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达守鄂州3个月,击退10万蒙古军,为何还要投降忽必烈

慕卿容 2025-02-22 16:33:16

话说在1259年的时候,发生了一场激烈的鄂州之战。当时,高达带领着城中的守军,与多达10万的蒙古军展开了殊死搏斗。这一战,那可真是打得天昏地暗,双方你来我往,战况十分胶着。就这样,激烈的战斗持续了整整3个月之久呢,而高达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出色的指挥,最终成功守住了鄂州这座城池。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过了16年之后,高达却做出了一个令人大为惊讶的选择。他竟然选择向忽必烈投降了,并且还把江陵这座重要的城池就这么拱手相让出去了。之后呢,高达就成为了元朝的官员,还在湖南地区开展起了屯田的事务。想想之前他在鄂州之战中的英勇表现,再看看后来他的这些举动,实在是不禁让人感叹唏嘘。

南宋时期有一位名将名叫高达,他在鄂州之战以及襄阳之战当中都建立了十分显赫的战功呢。就拿鄂州之战来说,这场战役可以说让高达声名大噪,成就了他在军事上的荣耀。然而呢,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鄂州之战却也成了高达后来投降元朝的一个特殊“意外”导火索哦。在这件事情上,贾似道是存在过错的,而高达他自己同样也犯下了错误。

在1258年的时候,蒙哥大汗成功稳住了自己的汗位。这之后呢,他就开始谋划着对南宋展开大规模的进攻行动啦,而且还兵分了三路呢。其中一路是由兀良合台率领的,这算是西路军啦;蒙哥大汗自己则亲自率领中路军;还有一路是由塔察儿负责率领的,也就是东路军哦。不过后来,这东路军的将领发生了变化,忽必烈替换了塔察儿来统领这东路的军队呢。

在当时的局势下,忽必烈担当起了东路主帅的重任,其主要的进攻目标是鄂州。据相关记载,此次出征的蒙古军号称拥有十万之众呢。不过,这里面是有一些情况需要说明的。大家都知道,蒙哥对忽必烈其实是存在诸多限制的,所以呢,在忽必烈所率领的军队当中,真正的蒙古骑兵数量并没有很多。但是呢,他麾下却有着一大批汉军世侯。像张柔、张禧、张弘纲以及巩彦晖等等,这些汉军世侯都参与到了这场战役之中。

咱们来说说鄂州之战,这对于忽必烈来讲,那可是相当关键的一场战役呢。要知道,当时蒙哥大汗都已经阵亡了,可即便如此,忽必烈却依旧坚持要去攻打鄂州。他为啥要这么做呢?其实啊,他就是有着自己的盘算,想通过这场战役来树立起自己的威望,把人心都给凝聚起来,这样就能为日后去争夺蒙哥大汗的那个位置积攒足够的资本啦。

话说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蒙古军采用了围点打援的战术。他们把某个重要地点给团团围住,目的就是要吸引敌军前来救援,然后再趁机攻击前来增援的部队。与此同时呢,蒙古的水师在江面上摆开了阵势,一艘艘战船横亘在宽阔的江面上,形成了一道颇具威慑力的防线。就在这个时候,高达率领着部队从江陵那个地方匆匆赶来增援被围的地点。可巧的是,在赶来的途中,高达所率的部队和巩彦晖的队伍发生了遭遇战。双方就这么突然地碰上了,一场激战也就此拉开了帷幕。

巩彦晖这人啊,那力气可是大得惊人,而且特别擅长射箭这项技艺呢。要知道,当时他都已经是57岁的高龄啦,可即便如此,在战场上那依旧是勇猛无比,就好像完全不受年龄的影响。在一次交战过程中,只见巩彦晖出手不凡,展开了一轮强有力的攻击。在他的猛烈打击之下,宋军的那些舰船可就遭了殃啦,一下子就有二十多艘被摧毁掉了呢。经他这么一番冲击,宋军的舰队一下子就被挤压得只能退到湖泊里面去啦,场面那叫一个狼狈。

宋军的水师在当时处于较为不利的态势。这时候呢,高达赶忙亲自前来增援己方水师。只见战场上,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交锋,高达这边指挥着士兵们利用如雨点般密集的箭,与巩彦晖那边互相射击,就这样,一场激战持续了整整三个时辰之久呢。随着时间的推移,巩彦晖那边的箭镞渐渐用不过,他可没有丝毫退缩之意,直接手持长枪,熟练地驾驭着战船,朝着宋军这边就冲了过来,要与宋军展开近身的格斗拼杀啦。

高达与巩彦晖可都称得上是猛将,他们在战场上那可都是极为英勇,于阵中不停地来回展开激烈搏杀呢。不过呢,巩彦晖的年纪相对来说比较大了,人上了年纪,体力方面就难免有所欠缺。在这一场激烈的战斗过程中,因为体力渐渐不支,巩彦晖最终不幸被高达给俘虏了。之后,巩彦晖就被押送着回到了军营之中。高达呢,心里想着要是能劝得巩彦晖投降,那可是再好不过的事儿啦,于是便极力地劝说他归降。可这巩彦晖,那是个极有骨气的人,任凭高达怎么劝说,他就是不从,甚至还以绝食这样决绝的方式来表明自己的态度,最后就这样不幸离世了。

高达成功冲破了巩彦晖所负责的防线,从而得以顺利进入鄂州,并且开始主持鄂州城池的防御事务。之后呢,张柔、张禧以及张弘纲这几人,对鄂州展开了接连不断的猛烈进攻。他们采取挖掘地道的方式来试图突破城池防御,在一番攻势之下,还一度成功将鄂州城东南方向的城墙给摧毁了。如此一来,鄂州城当时的处境就变得十分危险,可谓是岌岌可危。

高达负责在城内开展一系列的防御工事修筑工作,先是筑起了月城,接着又挖掘出壕沟,还树立起栅栏,通过这些举措构建起了多道防线。当蒙古军成功突破外城之后,高达反应极为迅速,立刻就赶到了被敌军突破而出现的缺口处。在那里,他一边镇定自若地指挥着麾下的将士们奋勇战斗,与来犯之敌展开激烈对抗,一边有条不紊地组织人员继续修筑城墙,以尽快修复防线,抵御蒙古军进一步的进攻。

话说张禧那可真是勇猛无比,在战场上全然不惧生死,一次又一次地朝着战斗的缺口附近猛冲过去,然后就和宋军展开了激烈的近身格斗。而对面的宋军将领高达呢,他心里很清楚张禧是一员猛将,实力不容小觑。于是啊,高达就提前做了一番布置,悄悄地埋伏下了众多弓弩手,就等着张禧冲过来呢。结果这一番激战下来,张禧虽然勇猛,但也吃了大亏,浑身上下足足受了十八处伤,而且还有一支箭镞直接穿过了腰部,伤势实在是太重了,没办法,最后只能被迫退出了这场战斗。

你所描述的内容存在与历史事实不符的情况,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是通过众多蒙古将领以及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等诸多因素形成的,并非如你所说由张柔、张弘范父子打下元朝一半江山。张柔是金元之际的地方武装首领,后降蒙古,在蒙古统一过程等军事行动中有一定表现。张弘范是元朝初期重要将领,在崖山海战等战役中有突出行动,但他们的功绩是在特定历史阶段和蒙古整体扩张、统一等进程中的部分参与,不能进行如此夸大不实的表述。我们应当尊重历史事实,依据准确的史料来认识和理解历史人物与事件。

话说当时,蒙古军气势汹汹地冲入了城内。而宋军这边,高达临危不惧,他充分利用第二道防线展开防御。只见他果断下令纵火,熊熊烈火瞬间在敌军冲入的缺口处燃烧起来,好些蒙古军就这样被活活烧死了。不仅如此,高达更是身先士卒,亲自披挂上阵,与张柔所率领的军团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厮杀。在这期间,城墙上的宋军也没闲着,他们纷纷拉弓射箭,将一支支弓弩发射出去,目的就是要阻止蒙古军的增援部队靠近。在这样的局势下,张柔所带领的军队渐渐显现出兵力不足的劣势,实在难以继续支撑下去,最后只能无奈地撤出了鄂州。

话说自入城之后,那高达可是和蒙古军展开了一场长达3个多月的激烈厮杀呢。在这期间,高达表现得极为英勇,多次成功地打退了由张柔所率领的蒙古军的攻势。然而,没过多久呢,局势就发生了变化。当时的忽必烈正忙于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和阿里不哥去争夺蒙古大汗的位子。因为这件事牵扯了他大量的精力,所以他就下达了命令,让军队撤兵,往北方而去。可这边呢,贾似道并不清楚实际的情况。他心里一直担心着蒙古军要是继续攻打的话,这城恐怕就要被攻破了。在这种担忧之下呢,他最终做出了一个决定,签署了那所谓的“城下之盟”,并且在这个盟约里,还许诺要给蒙古方面割让土地,同时还要赔付大量的款项呢。

在鄂州之战这场战役里,有个人叫高达,这场战役可以说成就了他呢。不过呢,也正是因为这场战役,后来成了高达投降忽必烈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哦。为啥会这样呢?这就得说说战后论功行赏的事儿啦。当时负责这事的是贾似道,他呢,明显偏袒自己这边的人,也就是吕文德。在评定功劳的时候,他把首功给了吕文德,而高达虽然在战役里表现也很不错,但得到的赏赐却在吕文德之下呢。吕文德一下子就拿到了赏赐的钱币一百万缗这么多,可高达呢,仅仅才得到五十万缗。就因为这样分配不均的情况,让高达心里可能有了不少想法,以至于后来和他投降忽必烈这件事也有了关联呢。

在当时那种情况下,赏赐方面出现了不公平的状况。高达呢,对此心里很是有想法,对贾似道和吕文德满是怨言,在平时说话的时候,就常常会流露出那种不满的情绪呢。而且,在鄂州之战的时候,又发生了一些事儿。高达看到贾似道在战场上居然往后退缩、去宿营休息,他就特别看不惯这种做法,还直接出言讽刺贾似道,说他根本就不懂得怎么打仗。就因为这些种种情况,高达和贾似道彼此之间的关系那可真是糟糕透顶了,相处得特别不融洽呢。

话说在鄂州之战后,贾似道干了件不地道的事儿,他把实际的战况给隐瞒了起来。明明是忽必烈主动撤兵,可他却厚着脸皮把这当成是自己的功劳。而当时的宋理宗呢,也不知道是真糊涂还是懒得深究,完全就是一种得过且过的态度,压根就不去认真查核事情的真相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就这样,宋理宗还对贾似道极为重用,直接让他担任丞相一职,把南宋帝国的军政大事一股脑儿地都交给他去负责处理了。

贾似道当时推行了两项重要举措,一个是“打算法”,另一个是“公田法”。就“打算法”而言,他专门派人前往军队当中,去仔细核查军队里的人数以及钱粮方面的情况。而“公田法”呢,主要是针对那些被豪强地主侵占的土地,贾似道把这些土地统统收归公有,然后再将其分配给那些没有土地的农民去耕种。然而,贾似道的这一系列举动,却引发了诸多不满情绪。特别是那些文武官员,他们对此表示出了极为强烈的反对态度。

咱们得客观地来看待南宋时期的情况。那时候南宋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呢,就比如说军队里吃空饷的现象特别严重,好多名额领了饷银却没实际的兵员,这可严重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和正常运转。而且土地兼并的情况也十分剧烈,大量的土地都集中到了少数人手里,普通百姓没地可种,生活困苦不堪,社会矛盾也因此不断加剧。在这样的形势下,确实是急需进行一轮革新举措来改变现状的,贾似道着手去做这件事,从出发点来讲,原本也没什么可过分指责的地方。但关键的问题在于,当时的南宋正面临着要打仗的局面。在这种时候,如果贾似道没办法妥善地处理好各方各面的关系,比如说朝廷内部不同势力之间的利益关系、革新举措与现有制度之间的衔接关系,还有和广大百姓之间的关系等等,那么他所推行的变革不但不能起到挽救南宋的作用,反而极有可能会成为压垮南宋的最后一根稻草,让南宋的局势变得更加糟糕,加速它走向衰败呢。

贾似道这人在当政的时候,有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任人唯亲。他搞变革举措期间啊,可没安什么好心,还借着这个由头去打击那些跟他意见不合或者他看不顺眼的人呢。就说曹世雄和向士壁吧,这两位可都是了不起的人物,在抗击蒙古的战斗当中那可是战功赫赫,面对敌军将领兀良合台都毫不畏惧,敢跟人家真刀真枪地较量,就这份胆识和本事,那是相当厉害的。可结果呢,贾似道容不下他们,用各种手段把他们从朝廷里给排挤出去了。这两人遭受这样的不公待遇,心里别提多郁闷了,最后就这么在忧郁之中离世了,实在是让人惋惜。

刘整这个人啊,那可是相当厉害的,文的方面和武的方面都很出众,而且脑子极为灵活,智谋多多。但就是这么一个有本事的人,却因为心里一直担心会遭到贾似道还有吕文德的迫害,没办法,最后就选择投降了忽必烈。这刘整投降之后,还做出了挺大的举动呢。他献出了足足三十万户的民众,这可不是个小数目。不仅如此,他还在元朝这边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忙组建起了水师。再后来呢,忽必烈要去攻打襄阳城了,而在这次的军事行动当中,用的就是刘整所出的计策。

在公元1268年的时候,元世祖忽必烈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军事部署,他派出了多达20万的兵力呢,并且任命伯颜作为此次军事行动的主帅,目标直指襄阳城,就此展开了对襄阳的攻打行动。就这样一直持续到了1273年,在襄阳城中坚守的吕文焕,在顽强抵抗坚持了整整5年之后,最终还是选择了投降蒙古一方。而且,他投降之后还充当了元军向东征伐的前锋呢。时间再往后推移到1275年,又出现了新的情况,高达这个人把江陵城给献了出来,然后向忽必烈投降了。

咱们来讲讲鄂州之战后的事儿啊。在鄂州之战里,高达可是和蒙古军队血战了整整3个月呢,那场面,真的是十分惨烈,他面对强敌可丝毫没有畏惧。但让人纳闷的是,这么英勇的他后来怎么就投降了呢?这里面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贾似道对他的打击和排挤。不过呢,不管怎么说,他最后这投降的举动,总归是晚节不保啦。你看人家李庭芝、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这些人,那可都是铁骨铮铮的硬汉。面对元朝的招降,他们坚决抵抗,一直坚持到最后一刻,就是不投降,宁愿死也不屈服。可高达呢,却是自己“主动”地就投降了,和前面几位一比,这差别可就太明显啦。

0 阅读:1
慕卿容

慕卿容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