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老乡去北京看华国锋,将书稿交其审阅,华老:我是看不完喽

沛柔聊社会 2023-01-01 21:30:02

2008年3月20日,华国锋在自己北京的家里迎来了一位老乡。对方名叫田瑞,担任交城县史志办公室主任。从2002年起,由于写作上的需要,田瑞那些年间多次对华老进行探望。

华国锋夫妇

这一天,田瑞带来了自己新完成的《华国锋同志传记》书稿,并请华老进行审阅。只见华国锋翻了几页后,便将书稿放下,说了这样一句话:“田瑞,我是看不完喽……”

交城的革命岁月

时间回到距2008年整整60年前。1948年冬天,中共中央决定从华北抽调五万名干部,随军队南下去接收南方被解放的城乡。

这些干部里,便有时年27岁的华国锋。在此之前,这位年轻有为的山西共产主义者,已经在家乡投身革命事业多年。

1921年2月16日,华国锋出生在山西交城县南关街的一个商人家庭。那时,他的名字还叫苏铸。

苏铸小时候的成长经历同很多人并没有什么不同。他7岁入读交城县南关小学,14岁进入交城县商业职业学校。如果按照这个轨迹,苏铸很可能也会成为一个商人。

然而,随着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他的命运就此被改变。1938年,17岁的苏铸毅然加入交城县牺牲同盟抗日游击队,投身抵抗日寇侵略的斗争中。不仅如此,他还从“中华抗日救国先锋队”里取意,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华国锋”。同年10月,在李伯林的介绍下,华国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如此艰苦的战争岁月中,少年华国锋一步步成长起来。1939年,他担任抗日根据地晋绥边区第八专区汾阳县牺盟会特派员。在汾阳峪道河、开恒庄和鳖坡一带,华国锋积极开展着抗日游击工作。

到了1940年初,已经得到历练的他,担任交城县工、农、青、妇、武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主任。这个职位,本来应该是抗日联合战线组织的领导者,但在当时的交城,华国锋承担起了组织抗日武装和对日伪军作战的任务。因此,还不到20岁的他,实际上成为了共产党领导的地方武装力量的组建者,以及最高领导人。

华国锋

华国锋当时的工作重点,自然是组建游击队和领导他们作战。在日军侵占交城后,当地涌现出十几支抗日武装。他们少则十几人,多则一百多人,有的是共产党组织的,有的是国民党派人组织的,有的是阎锡山手下的散兵游勇,有的是之前的土匪武装,还有的是农民自发组织的……

这些琳琅满目的武装力量里,除了共产党领导的以外,大都纪律不严,装备很差。华国锋的任务,便是将他们统一起来,由共产党进行领导。

于是,华国锋只带了一两个人,在交城山沟里徒步穿行,一个个找到那些抗日武装,向他们做动员和组织工作。

很明显,这是一项极具困难的工作。大家出身信仰各不相同,素质眼界各有高低,想把众人拧成一股绳,谈何容易!

然而,华国锋凭借自己的真诚坦率,用直白实在的道理,硬是让不同种类的抗日武装人员们感到信服,并愿意听自己的指挥。就这样,在较短的时间内,交城将这十几支抗日武装力量组织成县游击大队,由共产党领导。

根据组织的安排,华国锋出任县游击大队政委,对大队进行统一领导。“华政委”这个叫法,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游击队刚形成时,里面的农民比较散漫,也不怎么会打仗。于是,华国锋亲自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手把手地教他们使用武器和进行军事训练。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游击队里的青年不仅抗日觉悟有了很大提高,组织纪律性大为增强,还很快掌握了游击作战的要领。在华国锋的带领下,交城游击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勇猛之师。

游击队里的华政委

当时的侵华日军,使用的武器和弹药数量,均远胜于交城游击战士。不仅如此,由于弹药紧缺,游击大队平时训练往往舍不得用子弹。

面对这一现实情况,华国锋经过认真考虑,想出了一个应对之策:重点培养那些悟性强、作战机智勇敢、杀敌多的民兵。他将好一些的枪发给他们,子弹也多给他们,平时把这些人集中起来,在枪下吊着砖头进行无弹射击训练。

经过一番刻苦训练,这些优秀分子在作战时,杀伤的敌人数量非常多,极大地提高了游击队的战斗力。很快,他们成为了当地乃至全山西赫赫有名的民兵英雄。

事实上,华国锋在训练民兵时,不仅培养出一批神枪手,还造就了很多“全面手”。抗战的八年时间里,他一直住在文水和交城交界的晋绥边区第八专区。这里离太原只有50多公里,是敌人“扫荡”的重点地区。华国锋曾回忆道:“交城的地域非常重要,靠近太原,像一把尖刀似的插在那里。交城付出很大的代价,山区里面的人基本都杀光了。”

面对凶残的敌人,民兵在华国锋的指挥下,通过埋地雷、麻雀战、伏击战等方式,消灭了大量日伪军。

就这样,短短一年的时间里,第八专区的民兵射击水平,甚至超过了八路军正规部队,还涌现出十几名神枪手。段祥玉、崔三娃、韩凤珠等杰出战士,逐渐开始广为人知。

后来,这三人被授予了“晋绥边区特等民兵战斗英雄”的称号,并于1944年12月前往兴县,出席了晋绥边区群英会。

当时,作家马烽和西戎慕名而来,对他们进行了采访,并根据其战斗生活写出一本抗日小说——《吕梁英雄传》,在后世广为流传。

吕梁英雄传

但很多人至今依然不知道,这些民兵英雄正是由华国锋培养的。事实上,在华国锋生前,曾有很多交城的抗日老干部提出建议,希望写一写华政委培养这些民兵的贡献,但都被他谢绝了,并坚决不允许搞这方面的宣传。

即使这样,华国锋当年作出的这些贡献,一直被交城人民记在心里。

离开家乡 建国后只回过三次

凭借自己领导交城游击队的出色表现,华国锋受到了组织上的重视。后来,他担任了中共交城县委书记和中共阳曲县委书记等职务。

1948年冬天,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华国锋作为从华北抽调的五万名干部之一,南下接收新解放的地方。1949年8月2日,他被任命为中共湖南湘阴县委书记。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中华大地进入了新纪元。1951年6月,30岁的华国锋调任湖南湘潭,出任那里的县委书记。而这里,正是毛主席的故乡。

几年后的1955年6月,当毛主席乘坐专列来到湖南后,华国锋在长沙见到了这位新中国的缔造者。看着面相忠厚、衣着纯朴的华国锋,毛主席对他的印象很好。

随着国内形势的变化,后来的日子里,华国锋一路扶摇直上,并在毛主席去世后成为国家最高领导人,直到80年代初从中央领导位置上退下。

毛主席和华国锋

刚退下来的那些年里,华国锋几乎每年都会出北京,去全国各地走一走看一看。“华老非常关心各地的建设和发展情况,特别是交城的经济发展。他常说,‘只要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比什么都好。’”田瑞这样告诉记者,“交城每年的经济总产值是多少,财政总收入是多少,华老都非常清楚。”

不仅如此,每次交城的乡亲们去北京看望华国锋的时候,他总会关切地询问家乡民众的生活水平、企业的发展情况等。

对于交城的卦山,华国锋一直格外关切。那里,便是他当年抗日战争时期打过游击的地方。因此,华老对卦山的旅游开发十分上心,并希望能尽自己的一份力。

于是,在今天卦山山门殿的一座五彩牌楼上,能够看到由华国锋亲笔题写的“山形卦象”四个字。它们端庄遒劲,不失洒脱。除此之外,华国锋还将自己手书的毛主席诗词的碑刻,交给卦山风景区收藏,为这里增添了一抹亮色。

而对于交城的乡亲,华国锋一直怀有深厚的感情。一般他会客时,少则十几分钟,多则几十分钟。然而,一旦家乡人来了,经常整个上午都谈不完。当秘书催自己时,华老往往会说:“再谈一会吧,家乡的人来一趟不容易。”

事实上,在每天上午9点半到11点半之间,华国锋因身体原因需要打一针。而只要家乡人在,他都会让护士来客厅打针,为的就是不中断谈话。

有在华国锋晚年与其长时间保持交往的交城人这样评价道:“他和我们很亲近,我们都觉得和他在一起没什么距离感。”热情、没有架子,这就是对方对华老的印象。

交城当地知名书法家韩学武表示,华国锋晚年时就是一个平凡的老人:“华老和他的爱人平时要是走在大街上,看上去就是最普通的老两口……没有见过像华老这样随和的人,每次我去看他,常常还带一些家乡人。不管认识的、不认识的,华老都很热情。有人要和他照相,他都爽快地说‘大家一起照吧’。有人向他求字,他也是说‘好吧,你改天来取’。临别时,他还坚持要把大家送到门口。”

叶剑英、华国锋和邓小平

21世纪初的一天,正值百年校庆、当年华国锋就读过的交城县“城内完全学校”的校友们,前去看望了华老。本来,说好的是6个人去,却最终涌过去20多人。

看到这么多老乡过来,华老是又惊讶又高兴。那天他兴致很高,还给学校进行了题词——“百年树人”。

而身为交城县史志办公室主任的田瑞,则因为写作上的需要,从2002年开始多次对华国锋进行探望。

“华国锋同志的脑子非常清楚,他的记忆力超群,某年某月某日,怎样和日本人周旋,华老都记得清清楚楚。”田瑞这样说道。

不仅如此,这位《华国锋在战争年代》的主编还透露:“有意思的是,华老到老都讲‘土话’,就是上世纪40年代的交城话。有些词,现在的交城年轻人都听不懂了。比如有一次,华老见我进屋,便用浓浓的交城话说‘你又来瞭(看)我了’,然后哈哈大笑。”田瑞告诉记者。

很多年来,华国锋一直都不收礼。只有家乡人送来的小米、红枣等当地特产,他会高兴地收下。但与此同时,华老也会叮嘱乡亲:“下次不要带了,这些够吃很久。”

2006年的一天,田瑞带着家乡的骏枣去看望华老。为了让老人家高兴,他说这是从华国锋外婆家的枣树上摘的……

华国锋一听这话,立即拿起一颗枣,都没洗就直接放进了嘴里。刚咬了几下,他便说:“田瑞,你骗我,我记得姥姥家的枣是白瓤,你这枣是绿瓤。”虽然这样,但华老还是津津有味地吃掉了。不仅如此,当老伴担心他身体,连声阻止道“一次只能吃一个”时,华国锋并没有听从,而是连续吃了好几个:“交城的骏枣最好吃了。”

华国锋

虽然华国锋对家乡的感情如此深厚,但新中国建立后,他一共只回过交城三次。第一次是在1958年,那时他在湖南工作,开会路过交城,便顺道回乡看望了母亲。

第二次回来,已经是1991年的8月。那一次,华老在交城住了快一个星期。他前往了自己当年的住所以及打过游击的地方,追忆往昔岁月。

1995年,华国锋带着夫人最后一次回到交城,又看了看自己年轻时战斗过的地方。对于家乡人的热情接待,华老心里感到十分不安。于是,为了不给地方上添麻烦,从那之后,他再也没有回来过。

2008年3月20日这天,田瑞带着新写好的《华国锋同志传记》书稿,又一次前往北京请华老审阅。

只见87岁的华国锋翻了几页后,便将其放下,并这样说道:“田瑞,我是看不完喽”……

那一天离开华老住所时,走了很远很远的田瑞回头一看,华老还依然站在门口目送着自己,目光深情而充满留恋。而这,也是田瑞最后一次见到华国锋。

几个月后,华国锋在北京与世长辞。按照其遗愿,他的骨灰被安葬到交城的卦山。

0 阅读:8

沛柔聊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