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范增没被陈平离间且再多活十年,能助项羽胜刘邦、取天下吗?

品史学家江樵 2023-09-28 04:57:07

在秦末众多谋士中,范增无疑是颇具盛名的一位。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范增可以说是影响了历史进程。三国后期曹魏名臣蒋济评价:“项羽若听范增之策,则平步取天下也。”

但究竟范增实力如何,在秦末汉初的军师联盟中,他能够达到哪一档?历来众说纷纭。

成王败寇,比起萧何、张良等人,史料中有关范增的记叙并不多。于是对范增能力,人们众说纷纭。

北宋苏轼曾经在《范增论》中称赞范增:“增(范增)高帝(刘邦)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并据此认为“增亦人杰也哉!”

而南宋洪迈则在《容斋随笔》中称,范增非人杰。

刘邦对范增曾经有过肯定,认为自己幸得萧何、张良、韩信三位人杰辅佐,才得以平定天下,而项羽身边仅有范增一个谋臣,却还不能好好任用。

在刘邦眼里,范增可与汉初三杰相提并论。因为有好几次,范增几乎让刘邦陷入绝境。

如果鸿门宴之前,范增得知项伯向张良报信后,劝项羽提前对汉军发动进攻;劝项羽派遣英布等猛将将刘邦堵在汉中;或者督促项羽在荥阳直接将刘邦围死。历史很可能就会改写。

但范增有其自身短板,比如骄傲、情商低、不善用人等。对于精于世故的刘邦而言,这些都成为克敌制胜的突破口。

所以即便范增没有被离间且能多活上五六年,也很难帮助项羽战胜刘邦。

范增之谋

70岁出山,两次扭转天下大势

范增是个有故事的人。

虽然史书上仅简单交代了一句:“居鄛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但其中信息量颇大。

在秦末乱世中,能活七十岁,算是相当长寿了。而这位范老先生还精神矍铄,脑子好过常人,并每每以姜子牙自居。虽然居住在家,却以善出奇计而出名。可见范增不从事体力劳动,且家庭富裕,应该在当地是有影响的人,很可能是个乡绅。

70岁出山,可见其阅历丰富,目的性极强;好奇计,足见其长于思考谋划。客观来说,这样的人创业,成功概率还是很大的。

但范增素居家,与社会接触有限,导致其思维难免会与现实有所脱节。

一、改变历史的老人

说范增是改变历史的人,毫不夸张。

范增至少有两次挽救了即将失败的义军。

1、在陈胜死后打出楚王大旗

公元前208年,各路义军的总统领陈胜败亡。杀疯了的秦将章邯,所向披靡、势不可当。

形势一时变得紧张起来。

义军的另一位大佬,楚将项梁尝试联络各路诸侯,让大家一起抱团。可项梁身份只是楚将而非君主,规格不够,诸侯们未必买账。

诸侯们群龙无首、力量分散,眼看将被秦军各个击破。

关键时刻,范增给出了解决方案。

范增认为,陈胜失败的原因,就在于他和楚王室也没啥关系,随随便便就称王,总有点名不正言不顺。所以“不立楚后而自立,其势不长。”

而楚国疆域最大,人口最多,饱受秦军蹂躏,反秦决心相当大。所以如果能够立一位楚王,率领楚人齐心协力一起干,准能成事儿。

项梁一听这分析,犹如拨云见日,立马大脑变通透。于是立马派人到深山里,找到正在放羊的楚国王室后代熊心,拥立其为新的楚怀王。

果然,当看到楚怀王这块金字招牌后,楚人前呼后拥地参加义军,楚军快速强大起来。而诸侯们见状也纷纷表示臣服,义军又很快拧成了一股绳。

团结起来的义军,再一次打到了咸阳城附近。他们大败驻守秦军,杀了李斯之子、秦军的重要将领李由。

得益于范增的建议,义军又找回巅峰状态,大有一举灭秦之势。

项梁对其佩服得五体投地,尊其为老师。范增由此封神,跻身顶级谋士之列。

章邯

2、巨鹿之战的幕后英雄

连续的胜利,让项梁有些飘。得意忘形的他,不久后死于章邯的夜袭。

项梁死后,章邯认为楚军已不足为虑,转而攻击另一个刺儿头:赵国。

在强大秦军进攻下,赵军不堪一击,赵国君臣逃入巨鹿城据守,并求得诸侯联军救援。

巨鹿之战由此拉开序幕。

这对义军来说,又是个生死攸关的时刻。

楚军刚刚遭遇惨败,主将被杀。要是赵国再被灭,秦军在中原将再无对手,很快就能腾出手来对付剩下的齐、楚两个大国,秦军将很有可能重新一统天下。

要想逆转这个趋势,就必须保住赵国,保住巨鹿。

可当时诸侯们已经被章邯打得吓破了胆,大家全都畏畏缩缩地止步于巨鹿城外,吃瓜看秦赵作最后的决战。

形势相当危急。

所幸项羽站了出来,破釜沉舟解了巨鹿之围。

难道这全都是项羽的功劳?

复盘巨鹿之战,会发现不少战斗布局精细,堪称艺术:

包括楚军主力在渡过漳水前的佯动攻击,巨鹿城下的解围,和棘原决战。

尤其经典的是棘原之战。

它分明线和暗线两部分进行。明线,是秦楚两军围绕秦军补给线—甬道的争夺,经过数次惨烈的战斗,最终楚军获胜;暗线,是楚军成功策反章邯手下得力干将司马欣反水,而后通过司马欣做工作,让章邯最终下决心向项羽投降。

想同时在明暗两条线上胜出,得完成两个关键任务:

首先,需要将视线从围攻巨鹿的秦军身上移开,转而极其精准地发现秦军后勤甬道这个死穴;其次,要通过联络、劝降、策反等一系列技术含量极高的操作,来成功说服司马欣甚至章邯。

这是一个“围魏救赵”,外加第五纵队的活儿。

要是没个思维缜密的大脑,还真干不来。

而当时楚军主将宋义已被项羽干掉。剩下能决策的楚军将领只有两个:次将项羽和末将范增。

项羽显然不具备这样的思维。当初他跟项梁学兵法,都毫无耐心只学了个大概。

那么,主要谋划者只可能是一人:范增。

破釜沉舟

刘邦最忌惮的对手

要说楚汉战争时项羽阵营中,刘邦最忌恨的人,那非范增莫属。

因为范增的出招,数次至刘邦于死地。

一、刘邦本来活不过鸿门宴

鸿门宴本来是一着刘邦已被将死的棋。

1、刘邦作死

公元前207年11月,项羽好不容易彻底战胜了章邯大军,并向函谷关进发。

刘邦在一帮关中儒生的劝说下,为了坐稳关中王的位置,竟派兵前往函谷关把守,不放任何诸侯军进入关中!

这样一来,拥兵自立的刘邦在诸侯间拉满了仇恨。

范增更是由此看出刘邦的野心。于是范增提出了相当有远见的建议: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这是个除去刘邦,消除隐患的最佳时机。

当时项羽有四十万兵马,而刘邦手下只有十万。

并且两军的战斗力不可同日而语。项羽军很快就突破函谷关,不到一个月就打到咸阳附近,灭掉刘邦可以说易如反掌。

2、为什么不除去刘邦?  

为啥项羽没有攻击刘邦,或者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

因为项羽此时的头号假想敌,是处处打压他,让他不得先入关中称王的楚怀王。刘邦在他眼里还不够格。

项羽想要得到诸侯们的支持,并通过某种方式除去楚怀王,然后自己取而代之。

所以人心是最重要的。

相对而言,刘邦那小子根本不足为虑,此时干掉了刘邦会导致诸侯们人人自危,队伍就不好带了。

项羽有点投鼠忌器。

所以,只要在鸿门宴上,刘邦抛弃楚怀王,转而低头认项羽为老大,项羽的目的就算达到了。

但范增不以为然。刘邦这人有想法有实力,才是真正的心腹大患。而楚怀王再怎么闹腾也是有名无实,就跟吉祥物差不多。你急着跟他争什么?!  

项羽的严重战略误判,让范增感到恨铁不成钢。

他不得不恨恨地说:

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鸿门宴

二、分封巧施妙计,让刘邦痛不欲生

项羽在鸿门宴没有干掉刘邦。

范增不得已想了一条补救之策:将刘邦封到汉中。

原先楚怀王是允诺先入关中者封关中王,所以范增就干脆将不少秦国人移民到汉中。

既然汉中都是秦人移民了,那不就是“新关中”了吗?

汉中地处巴蜀,远离中原不说,还交通不便,进去容易要想出来就难了。  

范增建议项羽将秦朝降将分封在关中,把出川的门也给关上了。

这样刘邦搞不好就相当于被打了三寸,不死也残。按常理来说,刘邦逐鹿中原的可能将微乎其微。

这一招对刘邦而言有多狠?从刘邦的激烈反应,也可看出一二。

刘邦十分生气,直接策划要与项羽开战。连周勃、樊哙等人也鼓励刘邦要出这口恶气。

但以十万汉军对战四十万楚军,胜负结果用脚趾头都能想出来。

为此,萧何给了聊胜于无的安慰:“虽然在汉中为王不好,但不是比死好些吗?”

范增的一番精心布置,让萧何都感到无可奈何。

萧何无奈安慰刘邦

三、荥阳可以丢,范增必须死

公元前204年初,楚军多次切断了汉军粮道,刘邦被困在荥阳城内,形势岌岌可危。

当时的形势对刘邦极为不利。占领成皋、荥阳,刘邦才能在中原站稳脚跟,具备跟项羽争霸的资本。否则刘邦还得退回关中去。

但就是为了守住这荥阳,刘邦最终被楚军死死围住,无路可退。

关键时刻,刘邦想到了缓兵之计:向项羽求和。 

不管怎么样,使劲地和项羽讨价还价,让项羽放松对荥阳的进攻,为韩信彭越等人的救援行动争取时间。

但很可惜,这个计策被范增看穿了。

范增建议说,“汉易与耳,今释弗取,后必悔之。”

其意思很明白,现在汉军是最好打的时候,现在你不打,今后一定会后悔的!

一定要将刘邦赶尽杀绝。

于是项羽拒绝了刘邦的议和请求,继续攻击荥阳。

范增的建议令人绝望。幸亏后来项羽中了陈平的反间计,范增怒辞而归、中道病死。项羽在进攻中露出破绽,让刘邦才得以逃出生天。

即便如此,荥阳被项羽所破时,韩王信被俘,刘邦手下还是有纪信、周苛和枞公三员大将被杀。可见当时形势有多严峻。

范增最后的建议,让汉军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

战荥阳

范增输在哪?

既然项羽实力这么强劲,范增眼光这么毒辣,强强联合,怎会输给刘邦呢?

因为范增善于谋事,但不善于谋人。

项羽本就是业务型领导,对人情世故并不在行。作为他的军师,范增对人情世故也没完全吃透。

项羽阵营在人这块频频出现严重疏漏。

一、将关中分封给章邯是一大败笔

灭秦之后,在分封时,范增偷换了概念,将刘邦封到了汉中的“笼子”里。

看门人,选择了章邯。这是一个严重的失误。章邯根本就得不到秦人的支持。

巨鹿之战后,章邯向项羽投降,并直接导致麾下二十万秦军被项羽坑杀。关中百姓在憎恨项羽之余,也将怒火转向了章邯:明知道项羽这么残暴,你还非要向他投降,这不是故意把大秦将士们往火坑里推吗?

而章邯在真正了解项羽之后,感到所托非人,也有些心灰意冷。

于是刘邦进军关中时,章邯的表现和巨鹿之战中一样,只出工不出活,各种吃瓜划水。

——这种表现,能将刘邦守住吗?

其实项羽手下不乏能征善战之士,比如龙且、季布、英布等等。

既然范增认为刘邦是心腹大患,为什么不劝说项羽安排一两个猛将到关中坐镇防守呢?

可见范增对章邯并不十分了解,对其认知可能还停留在骊山之战的表现上。

识人不明,直接导致刘邦“暗度陈仓”。

暗度陈仓

二、鸿门宴用人不当输给张良

用人不当的弊端,在鸿门宴上,体现得更为明显。

范增的情报人员并不得力。本来范增已经成功说服了项羽进攻刘邦,可张良能够提前得知项羽的进攻计划,并及时应对化解。

范增身处楚营,应该对营中动态掌握得一清二楚,对项羽的决策能及时得知并迅速反制,将举办鸿门宴的计划破坏掉,甚至催促项羽提前发起攻击,打汉军一个措手不及。可范增却什么都没有做,说明其并没有选择得力的情报人员。

所选刺客能力不足。当看到项羽在宴席上不忍心杀刘邦时,范增找到项庄,让其在舞剑过程中择机干掉刘邦。范增深知杀刘邦的重要性:“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但既然如此,就应该在楚营中选几个击剑高手才是。可项庄实力并不强悍,在宴席上几次对刘邦的进攻都被项伯轻松挡住。

项庄战斗力有所欠缺

三、招揽人才不如萧何

萧何常人难以企及的优势,那就是善于慧眼识人。

在楚汉战争中,他以独到的眼光,为汉军队伍举荐了众多有用之才,让汉军最终得以占尽优势。

比如对韩信、曹参等关键人物的推荐。

但从史料中,并看不到范增有什么招揽人才的行为。

韩信这样评价项羽的用人失误:

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下属生病,项羽一把鼻涕一把泪;下属要升职加薪,项羽就犹豫不决。 

在用人问题上存在如此大的疏漏,范增也没有劝谏项羽改进。

韩信拜帅

四、情商不足难控局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作为谋士,不能深刻领会君主的意思,那是大忌。

连己方的情况都不了解,那还拿什么和敌方比拼呢?

范增居然在这一点上有硬伤。

1、鸿门宴上疯狂暗示

鸿门宴上,他“数目项王(项羽),举所佩玉珏,以示之者三。”闹这么大动静,连刘邦都想说我懂了。

可项羽却默然不动。

这说明,范增在想法上根本没有与项羽达成一致。

就好比一个销售员,连顾客想要什么都没弄明白,就四处打电话推荐商品。这样的销售员能算得上合格吗?

买房不买账,所有工作都白搭。

2、失败之后归咎他人

鸿门宴上,即便与项羽沟通不畅。但如果范增好好谋划实施,还是有机会得手的。

当时刘邦随从都被阻拦在帐外守候,所有武器也被提前收走。并且宴席之间空间狭窄,躲都没地方躲,刘邦坐那简直就跟案板上的肉差不多。

范增完全可以安排一次成功的“误杀”,然后让刘邦自认倒霉,诸侯无话可说。

大好机会,范增居然都失手了。可见其执行力有多糟糕。  

自己菜,能怨别人吗?

可范增偏不。刘邦逃跑后,派张良献礼并谢罪。

亚父(范增)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他竟然埋怨项羽配合度太差!

身为一个谋士,不仅没弄清老板意图,并且在优良条件下失了手,最后竟然埋怨老板不配合。也难怪之后项羽没鸟他。

3、狂妄自大被张良所利用

荥阳之战时,刘邦欲除去范增而后快。

张良建议用离间计。

当项羽的使者到刘邦营中谈判时,给他准备了丰盛筵席。端饭菜的人一看使者,假装惊愕他说:“我以为是亚父的使者,没想到反而是项王的使者。”把饭菜又端了下去,拿粗菜恶饭给项羽的使者吃。使者回来报告了项羽,项羽就怀疑范增私通汉军,渐渐剥夺他的权力。

倘若被老板误解,应该积极解释才对。

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范增的回应十分傲娇。

范增大怒,说:“天下的形势,大局已定,君王好自为之。请赐我这把老骨头回家吧!”

这个节骨眼上,竟有这种表现,可知范增情商之差,控局能力之弱。所以最后被张良成功离间,也就不足为奇了。

刘邦笑到了最后

结语:离成功只有咫尺之遥

虽然范增最后是败在了张良手下,但范增在谋略上是无懈可击的。

只是在情商和为人处世上的短板,拉低了他的最终成就。

其实他每次离成功都只有咫尺之遥。

就比如鸿门宴之前,离发兵击溃刘邦只差一个晚上的时间;

鸿门宴上,要干掉刘邦只差项伯送上致命的一剑;

荥阳之战,如果范增没被离间,很可能最后领盒饭的就是刘邦。

而之所以范增多次差点要刘邦的命,恰恰说明他在“谋事”上是超过张良等人一筹的。

但只因情商上实在太弱,拉低了整体水平,导致最后惜败给了张良和萧何。  

0 阅读:96
评论列表
  • 2023-09-28 12:07

    假如你父亲没和你母亲在一起,而是和别的女人结婚,生的还是你吗?

  • 2023-09-28 13:23

    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谋之

  • 2023-10-05 09:58

    再活100年 项羽不听他的有啥用

品史学家江樵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