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代过敏的人越来越多?

寻琴观看商业 2024-12-20 03:20:43

民以食为天,美食总是能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愉悦与满足。但在享受美食的道路上,有一部分人却不得不小心翼翼,因为他们面临着过敏这个“隐形杀手”。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深入探讨关于吃与过敏的那些事儿。

在琳琅满目的餐桌前,每个人的口味偏好各异。就像有些人对某种食物情有独钟,而对另一些则敬而远之。

其中,有一部分人的拒绝并非源于喜好,而是身体对特定食物的过敏反应。比如坚果类食物,像花生、瓜子、杏仁等,不少人食用后会出现过敏症状。

在东北地区,花生和瓜子是常见的零食,但对于那些对坚果过敏的人来说,哪怕只是少量接触,都可能引发身体的强烈抗议。

过敏反应可轻可重,轻者可能只是皮肤起疹子,伴随着瘙痒,挠抓后皮肤会变得通红;重者则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眼睛红肿,仿佛小兔子的眼睛一般,甚至若不及时救治,会危及生命。

过敏现象并非现代才有,但人们对其清晰的认知却是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层面的研究取得进展之后。当过敏源进入人体,会刺激肥大细胞、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等活跃起来,释放组胺类物质,进而引发一系列过敏反应。

过敏概念的出现仅有几十年的历史,在此之前,医学尚未发展到能深入探究过敏机制的程度。

最初,人们是从症状表现上察觉到过敏的存在,如痒、红疹、皮疹等,而后通过病理学研究,发现体内细胞、代谢和因子的改变,才逐渐形成对过敏反应的全面认识。

青霉素的发现便是一个典型例子。在其应用初期,给感染伤员注射青霉素后,有的伤员被治愈,而有的却不幸死亡,当时人们并不知道这是过敏所致。后来才发现,部分人对青霉素过敏,这种过敏反应可能是致命的。

这也让人们意识到,除了食物,药物也可能成为过敏源。

其实,过敏的诱发因素不只是食物摄入。接触某些物体同样可能引发过敏。

比如,有些朋友对化纤尼龙过敏,穿上这类材质的衣服后,会浑身瘙痒,甚至身体出现肿胀。而对于尘螨过敏的人来说,家中的被褥、衣物长时间未清理,滋生的尘螨就会成为过敏源,导致咳嗽、鼻子不通等症状。

解决尘螨过敏的方法之一是定期晒太阳,但也可能会遭遇一些小插曲,比如被小区保安清走晾晒的物品。此外,皮肤敏感的人也容易出现过敏现象,像挠一下皮肤,普通人可能只是留下一道白印,很快消失,但过敏体质的人可能就会肿起大红印子。

食用未成熟的热带水果,如菠萝、芒果,其果汁接触皮肤也容易引发过敏,导致皮肤肿胀、发红、发热和瘙痒,严重时还可能引发全身反应,如呼吸道痉挛、喘不上气等。

常见的过敏源种类繁多,除了上述提到的,还有粉尘、花粉、柳絮等。

面粉也是一种可能的过敏源,有些人对生面粉过敏,相对而言,对熟面粉的过敏反应会稍轻一些。甚至还有人对自己的眼泪过敏,流泪时会出现眼部发红的情况。

过敏情况因人而异,过敏源涵盖生物、化学性质的物质以及食物中的某些蛋白类成分等。有些人在特定环境下才会表现出过敏反应,比如在东北时接触花粉机会少未出现过敏症状,到了大城市,接触花粉增多后便诱发了过敏。

这也提醒我们,即使一直未出现过敏,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未来仍有可能接触到特定过敏源而发病。

面对过敏问题,首要的解决方法就是远离过敏源。若对某种食物过敏,如面粉,那就避免食用;对尘螨过敏,就尽量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并定期晾晒被褥。

要确定自己的过敏源,可以前往医院的变态反应科或专业机构进行检测。检测方法有抽血测抗体,通过检测血液中抗体水平来判断是否处于过敏状态,但这种方法不能一次性确定具体对哪些东西过敏。

还有一种是在皮肤上接种多种常见过敏源,观察一定时间内接种区域是否出现红肿痒等反应,以此确定过敏源。

这种皮肤测试方法虽然较为直接,一次能检测多种过敏源,但过程可能会让人感到痛苦,比如在胳膊或后背上扎多个针眼或接种过敏源后皮肤会有明显反应。

如果出现疑似过敏情况,若曾有过敏经历且知道自己对何种药物有效,可自行购买抗过敏药服用;若不清楚,应就近前往医院进行针对性治疗。也有人认为通过脱敏治疗可以改善过敏状况,但这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能自行尝试,因为过敏反应可轻可重,自行尝试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

一般来说,人们常吃的食物通常不会引发过敏,而对于不常吃的食物,尤其是第一次尝试时,要格外小心。现在食品包装上如果含有过敏源会有明确标注,过敏人群在购买食品时一定要仔细查看。

小朋友由于体质特殊,在添加辅食时,应从简单的低敏性食物开始,逐渐过渡到复杂食物,避免一开始就大量食用可能引发过敏的食物,如蛤蜊、贝类等。外出旅游尝试当地新鲜食物时,也建议先少量品尝,以免发生过敏或不耐受的情况。

此外,还有一些情况容易与过敏混淆,比如食物不耐受和消化不良。像喝牛奶后出现腹胀、肚子咕噜噜响甚至腹泻等症状,可能是乳糖不耐受,而非过敏。可以选择舒化牛奶或酸奶等替代品,因为它们经过处理,减少或去除了乳糖,能减轻不耐受症状。

喝酒后脸红、不胜酒力,多是体内缺少分解乙醇和乙醛的酶,属于酒精不耐受,而非过敏,虽然也可以通过专业治疗手段脱敏,但不建议自行尝试,因为过度饮酒会伤肝伤肾。

总之,过敏虽然给部分人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但通过了解过敏知识,识别过敏源,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应对措施,我们可以在享受美食和美好生活的道路上,尽可能地减少过敏带来的困扰,让生活更加健康、安心。文本来源@科学辟谣的视频内容

0 阅读:8

寻琴观看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