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所谓时势造英雄,在一百多个诸侯国中,脱颖而出的也就那么几个,今天我们来盘点一下,一些主要诸侯国的开国故事。
一,存在感极低的卫国
在公元前660年,由于卫国国君卫懿公昏庸无能,甚至做出一些荒唐离谱的事——给宠物仙鹤加官进禄。结果导致卫国差点被狄人灭国。后来靠宋国和春秋第一霸主的帮助,卫国才得以复国。
在我们的印象里,卫国好像特别弱小。其实不然,在整个西周时期,它都是当时最重要的封国之一。而且是差不多面积最大,军事实力最强的封国。有“诸侯之长”的头衔。
这是什么原因呢?这还要从第一代国君说起。
卫国,是周武王的同母九弟康叔封的封国。康叔封本姓姬,名封,西周康侯鼎铭文写作“丰”。他在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中立下赫赫显功,在周公旦东征时,也立下不小的功劳。
东征胜利后,原本商王畿的核心区域,是属于周公旦的三哥管叔鲜,及五弟蔡叔度镇压管理。但是,在他们叛乱后,这个职位就空了出来。
周公旦急需一个既有能力,又绝对靠得住的人,来接替这个职位。康叔封既有战功,又是周公旦最信任的弟弟。于是,康叔封被选中,分封在了殷商王畿内,担起了镇抚殷人核心地带的重任。
周公旦对自己的九弟是绝对信任的,但是毕竟那个时候,周人是少数民族,管理殷商遗民这个任务很艰巨。周公旦不由得担心,并对康叔封一再叮咛嘱咐,指导他治国之道。
康叔封到了封地后,遵从四哥周公旦的教导,学习殷人政治制度,典章刑法,以殷法治殷民,并启用了很多殷人贵族作为卫国的臣子。
在康叔封的治理下,很好笼络了殷人民心,殷人再也没有爆发大的叛乱。
二,礼仪之邦之鲁国
鲁国,是周公旦长子伯禽的封国,首府是曲阜。在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一直以礼仪之邦著称。那么,鲁国的礼仪之邦是如何形成的呢?鲁国的第一代国君伯禽,是周公旦的长子。周公分封的时候,将自己的儿子伯禽分封到了鲁地,建立了鲁国。由于伯禽是周公的长子,所以他对周公旦非常尊敬,也学习周公旦的治国之道。在伯禽的治理下,鲁国一直遵循周公旦的礼制和道德规范,成为了西周时期的一个礼仪之邦。
相比较与鲁国的礼乐制度,军事上的实力就显得很不值一提。春秋早期,鲁国还能跻身强国之列,自从齐恒公用管仲改革称霸后,鲁国就被齐国彻底压制了。对内上,庆父之乱以及鲁国贵族三恒干政(三恒是鲁恒公三个儿子的后代)。到了春秋后期,鲁国国君权力被架空,国势动乱不堪。
到了战国初期,三恒势力衰弱,鲁穆公废除“世卿世禄制”进行改革,最后,鲁国就在战国七雄中夹缝生存了下来。
三,太公之国齐国齐国,是太师吕尚(姜子牙)的封国。吕尚是成王的外公,吕尚在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中,立下了赫赫显功;在平定国内管,蔡,霍三兄弟以及东方国家的叛乱中也有不小的功劳。还有周公旦率领的东征,吕尚也是出了不小的力气。
春秋前期,齐国在齐恒公和管仲的治理下,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到了春秋末期,从陈国来的田(陈)氏家族,逐渐窃取了齐国大权,并最终在战国中期,正式取代吕氏成为齐国国君。
所以,在战国后期的齐国,已经不是春秋时的那个齐国了,公室已经换姓。
盛极一时之晋国
晋国,是成王的胞弟唐叔虞的封国。在旧唐国叛乱后,周公旦率军,灭了旧唐国。于是,叔虞就被分封到这里,所以叔虞也被称为唐叔虞。
唐叔虞死后,由于唐国内有一条晋水,周天子于是改封叔虞的儿子为晋侯,于是唐国就变成了晋国。
晋国在春秋时期绝对是一个传奇的存在。晋文公继齐恒公后,成为春秋第二个霸主,自那以后,晋国称霸的时间长达一百多年,成为称霸时间最长的国家。
但是,在晋平公,晋昭公后,晋国的大权逐渐落入智氏,范氏,中行氏,韩氏,赵氏,魏氏等六卿手中。
最终在战国初年,晋国被韩,魏,赵三家瓜分。虽然晋国被一分为三,但是,这分裂出来的三个国家,还位列战国七雄之中,可见,晋国原来的实力有多么强大。
三家分晋后,晋国其实还没有灭亡,三家还给晋侯保留了一块地。直到公元前376年,三家废除了晋静公的名号,晋国才最终灭亡。
晴空
小编好好读历史,鲁国有个国君叫“鲁桓公”,注意鲁桓公鲁桓公鲁桓公,不是鲁恒公。他的三个儿子后代叫“三桓”三桓三桓,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猛兽大哥
这都是简历,其实都是派几个人带着很少的军队和奴隶到未开化的地方建城,四面都是蛮夷野人,最后乡无野人征服四方灭国无数,五霸迭起七雄争霸四海归一
用户98xxx33
独儒基督伊斯兰证明,只有宗教才能统治大地域,也是秦失败原因,周所谓分封应该是罗马共和模式。文明进程是历史最好佐证,春秋文明为何停滞?长城需要翻墙,三大宗教先后集权控制欧亚,世界文明停滞千年,证明春秋文明不是原生孤立产生。
花无虚 回复 08-12 00:20
宗教只是手段而已,你个50万[得瑟]
暗香紫藤
称霸到后的都是辺角位
用户10xxx70
对平台追责
真理永远在探索的路上哈哈
正是老子批驳的祖先崇拜泛滥的结果!
用户10xxx46
卫多好的位置,可以开拓可以称霸,奈何生的孩子都是酒囊饭袋[笑着哭]国家都让别人灭了好几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