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虽然看起来是一个很美好的词,但其实很多人的家庭关系都蛮糟糕的。
至少在我修行之前,我原生家庭吵架的次数不少,婚后吵架的次数也不少。
有时候脾气上来,会觉得好讨厌家人啊,但偏偏家人又不能换,该怎么办?这篇文章或许能帮助你。
1、 每个人都活在家族排列系统中
梁冬老师说,有一次他在心里和所有家族长辈对话,才发现,他喜欢传统文化是因为爷爷是做玉器雕刻的。而对投资和股票感兴趣,则因为外公是会计学教授。
这句话我太深有感触了,我爱学习是因为父母都是老师,胆小是遗传了奶奶和爸爸。
所以梁冬老师的总结是:我们以为用半生的时间终于活出了自己,其实一直活在家庭的排列系统中,我们只不过是祖先一个反复的延续。
这样看来,我们的很多优、缺点,都来自家族里的长辈,也会遗传给晚辈。
知道了这一层,就更愿意去解决与他们之间的矛盾。
2、 对长辈
被儿女超越是大多数父母的宿命。
但作为儿女,如果超越了父母,还依然能尊敬父母,和长辈之间的矛盾就会减少很多。
梁冬老师举过一个例子:
有个人小时候家里穷,长大了很有钱,但父母勤俭惯了。
有次父母外出,他给钱让打车,父母不肯,偏去挤公交,结果母亲不小心摔了跤要去医院,被儿子一顿怒吼。
而我妈讲的另一个故事是:
一个人发达以后开豪车回村里,他母亲是农民,不认得是什么车,在车上晒白萝卜片。
儿子没想到车还能被老妈这么用,很开心,帮老妈一起晒。
什么是超越了父母还尊敬父母?后面这个儿子就是啊。
3、 对晚辈
我观察、总结了很久才发现,孩子几乎从不会首先对我发难,只要我不先批评、攻击他,不引起他的反抗心,我们就母慈子孝。
梁冬老师说,想象一下吧,如果你回家,父母从来不说你、不批评你,你该多么喜欢这个家啊!
我想想,真的是,孩子对父母最大的意见就是:罗嗦。
那其实对孩子就一条:少罗嗦就够了。
不拘什么事,他做得好就鼓励,做得不好就用尊重他的方式平等交流,他自然会反思。
我这段时间这么坚持下来,发现孩子不再反抗我、折腾我,成绩竟比我天天紧盯着还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