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李纲七绝4首清丽无比,此君长此结清欢,写尽春日美好的期待

火云上有诗词 2025-02-06 02:07:04

春词 其一 宋 · 李纲

一树梨花傍小轩,结根幽寂更芳妍。

东君有意怜流落,故遣瑶姿堕目前。

首句“一树梨花傍小轩”,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一棵梨花树静静地依傍在小轩(小亭或小屋的廊)旁。这里的“一树梨花”不仅点明了季节是春天,梨花盛开,而且以其纯洁高雅的形象,预示着诗歌主题的清新脱俗。小轩作为背景,增添了几分幽静与雅致,为梨花提供了一个静谧的生长环境。

次句“结根幽寂更芳妍”,进一步描述了梨花的生长状态与品质。梨花虽然生长在幽静偏僻之地,却并未因此减损其芬芳与美丽,反而更显其独特魅力。这里的“幽寂”与“芳妍”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梨花在逆境中依然保持高洁品质的精神。

第三句“东君有意怜流落”,“东君”在古代文学中常指太阳神,这里借指春天的主宰或自然界的恩泽。诗人赋予东君以情感,说它有意怜悯那些流落(此处可理解为处于不利环境或遭受挫折)的生灵。这里的“流落”既是对梨花生长环境的隐喻,也可能暗含诗人自身的遭遇或感慨。

末句“故遣瑶姿堕目前”,作为对前句的回应,诗人说东君为了怜悯这些流落的生灵,特意让梨花那如同美玉般的姿态展现在人们眼前。这里的“瑶姿”形容梨花之美,如同天上的瑶池仙境中的仙子,超凡脱俗,令人心醉。而“堕目前”则形象地描绘了梨花绽放的瞬间,仿佛是大自然特意安排的一场视觉盛宴,让人眼前一亮,心生欢喜。

春词 其二 宋 · 李纲

晚来急雨作轻寒,只恐梨花落点残。

唤起小童窗外看,玉妃何事泪栏干。

“晚来急雨作轻寒”,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傍晚时分突降急雨的情景。这场雨不仅带来了实际的寒意,也预示着诗人内心的担忧和不安。

“只恐梨花落点残”,诗人以梨花为喻,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即将消逝的忧虑。梨花在春雨中摇曳,诗人担心它们会被雨水打落,留下残破的花瓣,这实际上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中美好而易逝事物的珍惜和留恋。

三、四句:“唤起小童窗外看,玉妃何事泪栏干。”诗人通过唤起小童这一动作,将读者的视线引向窗外,同时也引入了“玉妃”这一形象生动的比喻。玉妃,即如仙子般的梨花,它们在雨中仿佛含着泪水,倚靠在栏杆上。这一描绘不仅赋予了梨花以人的情感,也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感染力。诗人通过这一比喻,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对梨花的怜爱和对美好事物即将消逝的无奈与惋惜。

春词 其三 宋 · 李纲

花开好鸟晓关关,惊觉幽窗小梦残。

宿酒未醒慵起早,透帘红日上三竿。

首句:“花开好鸟晓关关”,诗人以花开和好鸟鸣叫作为开篇,生动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花儿盛开,鸟儿欢唱,构成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日图景,为全诗奠定了愉悦、轻快的基调。

次句:“惊觉幽窗小梦残”,诗人由外界的喧嚣转入内心的感受。声声鸟鸣惊醒了诗人幽窗下的小梦,这一“惊觉”不仅指身体上的醒来,也暗示了诗人从梦境回到现实的瞬间。同时,“小梦残”也表达了诗人对梦境的留恋和对现实的无奈。

三、四句:“宿酒未醒慵起早,透帘红日上三竿。”诗人进一步描述了自己在春日早晨的状态。昨夜饮下的酒还未全醒,诗人因此慵懒地不愿早起。然而,透过帘幕,他看到了红日已经升起了三竿之高,这一景象既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闲适与自在。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他在春日早晨的悠闲与惬意。

春词 其四 宋 · 李纲

萧萧槛外翠琅玕,瘦节疏枝特地寒。

谁谓幽居太寥闲,此君长此结清欢。

首句:“萧萧槛外翠琅玕”,诗人以“萧萧”形容风声,营造出一种寂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而“翠琅玕”则是对竹子的美称,既表现了竹子的青翠欲滴,又赋予了它一种高贵的气质。这句诗通过描绘栏杆外的竹子,既展现了春天的景色,又暗示了诗人所处的幽居环境。

次句:“瘦节疏枝特地寒”,诗人进一步描述了竹子的形态和所处的环境。“瘦节疏枝”形象地描绘了竹子枝条细长、稀疏的特点,而“特地寒”则强调了这种环境的寒冷和凄清。这句诗不仅表现了竹子的坚韧和顽强,也暗含了诗人在逆境中依然保持高洁品质的精神。

三、四句:“谁谓幽居太寥闲,此君长此结清欢。”诗人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幽居生活的看法。他认为,虽然有人可能会认为这种生活过于寂寥清闲,但自己却长久地享受着这种清幽的快乐。这里的“此君”指的是诗人自己,他通过竹子这一形象,寄托了自己的情感和追求。诗人以竹子为伴,享受着清幽的生活,表现了他对宁静、淡泊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1 阅读:5
火云上有诗词

火云上有诗词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