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钩考】《易经》本与阴阳无关(修订稿)

金东文化 2024-05-24 13:32:35

【经典钩考】《易经》本与阴阳无关(修订稿)

——数字卦乃阴阳爻之原型

金栋按:卜、筮,古代两种不同的求神问天、以趋吉避凶、定犹疑、主决断之迷信巫术,由卜巫史官掌之。

卜,龟卜也,即殷商龟卜为取象,甲骨卜辞是也;筮,揲蓍也,即《易经》占筮乃取数,周代三《易》是也。亦即“龟,象也;筮,数也”(《左传·僖公十五年》)、“龟为卜,策为筮”(《礼记·曲礼》)之谓!

筮,《说文》说“《易》卦用蓍也”。蓍,算卦用的一种草茎。

以今本《周易·系辞传》“大衍之数五十[有五]”章之筮法操作与《左传》《国语》所记筮事互相参看,“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系辞传上》),所谓“营者,谓七、八、九、六也”(《周易集解》引《荀爽》曰),帛书《易传》谓之四马。每三变之结果,其余数均为九、八、七、六的四倍数或三十六,或三十二,或二十八,或二十四,即最终得数是以蓍草变易之数九、八、七、六中的任何一个数,以求一爻,三变得一爻。其中筮得数为九、七之奇数者,用符号“一”表示;筮得数为六、八之偶数者,用符号“--”表示。十八变得六爻一卦,画地记爻,自下而上用“一”或“--”画之。只有六爻卦才具占筮功能。

帛书《易传·系辞》说:“是故《易》也者马。马也者马也。”马,通码,数码、筹码、卦码、算码、号码、算筹,又名策,即数九六七八,亦即“易者,数也,非象也”!出土于西汉文帝十二年的汉墓帛书《易传·系辞》之“马”,今本《周易·系辞传》皆作“象”,乃汉文帝、武帝(独尊儒术)以后的后儒之所改矣!

连劭名《帛书周易疏证》说:“帛书《系辞》的另一重要异文是‘四马’,今本作‘四象’。《文子·道原》云:‘以天为盖,以地为车,以四时为马,以阴阳为御。’四时十二月,故马象征天数,《大戴礼记·易本命》云:‘月主马,故马十二月而生。’古代算筹称马,《礼记·投壶》云:‘请为胜者立马。’郑玄注:‘马,胜算也。’故四马如言四数,当指七、八、九、六。”

据二十世纪以后相继出土的商周甲骨、陶器、石器、青铜器和竹简帛书等,最初卦画并非用代表偶数之阴“--”和奇数之阳“—”构成,而是用九、六、七、八这四个数字组成。将这种数的图形画称为数字卦,或称筮卦。在数字卦画中七、九为奇数,六、八为偶数。在帛书《周易》中阴爻并非写成“--”,而是写成酷似数字卦画中的“八”,再变为今本《周易》中的“--”,便可见其演化痕迹;亦为数字卦与帛书《周易》联系之佐证,且可揭示从数字卦画到《周易》阴阳卦画之演变过程,又可进一步确定数字卦画是一种原始初型卦画或八卦。

据先秦史籍《左传》《国语》筮事记载,自阴阳概念出现后,至公元前544年之春秋时期,阴阳尚未与《易经》糅合,后至战国时期阴阳说盛行,此时之治《易》者,为了附会阴阳说,将符号“一”谓之阳爻,符号“--”谓之阴爻,如此而已!不是西周时期的《易经》讲阴阳,而是战国秦汉时期的《易传》讲阴阳。是《易传》作者以道家、阴阳家的天道观及儒家的伦理观阐释发挥、附会推演《易经》奧旨。

要之,《易经》本与阴阳无关,阴阳爻原型是数字卦,乃古代卜巫史官之所为,即在举行卜卦、筮法时用来表示奇、偶数的符号。其中,奇数九、七用符号“一”表示,偶数六、八用符号“--”表示。自阴阳概念(春秋时期)出现后,后世(战国以后)治《易》者为了附会阴阳之说,故将符号“一”谓之阳爻,符号“--”谓之阴爻。如此而已!

附:《易传》讲阴阳

金栋按:认为《周易》中有阴阳者,殊不知,只是在《易传》中大量出现,所以才有了《庄子·天下篇》“《易》以道阴阳”的说法。

“这是说,《周易》是讲阴阳问题的。实际上,《易经》中还没有产生阴阳的概念。后来虽有史官以阴阳二气来解释各种自然现象,但是,在春秋时代,还没有发现用阴阳解释《易》的例子。从现有材料来看,以阴阳解《易》,当出于战国时期……以阴阳解《易》始见于《彖传》,而且只是在解释泰、否二卦时才出现……从理论系统上看,《彖传》这种以阴阳解《易》的传统与儒家无关,而与道家相连……作为周室守藏史,老子承继以阴阳解释自然现象的史官传统,认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庄子更是明确地讲:‘阴阳于人,不翅于父母。’(《大宗师》)老庄的这种阴阳气化的思想应该说正是《易传》以阴阳解《易》的理论来源……阴阳学说在《系辞》中已发展到了很高的程度,而且构成了它的一个重要理论内容。考其渊源,主要应该是受到了道家且主要是庄子思想的影响。”(陈鼓应《易传与道家思想》)

《易传》“五十有五”大衍筮法

出土的数字卦

出土的数字卦

2 阅读:272
评论列表
  • 2024-06-25 22:18

    扯蛋!茯羲卦在前还是卜巫在前?乾九坤六艮坎震七兑离巽八(一个阳爻三数,一个阴爻二数)演变成草卦的九八七六…

金东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