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最懒诗人,一生只写过一句诗!仅有短短14个字,却成千古名句

看一苇 2025-02-01 18:42:35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在中国的历史上,曾涌现过许多诗词大家,除了李白和杜甫这种“诗仙”、“诗圣”级别的,尚有刘禹锡、辛弃疾等同样流芳千古的诗人。

而他们写诗,要么是触景生情,借助诗词来抒发情趣,要么是看透人间冷暖,写诗抨击社会,无论是哪种,都是以宣泄情绪为主。

但偏偏有这么一位诗人,他写诗非但是为了求官,甚至还因为只有两句话,一度被后世称为“最懒的诗人”。

他是谁?又写出了怎样的诗呢?

“隐晦的请求”

宋朝时期,有个叫苏麟的人,他曾写过一首名为《断句》的诗。

只有两句:“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可能大家对苏麟本人没啥记忆点,但对于这两句话肯定是不会陌生的,甚至可以说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诗词之一。

尤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能被我们在各种环境下使用。

用在恋情当中,意为靠的越近,联系的越多,就越能追求到对方;

用在生活当中,意为关系越亲密,我们就越能得到某些便利;

用在官场和职场当中,意味越近乎,就更容易被上司提拔,或者被照顾一些。

而苏麟当初写下这首只有两句的《断句》,便是为了求官。

苏麟是生活在北宋时期的人,这个人虽然有才华,但多是内敛,平时也不善于表达自己,更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

说白了,这个人就是不怎么会拍马屁。

所以他即便是早早进入仕途,也没有得到过很大的晋升,只是在多个地方担任小官职,比如巡使这种。

可偏偏苏麟还想着晋升,所以就陷入了一个很尴尬的局面。

工作务实,为人本分,社会关系和职场关系都还不错,奈何不会说漂亮话,再加上人脉和背景过于普通,旁人看来这基本上就是“碌碌一生”的命。

但谁能想到呢?人家后来居然凭借两句诗就扭转了人生。

同时期,范仲淹凭借清正廉洁的做派,在官场颇有名声。

最重要的是,范仲淹做事公正,所以对于那些能力出色,出身普通的人,也会多一些关注,甚至是提拔他们。

恰好,苏麟符合范仲淹的选人要求。

不过,范仲淹不搞贪污受贿那一套,所以苏麟就不能送礼,也不能乱拍马屁,那怎么办呢?写诗呗,毕竟范仲淹也是个喜好文学的人。

于是,苏麟写下:“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果然,苏麟想的没错,当范仲淹看到他所创作的《断句》之后,心中顿时了然,遂而举荐。

那么,这首诗让范仲淹看到了什么呢?

“《断句》的魅力”

“近水楼台先得月”,这话的表面意思,便是处在楼台之上,或者是越靠近水边的楼台,就越能早一点欣赏到唯美的月景。

“向阳花木易为春”的意思大差不差,总意就是最应该得到便利的,应该是那些最靠近有利条件的人事物。

范仲淹可是写诗的好手,诗词中的隐喻他也用了不少,所以看到这两句诗之后,瞬间就读懂了苏麟在诗词背后的意思。

或许苏麟就是想说:“既然我与您的关系尚可,又多有交集,我是不是也可以拥有一个机会?”

范仲淹也没有辜负苏麟的期待,很快就把苏麟纳入考核人员的行列,并且没多久就为他举荐,让苏麟得到了升迁。

两句诗加起来不过14个字,苏麟却用它为自己谋得了一个好前程。

有趣的是,苏麟虽然随手便能写出这样流传千古的金句,可他总共的作品,也只有这首《断句》,实在是有些可惜。

而在几百年之后我们再看这首诗,其实远没有那么简单。

我们从苏麟本人的经历上来看,或许我们在求职和求官的过程之中,除了要保证自身要有出色的能力之外,还要保证两点。

第一点,便是主动提起晋升的权力。

可能很多人觉得晋升都是被动的,但如果我们有这样的实力,自己提也未尝不可。

当然,采取什么手段要注意,如果只是一昧地溜须拍马刷曝光度,还是有些不可取的。

第二点,则是主动展露自己的才华。

苏麟是个有才的人不假,可他因为性格内敛,空有才华无人知,若是一直“隐藏”自己,那必定是永远都没有人读懂他的才华。

哪个领导愿意提拔一个“无名之辈”呢?所以苏麟才有了向范仲淹献诗的举动。

而展露才华也要注意“度”的问题,俗话说“过犹不及”,这个尺度要拿捏的恰到好处,既不显得自己在“显摆”,也要让上级充分了解自己。

苏麟的《断句》,一是证明了自己能写诗,二是证明了自己能写特殊的经典诗句,三则是证明了自己还懂得“隐喻”的尺度。

一连三点,全都敲在了范仲淹的心坎上,被举荐晋升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最后,我们还应该注意到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学会抓住机遇。

范仲淹对于苏麟来说,并不是一个长期相处的长辈,如果错过能与范仲淹接触的机会,下一个上级会像范仲淹这般“好说话”吗?

那个人可能会没有范仲淹的才华,也就看不懂苏麟的诗;

那个人可能会没有范仲淹的清廉,也就不会给苏麟机会;

那个人可能会没有范仲淹的仁义,也就忽视苏麟的才华。

三点缺一不可,所以一个好的机遇是至关重要的,抓住了就能改变人生,若是抓不住,错过还不知道要等多少年。

综上,苏麟这个“最懒的诗人”,当真是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

而对于他的故事,大家还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THE END——

参考资料:齐鲁壹点——苏麟巧献诗(胶东文化)

1 阅读:45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19

用户10xxx19

1
2025-02-05 07:00

[点赞]

看一苇

看一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