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云变幻的国际政治版图中,联合国安理会作为维护全球和平与安全的关键枢纽,其改革进程犹如一场宏大棋局,牵动着各国的战略目光与利益诉求。近期,围绕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调整的讨论甚嚣尘上,俄罗斯和中国在此议题上的鲜明立场,不仅凸显了两国对国际秩序的深刻思考,更反映出国际社会对构建更加公平、合理全球治理体系的迫切需求。
马克龙资料图
随着21世纪国际形势的深度演变,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现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架构的局限性愈发明显。在此背景下,2025年新一轮安理会改革谈判的消息一经传出,便迅速成为国际舆论焦点。诸多国家怀揣着不同的期望与考量,纷纷在这场关乎全球治理格局重塑的讨论中发出自己的声音。
法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现有常任理事国之一,率先抛出了一份颇具影响力的改革方案。在第79届联合国大会这一重要国际场合,法国总统马克龙公开表态,力挺德国、日本、巴西和印度四国“入常”,同时提议吸纳两个非洲国家进入安理会。这一主张乍看之下,似乎旨在推动安理会的多元化与代表性提升,促进全球治理的全面性。然而,深入剖析便会发现,法国此举蕴含着复杂的地缘政治与战略利益考量。
马克龙资料图
从地缘政治角度而言,德国作为欧洲大陆的重要经济体和政治力量,与法国在诸多欧洲事务上有着紧密的合作与利益关联。支持德国“入常”,无疑有助于强化欧洲在安理会的话语权,巩固法国在欧洲乃至全球事务中的影响力。而日本,作为美国在亚洲的重要盟友,与法国在国际事务中也存在一定的利益契合点。
法国支持日本“入常”,或可视为对美日同盟关系的一种呼应,借此在跨大西洋和亚太地区的战略布局中谋取更多利益。对于巴西和印度这两个新兴大国,法国的支持更多是着眼于拉拢新兴力量,试图在新兴经济体崛起的浪潮中抢占先机,为法国在全球经济与政治合作中拓展新的空间。此外,提议非洲国家“入常”,法国一方面展现出对非洲事务的关注,以提升其在非洲的传统影响力;另一方面,也试图通过此举在国际社会塑造其倡导公平、多元的形象。
然而,法国的这一改革方案并未得到国际社会的一致认同。俄罗斯,作为安理会的另一个重要常任理事国,迅速站在了反对立场的前沿。2025年1月3日,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瓦西里·涅边贾在接受“俄罗斯24”新闻频道采访时,言辞坚决地表示,德国和日本绝无可能获得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俄罗斯的这一立场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基于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复杂的现实国际关系。
马克龙资料图
回顾历史,联合国的诞生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惨痛教训的深刻反思与回应。二战期间,德国和日本作为法西斯轴心国,给世界带来了史无前例的灾难。德国纳粹的种族屠杀暴行,让无数无辜生命消逝;日本军国主义在亚洲地区的侵略,致使众多国家山河破碎、生灵涂炭。联合国的成立,旨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防止类似的战争悲剧再次上演。
安理会作为联合国的核心决策机构,其常任理事国肩负着维护国际秩序的重大责任。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让曾经的战争发起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无疑是对历史正义的亵渎,也是对二战中遭受苦难的无数国家和人民的不尊重。这不仅违背了联合国成立的初衷,也难以在国际社会中获得广泛的道义支持。
从现实国际关系来看,俄乌冲突成为影响俄罗斯立场的重要因素。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德国在其中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德国不仅在政治上坚定地站在乌克兰一方,对俄罗斯进行舆论指责,还在军事和经济方面给予乌克兰大量实质性援助。2024年2月,德国高调宣布将在未来10年内向乌克兰提供70亿欧元的军事援助资金。
普京资料图
此后,德国的军援行动不断升级,无人机、导弹、坦克等先进武器装备源源不断地运往乌克兰战场。德国的这些行为,在俄罗斯眼中,是对其国家主权和安全的严重侵犯。德国的军事介入不仅加剧了俄乌冲突的激烈程度,延长了战争的持续时间,也使得俄罗斯在国际地缘政治博弈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此外,德国国内在俄乌冲突期间掀起的“去俄化”浪潮,切断从俄罗斯进口能源的举措,不仅对自身经济造成了冲击,也进一步恶化了德俄关系。
与俄罗斯基于历史和现实的坚定反对立场相互呼应的是,中国在安理会改革问题上秉持着客观、公正、负责任的大国态度,展现出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胸怀天下的大国担当。
2025年2月,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会见安理会改革政府间谈判机制共同主席——科威特常驻联合国代表巴奈依和奥地利常驻联合国代表马席克时,深刻阐述了中国对安理会改革的核心主张。
王毅外长强调,安理会改革必须坚定不移地朝着正确方向推进,其关键在于切实增加发展中国家在安理会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这一主张体现了中国对当前国际政治格局的深刻洞察和对国际公平正义的执着追求。
普京资料图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安理会改革问题上始终保持着客观公正的态度,并未明确点名具体支持哪些国家“入常”。这一做法充分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审慎与公正。中国深知,安理会改革是一项涉及全球众多国家利益的重大议题,任何仓促或片面的决策都可能引发新的矛盾和问题。
同时,中国强调,对于新加入的常任理事国是否应拥有“一票否决权”这一关键问题,必须进行深入、全面的讨论并予以明确界定。“一票否决权”作为安理会决策机制中的核心权力之一,其分配直接关系到安理会决策的效力和公正性。若这一权力的分配不明确或不合理,极有可能导致改革后的安理会在决策过程中陷入僵局,无法有效履行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职责。
此外,中国主张,最终哪些国家能够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不应由个别大国或少数国家集团擅自决定,而应当通过联合国所有成员方的广泛、平等协商,依据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共同做出决定。这一主张充分体现了中国对联合国宪章所倡导的多边主义原则的坚定捍卫,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行径。
联合国安理会的改革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历史进程,它不仅关系到国际政治格局的重塑,更关乎全球的和平与发展。俄罗斯基于对历史正义的坚守和现实利益的考量,坚决反对德国和日本“入常”,展现出对国家核心利益的坚定捍卫和对历史责任的担当。而中国始终秉持着客观公正、合作共赢的理念,积极推动安理会改革朝着增加发展中国家代表性、促进国际公平正义的方向发展,为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贡献着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