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俄乌冲突依旧是全球瞩目的焦点。在这场旷日持久的纷争中,军事对抗与能源博弈相互交织,不断改写着地区的格局,其中俄罗斯展现出的战略定力与军事成效,以及乌克兰在能源问题上的举措,都释放出了强烈的信号。
回溯到2024年,俄乌双方都在这一年的战场上投入了巨大的力量,也都发布了各自的战报。俄罗斯国防部曾报道,2024年间乌军的总伤亡人数达到了597032人,仅在2024年12月份,乌军的伤亡人数就高达56690人 。
俄乌冲突资料图
这些伤亡数据大多集中在库尔斯克州和顿巴斯地区,这两大区域堪称整个俄乌冲突中的“绞肉机”,战斗的激烈程度超乎想象。不过,我们也需理性看待这些数据,俄国防部给出的战报有一定的夸张成分。毕竟从乌克兰2024年的征兵行动来看,征集到的兵力都不足60万,若真如俄方所说毙伤乌军60万,乌军恐怕早就丧失了战斗能力,根本无法在库尔斯克州和乌东地区继续顽强抵抗俄军。
乌克兰方面给出的战报更是离谱,其参谋部宣称俄军在这场冲突中的损失人数达到了787940人,甚至声称在发布战报的前一天,俄军就损失了2010人。倘若这一数据属实,按照俄军现役部队的规模,俄军连维持国内的国防安全都将面临巨大挑战,更别说在乌东地区那数千平方公里的漫长战线上与乌军周旋作战了。所以,俄乌双方在战报上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夸张,这也是冲突中的常见现象,各方都试图通过夸大对方的损失来彰显自身的优势和士气。
但从实际的战场局势来判断,乌军在战场上的伤亡惨重是不争的事实。为了发起库尔斯克大反攻,泽连斯基指挥乌军从前线抽调了大量兵力前往库尔斯克州,发动突袭。一开始,这一突袭战术确实打了俄军一个措手不及,乌军迅速占领了俄罗斯上千平方公里的土地。或许是被初期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乌军又继续抽调大量前线兵力投入到库尔斯克州,使得乌军在库尔斯克州的控制区域一度达到2000甚至3000平方公里。然而,好景不长,在俄军组织起有效的反攻后,乌军的劣势便逐渐显现出来。
俄乌冲突资料图
乌军为了实现对库尔斯克州的快速突进,大多采用轻型部队发起进攻。这一战术虽然在初期能够凭借机动性取得一定成果,但也导致了这些部队后劲不足。当面对反应过来的俄军重型部队的进攻时,乌军根本无力抵挡,只能陷入被动挨打,甚至被俄军反推。与此同时,由于在库尔斯克州投入了大量兵力,乌军在其他前线战场上的人员出现了严重不足的情况。而此时的俄军又加大了在其他前线的攻势,使得乌军在这些区域的劣势被进一步放大,顿巴斯地区的防线摇摇欲坠,几乎快要完全失守。
以乌军第155机械化旅为例,就足以看出乌军在人员调配和作战能力上的问题。该旅在被送往法国接受培训前,就被抽调了2550人送往前线支援,最终导致前往法国接受培训的士兵还不到一半。更为糟糕的是,这批前往法国的士兵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没有经过任何军事训练的新兵。这批仅接受了2个月速成培训的士兵,要在需要极高军事素养的机械化旅中发挥作用,难度可想而知。果不其然,在红军村的战斗中,该旅还没正式开枪就有1700人跑路,战斗开始后更是成建制地投降,这无疑让俄军在乌东地区的控制区域进一步扩大。
俄乌冲突资料图
而在朝军加入俄军后,在库尔斯克州上的作战使得乌军在该地的控制范围被进一步压缩。从之前的上千平方公里被压缩到了400多平方公里,这些被包围的乌军在无法得到有效支援的情况下,覆灭似乎成为了他们唯一的结局。可以说,在整个2024年的战斗进程中,俄军凭借着有效的战略指挥和强大的军事力量,逐渐在战场上占据了主动地位,普京的战略布局开始展现出显著的成效。
在俄乌冲突不断升级的同时,能源领域的博弈也在悄然上演。2025年1月1日,莫斯科时间早8时起,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俄气)宣布,由于与乌克兰签订的俄罗斯天然气过境乌克兰输欧协议到期,且乌方一再明确拒绝续签协议,俄气在法律和技术层面已无法继续经乌向欧洲输送天然气,这一“关闸”事件瞬间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自从1970年以来,苏联及其继任者俄罗斯一直向欧洲输送天然气,俄乌过境天然气协议在过去被认为是对相关各方均有利可图的一项交易。然而,随着俄乌冲突的爆发,双方的关系急剧恶化,这一协议也成为了双方博弈的筹码。据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俄天然气产量为6370亿方,降至2014 - 2015年的水平。出口总量也严重下滑,当年共出口1420亿方管道气和液化气,仅相当于2021年(2440亿方)的58%。
天然气运输管道资料图
此次乌克兰拒绝续签协议,无疑给欧洲的能源供应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2025年1月2日,欧洲天然气价格在新年的第一个交易日一度飙升至每兆瓦时51欧元,达到了2023年10月以来的最高值。在受到严重冲击的斯洛伐克,总理菲佐宣称正商议对乌克兰采取断电等报复措施。因为在2023年,斯洛伐克经由乌克兰进口了32亿立方米俄罗斯天然气,如今天然气供应中断,对其国内的能源供应体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而对于乌克兰来说,拒绝续签协议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其在俄乌冲突中的强硬立场,但从经济角度来看,也是一个巨大的损失。据路透社报道,过境协议终止后,乌克兰每年将损失约8亿美元过境费。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每年也将损失近50亿美元的天然气销售额。
乌克兰此次“关闸断气”的举动,释放出了强烈的信号。一方面,这表明乌克兰在俄乌冲突中,试图通过能源手段向俄罗斯施加压力,展现其在这场冲突中的坚定决心,哪怕为此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也在所不惜。另一方面,这一举措也对欧洲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欧洲国家在能源供应上一直以来对俄罗斯存在一定的依赖,此次乌克兰的“断气”行为,让欧洲国家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的能源安全战略,也进一步加剧了欧洲内部在应对俄乌冲突问题上的分歧。
站在俄罗斯的角度来看,普京在这场冲突中的一系列决策无疑是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在军事上,俄罗斯通过有效的战略部署和军事行动,逐渐扭转了战场局势,让乌克兰在军事上陷入了被动。在能源领域,虽然乌克兰的“关闸断气”给俄罗斯的天然气出口带来了一定的损失,但俄罗斯也在积极寻求其他的出口途径和市场,比如通过“土耳其溪”“巴尔干溪”管道向罗马尼亚、希腊、塞尔维亚和匈牙利等国供应天然气。
天然气运输管道资料图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俄乌冲突的持续不仅对俄乌双方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也对整个欧洲乃至全球的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场冲突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对抗,更是地缘政治、能源博弈、经济利益等多方面的较量。如今,随着战场局势的变化和能源领域的新动态,国际社会也在密切关注着俄乌冲突的下一步走向。
个人认为,俄乌冲突早日结束才是对各方都有利的局面。冲突只会带来无尽的伤痛和损失,无论是人员的伤亡还是经济的衰退,都给两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国际社会应该加大斡旋的力度,推动俄乌双方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争端。只有实现和平,才能让俄乌两国的人民重新过上安宁的生活,也才能让欧洲乃至全球的政治经济秩序恢复稳定。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俄乌双方能够放下成见,以和平为重,共同为地区的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