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福州籍印尼侨领、印尼中华总商会总主席张锦雄又接待来自江西省赣州市的访问团,以“侨”为“桥”,他领导的印尼中华总商会,自成立以来,一如既往扮演好印中两国的经贸合作、文化交流的桥梁。
张锦雄是印尼华社领袖,也是印尼百家适集团董事长,他的创业及奋斗的故事,励志且传奇,您不妨也了解一下吧!
诚信无价,张锦雄与赊来的一万新币货物张锦雄(右)在家乡福州接受东南网采访
知名印尼华社侨领、印尼中华总商会总主席、世界福州十邑同乡总会永久名誉会长、印尼百家适集团董事长张锦雄,1949年出生于印尼北苏门答腊的丁宜市,祖籍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荆溪镇关中村。
闽水泱泱,有海水的地方就有福州人。多年来,无论是世界闽商大会,还是世界福州十邑同乡总会的活动,心系祖国、情牵桑梓的张锦雄都会参加,并积极参与。
张锦雄的父亲,早年跟随同乡,离开闽侯过番南下,移居印尼北苏门答腊的丁宜市,靠着一间小杂货铺,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在家里的孩子里,张锦雄排行第二,从小聪明、稳重的他,深得父母及家人的喜爱。
华文教育是海外华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生生不息之火,他们在异国他乡挣扎求生存之时,靠着中华文化长期熏陶形成的精神内核,并演化为一股有生命力、有成长性的力量,凭借身上的勤奋、踏实、坚韧的行为及理念,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与那个年代的侨二代一样,张锦雄从小接受的是华文教育,但到1966年印尼爆发了让人痛心的“排华运动”,当局关闭了所有的华侨中小学,禁止华文教育、华文媒体,甚至连姓氏都要求改印尼名。17岁的张锦雄被迫辍学,走上了艰辛的打工谋生之路。
张锦雄等在印尼参加公益活动
起初,张锦雄在丁宜市一家五金公司,当送货员,每天风吹日晒,异常艰苦。此后,他又转到棉兰、雅加达两地做工,吃尽苦头,赚的是微薄的薪水,在当时的社会氛围下,他睡在货仓,经常受人白眼。
十年打工生涯,让张锦雄体会到,“工”字没有出头天,只有创业,才有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
今年7月,在与来访的厦门市海外联谊会访问团一行会谈时,印尼中华总商会总主席张锦雄说了这样一席话,事实上也是他的家族故事的生动描绘:“在近现代历史上,中国东南沿海,尤其是福建、广东的子弟,更是为了生计,远赴南洋,白手起家,谱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下南洋’史诗。”
1974年,一个机会向张锦雄迎来,也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开始自主创业的张锦雄,苦于缺乏资金及商业渠道,他偶然遇到一位以前当报关员时认识的新加坡客商,开始经营从新加坡进口的日用品。
最早时,张锦雄由于资金不足,只能少量进货,一销完就马上打款再次进货。一段时间后,新加坡客商了解到张锦雄手头资金虽不多,但人品极好,诚实可信,于是决定给他赊销额度为1万新加坡币的货物。从此,张锦雄靠着一来一往的快速周转,生意很快上规模,并赚得人生“第一桶金”。
印尼Bagus Group(百家适集团)董事长、创始人张锦雄
由张锦雄创办的印尼Bagus Group(百家适集团),最早时仅是一家4个人的小贸易公司,50年来,凭着自己的诚信建立的商誉,也靠着自强不息、力争上游的奋斗精神,张锦雄在商业上获得了成功,百家适集团已成为印尼乃至东南亚一带颇负盛名的跨国企业集团。
目前,张锦雄的百家适集团,业务横跨家居日用百货、家用日化产品、进出口贸易、咖啡餐饮连锁、矿业、投资等多元领域,并拥有Bagus、Swallow、Kopitiam等品牌。值得一提的是,在家居防霉、除臭产品方面,张锦雄旗下企业在印尼居于主导地位。
如果您对张锦雄一手打造的商业世界知之不多的话,不妨再跟您提一下他在中国投资的企业。比如他在天津投资的天津源达日化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防霉防蛀产品、除湿除臭剂、热力贴、家庭及个人的消毒杀菌等日用化学产品的研制、生产、销售的外资企业,已在新三板上市。
此外,位于上海嘉定的上海顶味食品有限公司,投资于2001年6月,是一家生产“顶味”牌精制挂面、特色挂面和风味挂面,以及调味料、速冻食品等产品的公司。
不忘根源,张锦雄为印中交流合作“搭桥”印尼福建社团联谊总会副总主席张锦雄
张锦雄虽是生于印尼,但从小接受的是华文教育,他的父母也时常给他灌输中华传统文化,介绍家乡福州、闽侯的风土人情。树高千尺,不忘其根,张锦雄曾对人说,他打小就对从未谋面的祖籍国、家乡福州,有一份莫名其妙的亲切感。
4年前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身在海外的张锦雄,就时刻通过微信、网络关注家乡的防疫情况,当他得悉家乡急需口罩等医护物资后,就迅速与印尼的医药公司、生产企业联系,购买相关物资寄回家乡,此外,他还向家乡福建、北京等地捐赠防疫物资。
作为印尼知名企业家、知名侨领,张锦雄除了担任印尼中华总商会总主席、世界福州十邑同乡总会永久名誉会长,他还担任印尼福建社团联谊总会副总主席、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吉祥山基金会理事长,还担任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侨联海外顾问、福建师范大学印尼研究中心总顾问等职务。
多年来,张锦雄热心公益、关心社群,积极投身为印度尼西亚的华人侨社团活动,并以相关侨社团平台作为“桥梁”,积极推动印中双方的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发展,促进印中友好,为造福两国人民做出贡献。
张锦雄(左)接过纪辉琦(右)传递的印尼中华总商会会旗
1999年,张锦雄被推举为印尼雅加达吉祥山基金会理事长,此基金会等同于雅加达的“福州同乡会”。2012年底,张锦雄接任世界福州十邑同乡总会总会长一职,后来,他又从另一位知名印尼侨领纪辉琦接过印尼中华总商会会旗,出任印尼中华总商会总主席。
张锦雄多年来一直关注华文教育,他所在的华人社团也一直在推动后代子女到中国留学,毕业后再回到印尼,让他们成为了印尼与中国交流新一代“使者”。
1970年代末,张锦雄在参加“广交会”后,打开了与祖籍国联系的窗口,后来,他就赴天津、上海等地投资,也将商业版图扩展到中国。
2013年,张锦雄等(前左2)陪同印尼华裔女部长冯慧兰(前右)回乡祭祖
值得一提的是,张锦雄还帮助印尼首位入阁的华裔女部长冯慧兰寻根。当年,冯慧兰一直希望找到她爷爷在福州的家,也想回乡拜谒先祖。张锦雄几经周折,除了联系在印尼的福州老同乡外,还透过福州市相关部门及在福州的好友,历时2年多,终于找到了冯慧兰部长的祖地——福州市晋安区新店镇西园村。
2013年11月,印尼旅游与创意经济部部长冯慧兰及家人首次返乡祭祖寻根,当时张锦雄也陪同前往,西园村数百名吴氏宗亲身着盛装,夹道欢迎远道回乡祭祖的亲人。
当时,冯慧兰部长及家人在宗亲们引导下,到吴氏宗祠拜谒先祖,她当时还说,这是她第二次到福州,但与十年前是“游客”身份不同,此次她是“福州的女儿”回家了。她说:“我的爷爷是从福州西园村出来的,很高兴今天终于回家了,回到爷爷的家。”
据谱籍记载,冯慧兰祖父吴运玉,本姓吴,是家中独子,于1930年代离开福州西园村远渡印尼之时,年仅12岁。后来,吴运玉被一名冯姓华侨收养,改姓冯,靠替人理发为生,再也没有返回福州故里。冯慧兰一家,从祖父生前说的一句“我是福州西园村长祥弄人”,知道家乡在福州西园村,但由于与家乡吴姓亲戚失去联系,一直没有找到祖父的家。
据悉,印尼首位华裔女部长冯慧兰,系吴(冯)运玉之长子吴(冯)来金之女。除了让张锦雄帮忙寻根外,冯慧兰也通过她祖父的世交、印尼万隆福州同乡会永远会长吴学铄伉俪帮忙寻根。据《福州晚报》报道,吴学铄伉俪在2012年帮冯慧兰找到她祖父的祖籍地,并陪同冯慧兰一同返乡祭祖。据报道,冯慧兰系福州市晋安区新店镇西园村吴氏宗亲第二十三代裔孙,返乡祭祖期间,她还与家乡宗亲进行族谱对接。
版权声明:《一波说》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