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王断翅折翼,太平军只想回家,石达开却回不去了

慕卿容 2025-02-22 15:46:01

石达开对于太平天国而言,就好似一双极为重要的翅膀。在太平天国的发展历程中,他发挥着捍卫的重要作用呢。然而呢,这双“翅膀”是有可能飞走的哦,在他内心觉得遭受了委屈的时候,就存在这样飞走的可能性。一旦他真的选择飞走了,那可就没办法再回到太平天国这边啦。而那些跟随石达开这位翼王一同离去的太平军将士们呢,其实他们心里还是想着要回家的,毕竟家始终是他们心中一份难以割舍的牵挂呢。

洪秀全在赐谷村进行传教活动,然而最终却是以失败告终。这一结果让洪秀全心里满是失落与灰心,他便琢磨着干脆回广东老家去吧,而且还打算回去之后继续投身到科举考试当中。当时,洪秀全是希望冯云山能和他一块儿回广东老家的。可冯云山呢,他并不愿意跟着洪秀全回去。

洪秀全大家应该都有所耳闻,而冯云山与之相比,有着诸多突出的优点呢。冯云山特别能吃苦耐劳,无论面对何种艰难困苦的处境,他都毫无怨言,默默坚持。而且他为人十分虚心谨慎,从不骄傲自满,每做一件事、每下一个决定,都会认真考量,小心谨慎对待。在策划方面,冯云山更是有着卓越的才能,他擅长精心谋划各类事务,能够把方方面面都考虑周全,为事情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还有哦,他甘愿为了心中的目标、为了大家共同的事业去做出牺牲,这种奉献精神着实令人钦佩。其自身能力也是相当强悍的,在很多关键事情上都能展现出非凡的本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更值得一提的是,冯云山还淡泊名利,并不看重那些功名利禄,一心只为了更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而努力。可以说,他就是辅佐良臣的典范,具备着成为优秀辅佐者的诸多优秀特质呢。

当考虑回到广东的时候,就意味着一件事情,那就是拜上帝教基本上是没什么发展的指望了,甚至可以说它就如同还在孕育阶段就已经夭折了一般,根本没有任何能够继续发展壮大的前景。而且呢,由此延伸开来,那原本宏伟的抗清事业也会随之遭受重创,很可能就这么毁得一干二净了。为什么会这样说呢?这是因为,广东这个地方经济十分发达,它对外开放的时间也比较早。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的思想观念、社会的整体氛围等各方面因素,都使得拜上帝教在这儿找不到能够扎根立足的土壤,完全没办法发展起来。

话说当时,冯云山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那就是选择留下来。之后,他独自一人毅然决然地向着那片不毛之地进发,最终来到了紫荆山区。到了紫荆山区之后,冯云山充分发挥出了自己超强的组织才能以及宣传能力。他在当地积极开展各项活动,通过不懈的努力,成功吸引并且动员了众多的人。就这样,在他的精心组织与大力宣传之下,一共发展了3000余人加入到相关的队伍当中。而这一批人,可是为之后著名的金田起义奠定了极为重要的基础,相当于为金田起义赢得了至关重要的第一桶金呢。

冯云山一开始的构想是这样的,他打算让洪秀全出任天王之位,而他自己则担任军师一职,从而推行一种“军师负责制”,通过这样的安排,形成洪秀全天王与他冯云山军师的二元权力结构。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并非如他所预想的那般。洪秀全后来有了一些过激的举动,这对原本的规划已经产生了影响。更为关键的是,杨秀清和萧朝贵这两人在半路上突然出现,他们的种种作为使得整个局势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最终也就彻底改变了冯云山最初设想好的这一切。

在1848年的时候,冯云山在传教等相关事宜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呢。这时候,洪秀全从广东出发来到了紫荆山。洪秀全这一来,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原本冯云山所施行的是那种相对温和的传教政策,可洪秀全来了之后呢,传教的方式等方面有所改变,结果就和当地的士绅阶层以及地主们产生了矛盾冲突。也正是因为这些矛盾,最后导致冯云山不幸被逮捕入狱了呢。

洪秀全在能力方面确实有所欠缺。你看,当冯云山遭遇被抓捕这样的情况时,洪秀全呢,他居然选择跑回广东去了。这下可不得了啦,要知道当时的拜上帝教那可全靠着这些主要人物撑着呢,洪秀全这一走,就好比群龙没了首,整个局面一下子就陷入了极度混乱的状态,拜上帝教随时都有分崩离析、彻底崩盘的危险呢。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杨秀清出现了,而且是在这样关键的半路上“杀”了出来哦。他想出了一个很特别的办法,就是以“天父下凡”这种形式来凝聚人心、稳定局面呢。靠着他的这一番操作,才总算让拜上帝教暂时稳住了阵脚。

杨秀清和萧朝贵的一番举动啊,可把冯云山给难住了,一下子就陷入到了两难的境地呢。您想啊,如果冯云山直接去否认所谓的天父、天兄,那后果可严重啦,要知道拜上帝教一直以来就是打着天父、天兄这些旗号存在和发展的,要是这么一否认,那拜上帝教就完全没了存在的依据啦,刚刚兴起的抗清事业也得半道就夭折了,根本没法再继续下去。可要是认可了天父、天兄呢,又会出现另外的麻烦,那就是杨秀清和萧朝贵凭借着天父、天兄代言人的身份,就会处在比冯云山自己以及洪秀全还要高的地位上啦,这情况可真够让人头疼的。

冯云山身上有着难能可贵的自我牺牲精神,对于手中有无实际权力这件事,他其实并不怎么在意。不过呢,洪秀全的性情太过刚烈了,照这样下去,和杨秀清他们之间产生矛盾那是迟早的事儿,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罢了。既然预见到了这种情况,那内部关系该怎么去平衡呢?这时候,冯云山就想到了韦昌辉和石达开这两个人,觉得或许可以从他们身上找到平衡内部关系的办法呢。

石达开当时仅仅只有16岁,可千万别小瞧了他,他可不是个普通人呢。要知道,韦昌辉有着雄厚的财力作为支撑,这在很多方面确实能占据不少优势。不过呢,石达开也有属于他自己独特的优势所在哦。先说他的家族情况吧,石达开的家族背景其实是很不错的,石氏这一宗族那可是人丁兴旺,有着众多的人口呢。这样一来,在需要的时候,就能够把这些宗族里的人拉拢过来,为自己助力。

另外,石达开在客家人群体当中威望极高。他平日里闯荡江湖,和社会上各个不同的群体都有着紧密的往来联系,因而他所能利用的资源相当丰富。要知道啊,太平天国的核心领导阶层,主要就是来自两广地区的客家人呢,所以石达开在这样的群体基础下,凭借自身经历,拥有诸多可利用资源也就不足为奇了。

要知道,石达开其实是个读书人呢。对于那所谓的拜上帝教,他压根就不相信。而且呢,他和韦昌辉在这方面很相似,都属于典型的理性派人物哦。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冯云山为了能达到某种目的,就想着去拉拢石达开呢。他为此可是下了不少功夫哦,就如同历史上著名的“三顾茅庐”那般用心。那他为啥要这么做?其实就是希望能够借助石达开的力量,去和杨秀清、萧朝贵形成一种抗衡的态势。

冯云山的眼光确实不错,石达开在太平天国的发展历程中,真的起到了“羽翼天朝”的重要作用呢。而且呢,在石达开还没有选择单干之前,一直都是发挥着这样的作用哦。你知道吗?石达开在太平天国的局势当中,第一个与之形成抗衡态势的对象,就是被称为天兄的萧朝贵呢。

在紫荆山那段时期,石达开老是带着人跟当地的团练发生冲突呢。这时候,萧朝贵也会过来帮忙助阵。不过呢,石达开对于萧朝贵搞的那个天兄下凡的事儿心里可反感得很,而且萧朝贵的好些做法,石达开也都不认同。就因为这些,他俩之间的矛盾可深啦,闹得挺僵的呢。

在1852年的时候,萧朝贵带领着足足2000人的精兵队伍,向着长沙奔袭而去。可没想到的是,在这次行动中,萧朝贵于天心阁不幸阵亡了。这萧朝贵呢,在太平天国里那可是有着重要地位的,他被尊为“天兄”,他这一殒命,局势可就发生了变化。这时候,杨秀清瞅准了这个时机,他心里盘算着要对萧朝贵所代表的西王势力以及和西王关系密切的同盟者北王韦昌辉进行打击。那他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呢,就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去拉拢石达开,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扩充自己的势力呢。

石达开当时可是掌握着兵权呢,他带领着军队成功渡过了湘江。在橘子洲这个地方,和向荣的军队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结果石达开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以及手下将士们的英勇奋战,一举击败了向荣,就因为这一战,石达开一下子就声名远扬啦。而这之后呢,石达开并没有停下征战的脚步,继续在战场上奋勇拼杀。他带着军队一路攻克了不少重要的地方,先是拿下了岳州,接着又顺利攻占了益阳,随后武昌也被收入囊中,之后又接连攻克了九江、安庆等城市,最后连南京也被他成功拿下了。随着这一次次战役的胜利,石达开的威望那可是不断地高涨,在军队以及民众当中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了。

翼王石达开被尊称为“五千岁”,这里面有着“羽翼天朝”的寓意呢。在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以后,石达开实实在在地发挥出了“羽翼”太平天国的重要作用。他率领军队转战在各地,在此过程中,还积极地建立起了根据地,大力发展当地的经济。也正是因为石达开的这些努力和贡献,使得太平天国在那段时期发展到了极盛的状态。

另外呢,石达开进行了东征西讨的诸多战事,多次成功挽救太平天国所处的艰难局势。就拿1855年来说吧,在这一年发生了湖口大捷。当时石达开率领太平军与湘军展开激烈战斗,并且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一举击败了湘军的主力部队。这一场胜利可太重要了,它把之前湘潭惨败之后一直笼罩在太平军头上的阴霾一下子就给扫光了呢。也正因如此,太平军士气大振,之后更是三次攻克了武昌城,使得西征行动顺利推进,就此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高潮阶段啦。

在1856年的时候,发生了一场意义重大的樟树镇战役。在这场战役里,太平军取得了大捷,成功地将曾国藩所率领的湘军主力给打垮了。凭借着这场胜利的势头,太平军乘胜追击,迅速包围了南昌城。当时的江西,总共有着八府四十七县的地域范围,而绝大部分,也就是除了南昌、广信等寥寥几座孤城之外,其余的地方都被太平天国收入囊中了。并且,就连南昌、广信这几座仅存的孤城,也都处在太平军分割包围的态势之下,形势对太平军极为有利。处在这样的局势当中,曾国藩的处境那可真是糟糕透顶,整个人都陷入到了深深的绝望之中。甚至可以说,他此刻的绝望程度,比起后来他遭遇祁门之围时还要更甚呢。

石达开心里有着一个明确的目标,那就是拿下整个江西地区,他想着通过这样的行动来好好巩固太平天国在上游的根据地呢。可就在这个时候,情况发生了变化,江南大营那边开始对南京发起进攻啦。这可不得了,南京对于太平天国来说那可是极为重要的地方。于是呢,杨秀清就做出了一个安排,他把石达开给调了回来。调回来之后呢,先是让石达开去攻打皖南地区。等石达开这边在皖南的行动有了一定进展之后,又安排石达开和秦日纲军团一起,去夹击向荣、张国梁所率领的队伍呢。这一仗打得可是相当漂亮,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他们一举就把江南大营给摧毁掉啦。而这一场大胜呢,也让太平天国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极为鼎盛的状态,在当时的局势中可以说是占据了非常有利的形势呢。

在太平天国时期,有这么一段历程值得一说。从湖口大捷开始,一直到成功摧毁江南大营,石达开就好似一位身带翅膀、勇猛无比的将领。他在太平天国的各个战线上奋力拼杀,那气势,那劲头,真的是全身心地在为天朝的稳固与发展而战呢。就是通过这一系列的征战行动,石达开凭借着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英勇无畏的表现,在太平军当中的威望那可是一路高涨。在众多太平军将士们的心目中,他已然成为了大家无比崇敬的战神一般的存在。而在清朝那边呢,石达开也因为他给清军造成的巨大压力和威胁,被视作是极为棘手的“劲敌”啦。

在李秀成所写的自述当中,清晰地提到了这样一件事:当时北王和翼王曾经暗中商议,决定要诛杀东王以及东王的兄弟三人,并且特别强调了除这几个人之外,其余的人都不可以过多地进行杀戮。然而,实际的情况却远远超出了原本商议的范围,最终竟然有2万多人因此丢掉了性命。再说那翼王石达开,他当时并没有按照预期的时间回到京城。这是因为他听闻了北王在京城大开杀戒,杀戮的人数众多,局面十分混乱。于是,石达开赶忙和曾锦谦、张遂谋一起连夜往京城赶回去,想要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并且试图去处理这混乱又严峻的局面。

天京事变这件事,其实很难去评判到底是谁对谁错呢。它其实是太平天国权力发展呈现出畸形状态后,必然会出现的一种结果哦。要知道,太平天国的模式和刘邦、朱元璋那种“独家经营”的模式可不一样。太平天国采用的是“合伙人模式”呢,像首义的那五王,他们可都是带着自己的“股份”来参加起义的哦。既然都有自己的“股份”,那就意味着他们每一个人都存在着对最高权力发起冲击、去争一争的可能性。

杨秀清心里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后,便将其付诸了实际行动,这可让洪秀全感受到了极大的压力。大家得清楚哦,在当时实行的军师负责制这种体制之下呢,洪秀全虽然身为天王,可实际上并没有多少真正能掌控的权力呢。要是让洪秀全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和杨秀清较劲儿、掰手腕的话,那结局肯定是输得一败涂地,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呢。

在通常的情形之下,要是君王心里盘算着要除掉那些权势过重的大臣,那最为妥当的办法呢,就是去依靠宫廷里面的禁卫军,或者是京师的卫队。为啥要这样做呢?因为得尽量避免让地方上的兵马进到京城来。只有把可能发生变故的这个范围死死地控制在朝廷内部,才好处理后续的事情嘛。要是万一让外地的诸侯带着他们的兵马浩浩荡荡地进了京城,那可就不得了啦,到时候不乱成一锅粥才怪呢,各种难以预料的混乱局面肯定就会接踵而至啦。

陈平与周勃成功平定了“诸吕之乱”,而李世民也发动了玄武门之变,这两件事在历史上都颇为有名。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极为迅速地完成了权力的交接过程,并且在此过程中并没有引发大规模的混乱局面。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其实原因不难理解。无论是陈平、周勃主导的平定“诸吕之乱”一事,还是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这些事件的发生范围基本都仅仅局限在京师地区,并没有对地方产生什么波及和影响。所以,也就能够较为平稳快速地实现权力交接,而没有导致那种天下大乱的糟糕情况出现啦。

西晋时期发生了著名的八王之乱,那这八王之乱为啥会让天下陷入大乱,局势完全失控了呢?事情是这样的,一开始贾南风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借助外地诸侯的兵马去对付杨骏、司马亮以及卫瓘等人。在这之后呢,她又把太子司马遹给杀了。这下可就捅了马蜂窝了,外地诸侯们便以此为契机,继续纷纷进入京城。他们还以讨伐司马伦作为理由,就这样,各方势力陷入了一场大规模的混战之中,最终导致天下大乱,局势完全失去了控制。

咱们来聊聊北魏和东汉这两段历史啊。先说北魏吧,北魏时期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河阴之变,这之后北魏还分成了东魏和西魏,那这是为啥呢?原来当时北魏的明帝,他对付不了太后,没办法了,就想着借助尔朱荣的兵马力量,让尔朱荣带兵进入京城来帮忙,也就是所谓的勤王啦。可没想到啊,就因为这么个举动,北魏可就出大问题了,从此就走上了下坡路,栽了个大跟头。再看看东汉时期呢,也有类似的情况哦。那时候有何进和袁绍这两个人,他们也是做出了一个影响很大的决定呢。他们非要让董卓带着兵进入京城,结果呢,这东汉就乱了套啦,局势一下子变得不可收拾,到最后也就只能分裂成三国啦。这两段历史啊,还真有些相似之处呢,都是因为让外部势力入京,结果把国家局势给彻底改变了。

洪秀全可是太平天国的君王,像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八王之乱、河阴之变、董卓之乱这些事儿,按说他应该是知晓的。那知晓了又能如何呢?要知道啊,当时京师的卫队,那可都是杨秀清的人马。洪秀全呢,他能够调遣得动的仅仅只有天王府里的那些“女兵”罢了,就这点力量,和东王杨秀清相比,那根本就不是人家的对手。

洪秀全仅仅靠着在京师的那些“女兵”,是没办法把杨秀清给消灭掉的。所以呢,他就只能去借助北王韦昌辉以及翼王石达开从外地带来的勤王军队啦。韦昌辉和石达开可都是那种典型的实力派人物哦,他们家族的背景相当雄厚呢。而且,他们也一直看不惯杨秀清老是搞“天父下凡”那一套,心里头早就有想法啦。所以呢,当洪秀全有需要的时候,他们自然就很乐意站出来支持天王,去把东王给灭掉咯。

当时想借助外地勤王军来处理相关事宜,可最终的结果其实是不难预料的。李秀成曾提出“杀兄弟三人,其余皆不得多杀”这样的协议,然而呢,这个协议根本就没办法得到切实的遵守。要知道,洪秀全、韦昌辉、石达开他们几个人呢,都有着各自的心思,都想着要去接管杨秀清手中的权力,好去填补天京事变之后出现的权力真空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天京事变自然就只能一步步朝着扩大化的态势去发展了,局面变得愈发难以控制起来。

在那一场激烈又混乱的争斗过程当中啊,先是韦昌辉对杨秀清痛下杀手,把杨秀清给杀害了。这之后呢,洪秀全和石达开两人联合起来,又把韦昌辉给除掉了。接着石达开回到京城,还把燕王秦日纲以及佐天侯陈承瑢也给杀了。经过这一系列的变故之后,洪秀全对石达开心里头就不太满意了,于是呢,他就册封了自己那两位才能不怎么样的兄长,分别封为安王和福王,想用这样的方式来对石达开起到一种制衡的作用呢。

石达开心里头是颇有不满情绪的。为啥呢?一方面,他对当时的“安福”那一套很是看不惯;另一方面呢,他一直也没能获得军师这样重要的头衔。在这样的情况下,到了1857年5月的时候,石达开就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那就是选择带着兵离开原来的阵营外出闯荡啦。他率领着多达10万的兵马,就此开启了属于自己的一番创业历程。你看,这被称作翼王的石达开,终究还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要飞走,去开辟属于自己的新天地咯。

石达开选择单干这件事,真的可以说是一大失误呢。要知道,太平天国在经历了天京事变之后,那可是大伤元气,整体的状况变得很糟糕。人心惶惶,一点儿也不稳定,而且原本那些能征善战的精兵悍将也都损失得极为惨重。在这样的情况下,石达开一旦决定脱离太平天国,想要在外面真正地站稳脚跟,那就非得打赢好几场大规模的战役不可,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让太平军重新振作起来,恢复以往的斗志呢。

那么,石达开能不能做到某件事呢?答案是做不到哦。石达开其实也努力尝试着去进行了好几次大战呢,可结果都不太好,每一次都是以失败而收场,到最后连主力部队都差不多损失就拿衢州之战和宝庆之战来说吧,在这两场战斗当中,石达开那可是拼尽了全力,把自己手头所有的兵马都一股脑儿地压上去了,满心希望能打个胜仗呢,然而最终还是输掉了战斗。为啥会这样呢?其实就是因为他压根儿就不具备取得胜利的条件,没有那个能让他赢得胜利的资本呐。

石达开最后失败了,那他为啥会失败呢?很多人都认为啊,石达开就像流寇一样,没有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根据地,所以才打不赢仗。不过呢,这种说法可不一定就是对的。为啥这么说呢?大家看啊,在太平天国灭亡之后,赖文光联合了捻军一起作战。他们其实也是采取类似流寇的作战方式呢,而且还得面对清军的主力部队对他们进行围剿。可即便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他们却能连连取得胜利呢。比如说邓州之战、鲁阳之战、高楼寨之战、京山之战、灞桥之战等等这些战斗,他们在其中好几次都把清军给全部消灭了。这就说明,没有根据地、类似流寇作战不一定就注定会失败,所以说石达开失败单纯归咎于他是流寇、没根据地,不一定准确呢。

在1859年的时候发生了宝庆之战,石达开在这场战役里依旧采用了“围点打援”的战术打法。说起来呢,之前衢州之战其实已经有过相关的经验教训了,可这次他并没有汲取过来。结果呢,在宝庆之战中就出状况啦,他被刘长佑给反制住了,而且还被一路追赶,一直被追到了广西境内呢。到了1860年,又出现了新的情况哦。傅忠信、谭体元、彭大顺等所带领的部队,一个接一个地从翼王石达开这儿脱离出去啦。他们先后离开的时候,还带走了多达20万的杂牌军。这么一来,石达开的处境就变得很艰难了,差一点儿就成了孤孤单单一个人啦。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有足足20万的杂牌军,而且还有70多位将领一同向北进发,在这样的局面下,石达开所面临的形势可以说败局已然是注定了的。你想啊,这么庞大的一支队伍,一旦出现状况,那可不好把控。果不其然,之后就出现了将士们纷纷选择离开的情况。而石达开呢,面对这种局面,他是既没有能力去阻止这些将士们的离去,也实在是找不到什么合适的理由去阻拦。没办法,最后就只能随着那些离开的将士们一起走了。在这个时候啊,石达开内心的那种孤独感以及深深的无奈之情,简直是无法言表。说来也巧,这一幕仿佛就像是3年前洪秀全所经历过的那样,如今石达开也尝到了那种滋味喽。

要知道,石达开对此情况是根本没办法阻止的,因为那时他的威望已经低到了极点,几乎可以说是跌落谷底了。就拿翼王石达开的首席谋士张遂谋来说吧,他为了阻拦士兵们离开,采取了一些行动,结果直接就引发了兵变呢。这一下可不得了,张遂谋吓得只能落荒而逃,而且从那以后,他就再也不敢回来了。从这样的情形来看啊,要是石达开非要凭借武力去阻止士兵们离开的话,那估计他会是第一个被解决掉的,很可能就死在自己人的手里头啦。

只见将士们纷纷离去,这场景让石达开满心灰冷,失望之情溢于言表。人们不禁会想,石达开此后还能不能再回来呢?要是他愿意向洪秀全低头服软的话,那作为翼王的他是不是还能重新参与辅佐政务之事呢?实际上啊,答案是否定的。石达开心里很清楚,彼时陈玉成和李秀成已然崛起,他们在战场上不断取得胜利,屡次击败清军的精锐部队。在这种情况下,石达开心里琢磨着,自己要是真的回去了,又该以怎样的姿态去面对他们二人呢?

在1860年的时候,石达开这位曾经有着赫赫威名的翼王五千岁,就如同一只断了翅膀的鸟儿一般,陷入到了人生的低谷之中呢。当时的他,心里头萌生出了一个想法,那就是干脆隐居到山林里面去,从此不再过问这世间的纷纷扰扰,就这么平平淡淡地度过自己的余生算了。可事情哪有那么简单,清军一直在对他穷追不舍呢,根本就不会轻易放过他。没办法,石达开被逼得只能继续向前“闯”,继续在这艰难的处境中挣扎前行。最后呢,在大渡河那里遭遇了兵败的厄运,而他自己也没能逃过悲惨的命运,被清军抓了去,遭受了凌迟这样残酷的刑罚,最终丢掉了性命。

翼王石达开,其封号有着“羽翼天朝”的寓意,洪秀全与冯云山对他可是寄予了深切的厚望。在太平天国初期的时候呢,石达开确实很好地履行了身为翼王的职责。他率领着军队四处征战,东边去打仗,西边也去讨伐敌人,不辞辛劳地为捍卫太平天国的江山而拼尽全力,在那段时期可以说是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呢。然而,世事难料,石达开最后还是走上了另一条道路。他就如同要振翅高飞一般,选择了离开太平天国,心里头想着要去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一片江山。只是很可惜,最终他并没有能够实现这样的愿望呢。

0 阅读:8
慕卿容

慕卿容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