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继光牺牲后,我军炮兵痛定思痛:大炮轰完,还要用喀秋莎继续炸

陶陶读历史 2024-10-16 12:57:50

1952年10月14日到11月25日,美国第八集团司令范弗利特集中7万兵力,向我15军驻守的上甘岭发动猛烈攻击。经过激战,占尽火力和人数优势的“联合国军”却硬是没有前进一步,反而还损兵折将,丢下了2.5万具尸体。此战后,杜鲁门在大选中败给了艾森豪威尔,而范弗利特也最终黯然去职。

对于上甘岭战役,毛泽东非常重视。战后,毛主席亲自总结了五条成功经验,那就是“官兵勇敢,工事坚固,指挥得当,供应不缺,炮火猛烈”。而“炮火猛烈”,乃是上甘岭战役,我军之所以能取胜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根据统计,敌方70%以上的伤亡,都是我军炮兵造成的。

事实上,与美军相比,我军炮兵差距是相当明显的。如果概括起来,敌人是“多、大、远”,而我军是“少、小、近”。这是啥意思呢?美军大炮又多又新,光105毫米以上的就有324门(小口径火炮大约1029门),不仅口径大,而且射程远。反观我军火炮,少得可怜,才60多门,很多都是旧炮,打得近、口径也小。到了后来,我军火炮增加到359门(其中包括大量60迫击炮),但是和敌军相比,依然少得可怜。

那么,我军到底是如何利用如此之少的火炮,取得如此大的战果的呢?

在上甘岭战役中,美军一共向我军阵地倾泻了190多万发炮弹,将我军驻守的高地削平了好几米,甚至连花岗岩都被炸成了粉末。对于财大气粗的美军来说,他们的炮兵不需要什么技术,只要玩命的开炮就好了。可以说,美军的战法完全是力大不亏。

而我军呢?炮少,炮弹也少。因此我军炮兵用的是智,是四两拨千斤。虽然我军打出的炮弹远少于美军,却发挥了应有的威力,压倒了敌军。

那么我军是如何正确使用火炮的呢?

擒贼先擒王,首先打掉敌军炮兵的眼睛

美军的炮兵之所以能打得又准又狠,是因为美军拥有大量炮兵校正机。仗着空中优势,敌军校正机像苍蝇一样飞临我军上空,为美军炮兵指正方向。如果我军炮兵开炮,敌军校正机就会立即发现,然后给敌军远程大炮发信号。如果没打中,校正机便会不断纠正位置。因此我军炮兵最厌恶的,就是敌军的校正机。

要在炮战中取胜,就必须打瞎敌人的眼睛。当时,我军的主力高射炮——37炮射程太近,够不着敌人的校正机。因此,我军便将37炮拆成零件,然后搬到高山上组装,建立高炮阵地。这样一来,37炮立即增加了几百公尺的射程。

这一方法,很快便奏了效,我军在两天内便打下两架校正机。敌方炮兵失去了眼睛,炮弹的威力自然小了许多。而这一点,也为我军后续炮战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炮兵阵地选址巧妙,战斗过程零伤亡

由于美军拥有空中优势,因此我军在长期的战斗中,摸出了一整套规律。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如何选择阵地。在上甘岭战役中,我军所选的阵地经常让敌人看不到,也打不着。而我军炮兵却可以轻易击中对手。

我军最擅长使用的,莫过于迫击炮。虽然迫击炮射程不远,威力不是那么强,却胜在轻便,可以随意转移。我军的迫击炮阵地,往往选择在山沟前面。我军的迫击炮利用曲射,可以在没有视野的情况下杀伤敌军。而敌军的炮弹在压制我军时,往往一打到沟里就爆炸了。因此,我军除了在炮弹运输时有一点伤亡外,炮兵基本零伤亡。

对此,美国通讯社曾哀叹:“在击毁中国大炮方面,我军没有效力,中国炮兵工事构筑得很巧妙,很难发现,更难打中。”

在第一阶段的战斗中,我军潜伏的迫击炮大发神威,经常将美军整排甚至整连地敲掉。美军有一个上尉,名叫李奇,他是上甘岭战役的幸存者。他曾带领一个连的兵力,去接应进攻我军的高地的一个美军连。然而在我军迫击炮的攻击下,这个两个连几乎全军覆没,仅有个位数的士兵逃脱。李奇说:

“到前面去援救只剩几个人的一个连,而我们自己也被打得落花流水,我旁边的无线电报务员和排里的中士都阵亡了,那里根本没有藏身之处,中国发射的迫击炮弹一秒一发,真是可怕极了。”

通信保障很关键

炮兵,射程远,往往能在视距外歼灭敌人,要发挥炮兵的威力,必须要有通信。上甘岭战役前,15军建立了三个通信枢纽部,构成了全军的通讯联络网。

军、师、团指挥所以及炮兵指挥所,都沟通了无线电联络,营、连以及排、班均配备了步谈机,主要方向的营配有报话机,还有备份设备。同时还建立了紧急情况下的越级联络制度,前沿部队可以直接向师、团指挥所和炮兵指挥所报告情况和请求支援。

与此同时,我军还有组织人员,随时检修被炸断的线路,保持着通信的畅通。

我军战士只要躲在坑道里,就能利用步谈机和后方的炮兵阵地取得联系。号码极为简单,一叫就通,一般都用“一群羊,到哪儿了,赶紧来”作为代号。随后只要指明敌人所到的防伪,紧接着就可以利用炮火来覆盖。在炮火的攻击下,敌人往往还没留神就被全歼,有时候我军一个伤亡也没有,就能造成敌人一个连,甚至两个连的伤亡。

黄继光的牺牲,让炮兵改变战术

我军的大炮不如人,所以进行炮战时,要掌握技巧。

在防守时,炮兵主要打得是拦阻射击。按照炮兵的口号,就是“我们要用炮弹给坑道的同志们站岗,坚决不让敌军破坏我军坑道口。”

拦阻射击,也就是用准确的炮火打出一道火墙,让进攻的敌人退不下来,增援的敌人上不去。打集结的敌人时,我军又运用“火盖”战术,也就是让炮弹像盖子一样将敌人覆盖在下面。

因此在作战中,敌人的进攻兵力常常成连,甚至成营地被消灭掉。光负责主攻的美军第七师,就在短时间内付出了5000多人的巨大伤亡,从而不得不让韩军第2师顶上当替死鬼。

而在反击时,我军主要以短促的炮火奇袭为主。之所以是短时奇袭,是因为我军炮弹太少,得省着用,尽量在短时间内摧毁敌人工事。

10月19日,我军进攻敌人驻守的596.9高地,而著名英雄黄继光也参加了这场战斗。在步兵冲锋前,我军利用山炮、野炮和榴弹炮,对敌军表面阵地进行了7分钟左右的炮火奇袭,将阵地打成了一片火海。

在攻打此山前,我军炮兵非常细致,将597.9高地在地图上划分为方格并编上了编号,每支炮兵部队都有其固定的攻击编号(0~11)。因此,炮火奇袭的效果非常好,1~10号相继被炮火敲掉。

然而可惜的是,我军却在0号阵地上卡住了。原来,美军也不是傻瓜,他们也会总结经验,也发现了我军开炮的规律。他们发现,我军总会进行短促的炮火奇袭,然后再以步兵发动冲锋。因此我军开炮后,美军就会躲在工事里装死。等我军步兵一冲上来,他们的火力点便会复活。而黄继光所攻打的0号阵地,就是这种“复活”的火力点。

而此时,我军步兵已经冲上阵地,再进行炮击可能伤到自己人。因此我军只能让步兵用爆破的手段,摧毁敌人火力点。在这场战斗中,黄继光以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眼,最终壮烈牺牲。

黄继光牺牲后,他的事迹传遍全军。炮兵们知晓此事后,也痛定思痛、总结经验。在他们看来,炮兵对于597.9高地的炮火奇袭,是相当成功的,但却不完美。因为我军在战术上形成了规律,反击时间多为17时到20时,多是经过一次火力奇袭,然后进行冲击。

因此,我军炮兵决定给敌人再加点“料”,让黄继光的悲剧不再重演。在后续的反击中,我军先用炮兵进行破坏射击,然后进行炮火延伸。就在美军以为炮击结束,纷纷从掩体里钻出头来,试图阻击我军步兵时。铺天盖地的“喀秋莎”火箭弹便如海啸一般打了过来,将敌人阵地打成一片火海。

喀秋莎火箭弹,打得就是步兵,没有掩体保护,美军根本剩不了几个人。前面的炮火延伸,其实是假延伸,正所谓兵不厌诈嘛。我军利用大炮和喀秋莎来回反复,绝不让敌军摸到规律。

29日,我军再次攻打597.9高地。我军像往常一样,进行了3分钟火力奇袭,同时派出小分队,装出一副即将发动步兵攻击的架势。然而让敌军诧异的是,我军步兵却并没有出动,而是连续利用山炮、野炮、榴弹炮和加农炮进行炮火齐放。到了最后,我军以喀秋莎火箭弹进行收尾,终于全歼守敌。黄继光的牺牲,再也没有重演。

田忌赛马,打赢炮战

上甘岭战役,我军炮兵不仅要杀伤敌方人员,同时还必须压制住敌军的炮火。但是我军的“少小近”如何能战胜敌人的“多大远”呢?在这里,我军运用了古老的计谋——孙膑的赛马计。

说白了,就是以我方的“中炮”攻击敌人的“下炮”,以我军的上炮攻击敌人的中炮。我方少数大口径、射程远的火炮,要想办法将敌人的中等炮击毁。而我军中等炮,则想办法攻击敌人较差的炮。

为此,我军采取大炮推前的战术,将大炮搬上了山。利用较好的视野,专打敌人的中等炮。

大炮推前有什么好处呢?这是因为美军按照惯例,一线配备60炮、81炮、无后坐力炮和坦克炮,距离在我军1000米以内;二线则为机关炮和部分105毫米轻型榴弹炮;三线为105毫米火炮和155毫米榴弹炮;四线为203毫米榴弹炮和105毫米加农炮。

我军将缴获的155毫米美制榴弹炮靠前,可以轻易击败敌人的一二线火炮。利用坑道,我军能让火炮随意出入,让敌方重炮奈何不了我们。因此在多次炮战中,我军都占了上风。与此同时,我军高炮还不断攻击着敌军的炮兵校正机,炮兵主动权彻底掌握在我军手上。

没有了敌军空军的支援,我军炮兵组成机动部队,在阵地间来回游弋,将敌人威胁最大的炮兵阵地摸准,然后将敌人炮兵阵地彻底打掉。

以美制M1式155毫米榴弹炮为例,本是美军的攻坚利器。在运动阶段,我军缴获了24门这种火炮。M1火炮重量极大,达到6吨。然而我军将士却硬是拖着这种重炮,与敌军打游击。打一炮,就换一个地方,压制敌军火力,摧毁敌军大炮,支援步兵发动集团冲锋,几乎每一炮都达到了最佳杀伤效果。

对于志愿军的炮火打击,一名被俘的美军连长感到困惑:“难道你们的炮比我们多吗?白天也打,晚上也打。”原炮兵一师师长文击则回应:“大炮可比你们少多了,不过我们知道怎样让有限的炮兵发挥最大威力。因此,你会觉得我们的大炮无处不在。”

在整场战役中,我军打掉了美军60多门炮。

上甘岭战役的火力表明,虽然我军火炮在质和量上依然不及美军,但是利用有利地形和我军的智慧,却能和美军“火海对火海”,扳一扳手腕。在战斗中,无论是坚守阵地还是反击敌军,哪里有敌军出现,哪里就有猛烈的炮火。

美国新闻机构不断报道:“共军炮火经常让进攻的联军全军覆没”,“使那些爬上山顶的联军全军覆没”。原本,范弗利特计划牺牲200人拿下上甘岭阵地,但是最终他却自吞苦果,牺牲了2.5万人的生命。范弗利特不得不沮丧地说:“这次作战是最血腥的、时间拖得最长的一次战役,使联合国军受到最大的损失。”而“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也不得不承认:“这个开始有限目标之进攻,发展成为一场挽救面子的恶性赌博……这次作战是非常失败的。”

此战后,“联合国军”的攻势渐渐停息,我军越战越强,掌握了战场的主动,而战线也逐渐稳定在三八线附近。

武器之用,在于人。如果没有智慧和勇气,武器即使再先进也无用。然而在我军手中,即使是破旧装备,亦能发挥超常的实力。任何武器到了我军手中,总能威力大增,而这与我军过人的谋略和战术素养以及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十分不开的。

1 阅读:5

陶陶读历史

简介: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