是亲家翁给力,我这大隋社稷就要保不住了!”

于是下旨诛杀李敏、李浑两家三十二人,连“傻大妞”宇文娥英也被赐毒酒自尽,其余男女一律发配岭南。

其实,《隋书》的编纂是在杨广的“好侄子”李世民的亲自指导下完成的,李世民为了彰显唐朝的正统性,对杨广的抹黑简直不遗余力、随处可见。

比如诛杀李敏、李浑,也可能是杨广削弱、打压关陇门阀的重大政治举措,结果却被描绘成如此不堪、如此琐碎、如此低级的家长里短之争,还什么哭着感谢宇文述的话,也真是煞费了李世民同志的一片苦心。

不过原州李氏在达到极盛之后没有像洛阳于氏、扶风窦氏那样低调韬晦,比如李敏就是为了求官,拼命巴结丈母娘杨丽华;比如李浑为了国公之位,暗杀侄子;比如李氏一门极尽豪奢的腐化堕落,也是惹来灭门之祸的重要原因。

所以,结尾时节录《红楼梦》里的一首《好了歌》,与各位读者一起自省自警吧: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5 阅读:136
评论列表

史实记录彬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