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光小耳猪

云谈农 2024-03-27 00:29:28

明光小耳猪又名高黎贡山猪,产于云南省腾冲县,是一种适合在冷凉山区放牧的华南、高原过渡小型猪种,曾于1980年列入《云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现该品种仅保留在一些交通极不方便的高寒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

明光小耳猪历史及发展

明光小耳猪形成年代不详,20世纪80年代以前是腾冲山区农民的当家畜种。由于产区气候寒冷、地广人稀、生活条件艰苦,当地傈僳族和汉族山民选择了行动灵活、抗逆性强、适于山林觅食的个体。在自然放牧过程中,公猪与母猪长期小群自由交配,常有母子、全同胞高度近交,也有母猪与野猪杂交的情况。所产仔猪在野外经自然选择,保留了生命力较强、耐粗饲的群体。现主要分布于北纬25°以北海拔1700~2300m的山区、半山区。据1980年统计资料,当时全县尚有明光小耳猪3万余头,约占全县猪存栏量15%。由于该猪个体小,生长速度慢,产肉量低,不能满足人们对肉食品消费量增长的需求。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当地大量引入瘦肉型种公猪进行杂交改良。20世纪90年代以后,纯种明光小耳猪数量锐减,现坝区已基本绝迹,仅在交通闭塞的傈僳族山寨保留有4300余头。直至2000年保护生物多样性理论的提出,畜牧部门开始有意识地对较偏远山区一些未导入外血缘的小耳猪群进行保种,现在明光乡喂猪坝和涩梨树两自然村建立了保种区。与20年前相比,纯种明光小耳猪体型特征尚无显著差异。

明光小耳猪的体型外貌

明光小耳猪体型小,体质结实。被毛及皮肤多为黑色,被毛稀短,约5%个体有“六白’特征,即四肢、额心和尾帚为白色。头小,有少量倒八字浅皱纹,部分额部有毛旋,窄脸型。吻筒长直,少量有玉鼻。耳小直立或向前平伸。体躯短,背腰凹,腹下垂,不拖地。臀部斜尻,尾根低,尾细下垂,尾长(25.7 ± 6.05)cm。乳头细,4~7对,排列整齐、对称,约30%的个体双侧乳头数量不均,有多一或少一现象,有瞎乳头。四肢较细,肢势正常,蹄结实直立,无卧系。肋骨13~14对,2岁以后公母猪偶有獠牙。

饲养管理

明光小耳猪过去曾在坝区大量饲养,养殖水平相对较好,后逐渐被其它品种取代。现保留在傈僳族村寨饲养的小耳猪,仍采取比较原始的养殖方式:猪群早出晚归,自然游牧,春夏季采食野草、蠕虫;秋季采食野果,晚间自由返回,农户补饲水煮料( 野草和少量糠麸) ,水分占90%以上;冬季春节前舍饲肥育,以农作物籽实为主,催肥2~3个月屠宰。明光小耳猪除肥育期舍饲外,其它时期几乎无人管理。多数农户自留小公猪,小公猪于4~5月龄初配后就宰杀或阉割。通常是亲子交配或全同胞交配,近交系数较高。母猪一般利用5~7年,有的母猪10余岁尚有繁殖能力,生命周期约12年。

开发利用

明光小耳猪肉味鲜美,当地农户常将猪后腿及五花肉腌制成腊肉,也有将猪血、肥肉、瘦肉及内脏混匀,熟制成当地民间的一种美食“雾猪肉”。除春节前催肥宰杀外,傈僳族群众常将幼年小耳猪作烤猪食用。目前,每头烤小猪价格近千元,供不应求。按目前的消费量,每年需7000余头小猪,这与全县现有纯种小耳猪的生产供应能力基本相当。若提高养殖水平,增大仔猪供应量,让更多的消费者也能品尝到明光小耳猪烤猪,市场前景将更加广阔。但是,明光小耳猪生长缓慢、饲料报酬低,当地村民除满足基本温饱的口粮外,没有多余的粮食作饲料,所以常养至3~4月龄、体重达l5kg左右就出售或宰杀。如果能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养殖方式,农户将猪养至3月龄后,由商家收购,快速催肥1个月,待背膘厚达 2cm 左右时宰杀,制成烤猪,不仅可以满足商家的需求,也能增加农民的收入。

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了,感谢您的耐心阅读,想要了解更多有关农业、养殖方面的知识,赶快关注我们!带你走进更专业的技术领域。喜欢就点个关注呗!我们致力于传播农业知识,服务三农;提供农业科技咨询服务;生物技术的研究和推广;科技项目编制;农场畜牧场规划设计。

0 阅读:0
云谈农

云谈农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