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拉开了非智能电车的价格战

雪球的隐士 2024-02-23 14:46:35

比亚迪一则“电比油低”的广告刷爆全网,拉开了新年车市的价格战序幕。随着比亚迪旗下“官方指导价7.98万元起”的秦PLUS荣耀版正式上市,五菱、长安、哪吒、北京现代、上汽通用等车企纷纷加入价格战,集体宣布多款车型大降价。资本市场显然被这种“卷”死同行的阵仗吓到了,用脚投票,比亚迪、赛力斯、“蔚小理”等新势力股价纷纷下挫。

不过,资本市场显然是短视的,他们只看到了车企在“卷”,却不知道车企为什么“卷”,以及到底在卷什么!

一、比亚迪的产品矩阵

根据“车主之家”的数据,比亚迪当前在售车型共计22款,涉及比亚迪(含秦、汉、元、宋等子品牌)、腾势、方程豹、仰望等四大品牌,2023年的合计销量约为230万辆。

比亚迪拿出来打价格战的就是销量“遥遥领先”的秦PLUS车型和驱逐舰05车型。其中,秦PLUS油电混合荣耀版在售5款车型,指导价格7.98万元至12.58万元,官降幅度为2万元;秦PLUS纯电版在售5款车型,指导价格为10.98万元至13.98万元,官降幅度为2万元;驱逐舰05荣耀版在售6款车型,指导价格为7.98万元至12.88万元,官降幅度为2-2.2万元。

不考虑比亚迪其他车型是否会跟风降价,仅这两款车型平均降价2万元对公司年销售额的影响约为100亿元左右。按照比亚迪的2023年度业绩预告,比亚迪2023年的净利润约为300亿元。比亚迪拿出了年利润的1/3来打这场价格战,到底意欲何为?要知道,秦PLUS还是销冠车型。

二、15万元以下无智驾

赛力斯的问界M9车型因为智能驾驶系统火速出圈。随着普通大众对智能驾驶的安全性、便捷性的认识不断加深,智能驾驶技术未来将成为购车决策中的重要考量因素。然后,由于智能驾驶系统的技术研发难度大、投入高,传统电车企业在智能驾驶领域的进展相对缓慢,难以满足市场对智能驾驶技术的迫切需求。以华为智能驾驶系统为例,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从成立到2022年底,累计投入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6亿元),技术研发团队达到7000人的规模;且平均每年仍需保持约100亿元的投入(70%至80%的投入都在智能驾驶领域)。

根据公开信息,华为智能驾驶系统的一次性购买36000元,订阅包年7200元,订阅包月720元。至于特斯拉的智能驾驶系统的买断价就更贵了,64000元。因此,很难想象购买单价在15万元以下电车的消费者会选配智能驾驶系统。

这反过来也说明一个问题,单价在15万元以下的电车,即将成为旧时代的产物,很快就会因为难以搭载先进的智能驾驶系统,被消费者拒之门外。

比亚迪此次降价主要集中在15万元以下的低价车型,既是对市场竞争的回应,也是对传统电车在智能驾驶技术方面的不足的一种体现。

三、价格战会不会扩大化?

理论上,拥有智能驾驶系统的电车不会受到价格战的影响。以赛力斯的问界系列为例,由于消费者对于智能驾驶系统的趋之若鹜,订单蜂拥而至,产品供不应求,完全不需要担心价格战的影响。

至于价格战会不会扩大化,我觉得也不会,因为比亚迪的净利率太低了。2023年前3季度,比亚迪的净利率仅为5%。如果比亚迪对所有车型都执行降价2万元,那么,比亚迪的年销售额将减少460亿元。比亚迪是看到了危机,但还没有面临生存危机,不需要对自己这么狠。

近日,比亚迪《关于“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的公告》中提出,比亚迪将推出多款高端豪华车型。比亚迪的意图再明显不过了,对低价车降价清库存,腾出人力、物力、财力研究智能驾驶系统,打造中高端车型。

不过,传统油车企业的转型需要加快了,比亚迪一出手就把自己的净利率砍掉了1/3(大约1.7%),上汽集团要是也跟风降价,把净利率也往下降1.7%,好像就到了盈亏平衡线了,极有可能出现年度亏损。

四、小结

很多人一看到价格战,就觉得是利空。尤其是一些赛力斯的股东兄弟,不要听风就是雨。同行的危机,不正代表着智驾路线的正确吗?智能驾驶的“遥遥领先”,将进一步拉开赛力斯与其他车企的差距。赛力斯绝不会被所谓的“价格战”拖下水,咱们拭目以待!

0 阅读:5
雪球的隐士

雪球的隐士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