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授衔,彭德怀提到了段德昌,毛泽东听后泪不能止,中止了会议

陶陶读历史 2024-10-29 12:40:54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举行授衔仪式前,毛泽东曾主持了一场授衔汇报会议。会上,毛泽东当着彭德怀、徐立清等几个同志的面问道:

“拟授将军以上的同志里,有多少黄埔生?”

彭德怀屈指细算,说出了很多名字。但说着说着,彭德怀便不由得提到了许多已经为革命牺牲的黄埔生。到了最后,彭德怀说出了一个名字——段德昌。

毛泽东听后神情一下子严肃了起来,他默默地点起一支烟,嘴里念叨着“段德昌”的名字,眼睛里开始泛出了泪花。看着悲伤的毛泽东,彭德怀只好中止了汇报会议,悄悄地退了出去。

毛泽东思绪万千,似乎回到了三十多年前,和段德昌初遇的那一天。

一、

1921年的春天,洞庭湖畔的南县春雨初停。作为湖南省的督学,毛泽东从省城长沙来到段德昌的母校南县高等小学了解情况。南县高小的校长向毛泽东介绍了本校的教育情况,无意之中,校长提到了一个学生的名字,他便是有“孩子王”之称的段德昌。

听到这个名字,毛泽东觉得似乎有些印象。前些时,南县一小曾酿出了一个不小的风波。原来,原来的校长贪污了食堂的财物,学生们只能吃低劣甚至变质的食物。因此,段德昌发动全校学生造反。最终,校长因此被革职,而段德昌也因此受到了处分。在领导学生造反时,段德昌还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举报信。毛泽东心里一震,于是决定见一见这个“有勇有谋”的热血青年。

很快,一个身穿蓝色长衫、目光炯炯的少年学生便被引到了毛泽东面前。

段德昌,是南县人,生于1904年,比毛泽东小11岁。他出生于一个进步知识分子的家庭,自小便以读书救国为己任。早在1918年,年仅14岁的他便领导县城师生开展爱国活动。

在与段德昌的交谈中,毛泽东发现他才思敏捷、对答如流,对事物的看法更是鞭辟入里。特别是对“五四运动”以来的学生运动,更是如数家珍。

毛泽东聚精会神地听着,心中暗暗佩服段德昌的博闻强识以及其过人的爱国情怀。于是毛泽东从包裹中拿出几本最新出版的《新青年》等进步刊物,然后递到了段德昌的手中。

拿着这些散发着油墨香味的新刊,段德昌欣喜若狂,很认真地翻看了起来。毛泽东贴心地将油灯移到他面前,然后幽默地说:

“德昌老弟,你和我年轻时一样,遇到好书,就像饿牛闯进菜园子,大口大口吃个不停啊!”

正所谓英雄惜英雄,毛泽东一眼便看出了段德昌不凡的气质。于是两人彻夜长谈,聊了一个通宵,丝毫没有睡意。毛泽东语重心长地对段德昌说:

“砸烂旧世界,要靠我们这一代人。青年人就是要善于学习各种各样既文又武的方法,把群众组织起来,创造一个新的世界。”

毛泽东的群众观念仿佛打开了段德昌的新世界,他握着毛泽东的手激动地说:“润之兄,与你相识真是三生有幸!俗话说“闻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话真的不假。”

就此,段德昌在毛泽东带领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在征得父亲同意之后,段德昌乘轮渡前往长沙,考取了长沙商业专科学校。在长沙,段德昌与毛泽东经常见面,并结识了谢觉哉、何长工等革命同志。

到了1925年,段德昌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的举荐之下,段德昌前往黄埔军校学习,并以优异的成绩升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步兵科二团。

在校学习期间,段德昌偶遇毛泽东,两人热烈地拥抱在一起。从交谈中,毛泽东得知段德昌在黄埔军校学习刻苦、出类拔萃,更是被周恩来称为“文武全才”的人物,不禁深感欣慰。

然而过了不久,毛泽东便听说了段德昌被开除的消息。而始作俑者不是别人,正是黄埔军校的校长——蒋介石。

自“中山舰事件”后,蒋介石便不断筹划着“清党”阴谋,大肆迫害和抓捕共产党员。为此,段德昌和同学们写了一封公开信,指责蒋介石“脱离了革命,已经成为了军阀”。他在信中说:

“如果我们从前当作孙中山博士的拥护者和学生,跟着你走,那么你要知道,当你背叛人民那天,我们将毫不手软地把你打倒!”

看到这封信后,蒋介石勃然大怒,他下令将段德昌逮捕并关了禁闭。蒋介石扬言,段德昌若不认罪,便立即将其开除。

对此,段德昌毫不畏惧地说:

“我为国民革命来校学习,向校长提意见就是为了国民革命快点成功,何罪之有?要关就关,欲除就除,没有什么罪可认!”

在狂怒之下,蒋介石果然开除了段德昌的学籍,在校园里引发了极大的震动。

在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的保护下,段德昌被举荐到毛泽东、李富春主办的政治讲习班学习。结业后,他参加了北伐战争,先后任国民革命军第 8 军第 5师政治部宣传科长、秘书和第 1 师政治部秘书长兼《北伐周报》主编等职。

虽然是宣传人员,段德昌却依然敢于身先士卒、以身犯险,他带领同志们为部队组织担架,送水送饭,进行战场鼓动。因此,段德昌也有铁科长之称。值得一提的是,段德昌在湘军中发现了一个天下英才,而这个人,便是我们所熟悉的彭大将军——彭德怀。

二、

彭德怀出身于湘军,其后参加了北伐战争。与其他旧军官不同,彭德怀神勇过人,洁身自好,不贪不占不赌不嫖,是一个异类,在军队中很有名气。

段德昌认为,彭德怀是个可造之材。北伐军攻克武昌后,已经升任师政治部秘书的段德昌找到了彭德怀,两人自当阳县的玉泉山秉烛夜谈。

即使过了40年,彭德怀依然对当夜的情景记忆犹新。那一天在油灯之下段德昌问彭德怀:“你对关羽有什么看法?”

彭德怀回答:“我原本很崇拜他,但是现在我却认为关羽是封建统治者的工具,现在还被统治阶级用作工具,很没意思。”

段德昌又问:“那么你觉得什么才有意思呢?”彭德怀说:“为工人农民服务才有意思!”

对于彭德怀的回答,段德昌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继续问道:“你认为国民革命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彭德怀回答:“现在不是每天都喊着要打倒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实现二五减租吗?我认为应当耕者有其田,而不应停留在二五减租上。”

对于彭德怀的回答,段德昌做了进一步地引申:“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也不应停留在耕者有其田,而应当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由按劳分配发展为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制。共产党就是为了这个理想而奋斗终生的!”

段德昌的话,为彭德怀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让他从一个旧民主主义者成长为共产主义者。以后的日子里,彭德怀如饥似渴地阅读着段德昌给他的政治读物、进步书籍,开启了追求革命真理的一生。1928年4月,在段德昌的介绍下,彭德怀光荣地加入了共产党。

到了1928年7月22日,彭德怀领导了平江起义,从而开启了他光辉灿烂的军事生涯。作为彭德怀的入党介绍人和伯乐,段德昌为中国革命和人民群众培养了一个堪当大任、智勇双全的帅才。

在发掘彭德怀的同时,段德昌自己也积极参与军事活动,并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由于在战斗中左眼烧伤,段德昌回到南县老家养伤。伤愈后,段德昌秘密潜往湖北公安县五洲一带,秘密建立了党的基层组织和工农武装。而在这一时期,段德昌的军事才能充分地显示了出来。

在此前,段德昌一直从事政工工作,很少能够显示自己独自带兵的能力。而在洪湖根据地,段德昌却以极其劣势的兵力以及低劣的装备,打得敌人闻风丧胆。

段德昌率游击队常在峰口、府场、狮子河、吴新场、瞿家湾、柳关等地,袭敌碉堡,断敌交通,攻敌据点,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到了1928年冬,段德昌已经奇迹般地在洪湖建立了一小块根据地,游击队已经发展到1000多人,500多条枪。

当然,段德昌的才能绝不仅仅只是军事而已,在根据地建设方面,也相当有一套。为了加强部队的纪律,他特意编了一首《红军纪律歌》:

“大马刀,红缨枪,我到红军把兵当。革命纪律要遵守,共产党教导记心头。行动听指挥,团结又友爱。官兵同甘苦,平等来互助。吃苦抢在前,享受在后头。大马刀,红缨枪,我到红军把兵当。革命纪律要遵守,共产党教导记心头。爱护老百姓,处处受欢迎。遇事问群众,买卖讲公平。一针和一线,不差半毫分。”

在苏区驻扎期间,除了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外,还帮助农民种田、挑水、扫地,饱受军阀混战之苦的农民群众头一次见到这样的军队。因此纷纷唱道:

“地米菜,开白花,红军哥哥来我家。不是百姓有意夸,红军哥哥太好啦,不是你抢挑水桶,就是他把扫帚拿,不要百姓一根草,对待百姓亲一家。”

军是鱼,民是水,段德昌的群众政策,让红军在洪湖苏区站稳了脚跟。到了1930年2月上旬,段德昌的队伍被扩编为红军第6军,段德昌任副军长兼第一纵队司令。到了6月,红6军扩张到1.2万人,洪湖根据地扩展到10多个县,成立了鄂西苏维埃联县政府。同年7月上旬,贺龙带领红4军来到洪湖,和6军会师,洪湖苏区开始变得空前强大。

三、

红军有三大方面军,每个军都有出类拔萃的军事领导者,红一方面军有毛泽东、朱德、彭德怀、林彪等人,红四方面军有徐向前等人,而作为红二方面军前身的红二军团,有段德昌。

在湘鄂西,有一句民谚,叫“有贺不倒,无段不胜。”贺龙是红二军团的领袖和旗帜,作为统帅的他能够维系军心,鼓舞士气,只要他在军中,部队无论遭遇怎样的打击,都能败而不溃,即使部队被打散了,未来依然能够重新聚拢。

而段德昌,则是军队作战的组织者和指挥者。只要有段德昌指挥,红二军团就不会失利。后来洪湖苏区所有的胜仗,段德昌都有巨大的功勋。

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和毛泽东一样,段德昌也领悟了“集中优势兵力”以及在“运动中歼敌”的重要性。段德昌曾提出“敌来我飞,敌去我归,人多则炮,人少则搞”的游击战术,与毛泽东、朱德在井冈山提出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有异曲同工之妙。

由此,贺龙和段德昌珠联璧合,胜仗一场接着一场。当时,国民党武汉的报纸也为之惊叹:

“江汉平原,匪患日甚,匪首段德昌东山再起,彼用兵如神,我军不力,一再败北⋯⋯神州自此无宁日矣!”

段德昌用兵到底有多神,我们从以下战例中便可窥其一豹。1932年1月,敌人集中大批兵力,向我湘鄂西革命根据地进攻,以第4师第12旅为主力。

为了全歼这个对手,段德昌巧妙地布下了伏击阵地。当时,我军弹药太少,每战必须要省着用。为了节约弹药,段德昌命令部队每个班都带上一面红旗以及一个铁桶、一串鞭炮。

等敌人进入我军伏击阵地后,段德昌命令各班战士立即遍插红旗,随后将鞭炮在铁桶中燃响。鞭炮巨大的回声,仿佛千百挺机枪一齐射击。

段德昌的疑兵之计很快便奏效,敌人以为我军实力强大,因此没有进行多少战斗便大败而逃。此战中,我军以极小的代价全歼敌军4000多人,缴获迫击炮20门,轻重机枪60余挺,步枪3000多支,子弹数万发以及军装一万多套。

此战失败后,武汉绥靖公署主任何成浚恼羞成怒,他他以第10军徐源泉部队为主力,在川军及应城、天门等地保安团的配合下,向我襄北新区反扑过来。

段德昌见敌军势大,于是决定避实就虚,将目标指向实力较弱的敌48师。在文家墩,段德昌率领红9师包围了48师144旅.此战中,我军以围点打援的手段,迅速全歼敌军,生擒旅长以下2000多人,击毙敌人1000多人,缴获步枪3000多支,轻重机枪50多挺,火炮10多门。

1932年夏,蒋介石对我洪湖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领头的是有“傻儿司令”之称的川军悍将范绍增。

6 月上旬,从沙市出发入侵洪湖的川军第21军第4师范绍增 ,气势汹汹地侵占了我江陵地区的老新口、龙湾司、张金河一带后,紧接着又直向新沟嘴逼进。当时我苏区后方只留下了红三军警卫团少量兵力,形势十分严峻。

然而出乎范傻儿意料的是,段德昌率领红9师顶风冒雨,一昼夜疾行200多里,秘密赶到了新沟嘴以北地区,沿着东荆河南岸作纵深埋伏。

6月13日,骄横的范绍增带兵进驻东荆河南岸,段德昌派自己的警卫部队诱敌,将敌人勾出了铁丝网。进入我军伏击区域后,段德昌立即命令红9师对范绍增部队进行合击。

就在我军与敌军短兵相接、不分胜负之时,段德昌一声令下,红军骑兵大队飞驰而来,雪亮的马刀将敌人砍得人仰马翻、溃不成军。

这次战斗,我军全歼范绍增的一个师部和一个整旅,毙俘敌人5000多人,缴获枪支4000多支。范绍增化装后,骑着一头水牛仓皇而逃。

仅在1932年上半年,段德昌便指挥部队歼敌一万多人,活捉敌人2个旅长,击伤两个师长,从此以后,段德昌便有了“常胜将军”的名号。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段德昌智勇兼备,用兵如神,可谓是一代帅才。在很多人看来,段德昌之才,足以和徐向前并驾齐驱。然而令人扼腕痛惜的是,段德昌却于1933年5月1日遇害,年仅29岁。

四、

段德昌牺牲后,毛泽东是如何知道这一消息的?当时作何反应?笔者没有查到相关的文字记载。但可以想象的是,毛泽东是有多么的伤心。

在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主持召开了中国死难烈士追悼大会,并亲自题写了“死难烈士万岁”的挽词。在众多死难烈士中,段德昌名列在册。

1951年3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举行颁发革命烈士证书仪式。在填写烈士证书时,毛主席凝望着盖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印”的烫金证书,神情庄重地思考了几分钟。随后他拿出序号为“壹”的空白证书,遒劲有力地写下了“段德昌”三个字。从此以后,段德昌便成为了共和国的“第一号烈士”。段德昌虽然仅仅活了29年,却是轰轰烈烈的29年,是彪炳史册的29年。段德昌这个名字,在毛泽东心中的分量是非常重的。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举行授衔仪式。当彭德怀带领几位同志向毛主席汇报工作之时,毛泽东问“拟授将军以上的同志里边,有多少黄埔生?”彭德怀屈指细算,列举了很多名字,又不由地说出了一些业已牺牲的烈士的名字。最终,彭德怀提到了自己的伯乐——段德昌。

听到这个名字,毛泽东肃然起立,点上一支烟,眼里很快便噙满了泪花。那一刻,伟人肯定回想起和段德昌初遇的那一刻,想到了段德昌铿锵有力的话语以及那炯炯有神的眼睛。他或许在想,如果段德昌活到了解放该有多好啊。看着泪流满面的毛泽东,彭德怀也感慨万分,他不得不中止了汇报会议,悄悄地退了出去。

近年来,段德昌的名字一直被军史学界一再提起,很多人军史学家以及爱好者认为,若段德昌不是那么早牺牲,日后一定会成为毛泽东重用的英杰,必然能够独当一面,其前途不可限量。

80 年代中后期,编纂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时,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亲自主持开会,通过对我军建军 60 多年来众多将领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第一次正式确认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彭德怀、刘伯承、贺龙等 33 位我军军事家,其中就有段德昌。1994年,又增补了黄公略、方志敏和刘志丹。在牺牲的先烈中,段德昌位居叶挺、许继慎和蔡申熙之后。

1983年5月,段德昌牺牲50周年之际,他的家乡南县正式为他修建了烈士纪念碑。直到今天,纪念碑前所种植的29棵巨木,依然昂首指向天空。

1 阅读:7

陶陶读历史

简介: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