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法”GBC8.KT:我军曾装备过的一款法式军用卡车

猴大爷聊历史 2024-09-04 18:05:01

1950年代,我军在加快正规化建设的进程中,遇到了诸多问题。其中在轮式车辆方面,当时我军装备的要么是过去战争年代缴获的美国吉姆西CCKW 353型、斯蒂庞克US6型,要么就是建国后从前苏联引进的生产的解放CA30型。这些车辆拉122毫米及以下的火炮还可以,但是像130、152这种大口径火炮就有些力不从心。

像59式130加农炮,行军状态下重量达到8.45吨,前边说的那些6×6驱动的车辆根本就拉不动,发动机功率太低。对此,我国只能从前苏联进口履带式牵引车,即便是后来仿制成功了60式中型履带牵引车,但是这种牵引车速度慢,耗油大,履带对公路损坏严重,影响和限制了我军大口径炮兵的机动。

由于缺少轮式重型牵引车,导致在仿制成功苏制130毫米加农炮后,更大口径的152毫米加农榴弹炮仿制工作迫暂缓。

正当一筹莫展之时,事情却迎来了转机!

当时一机部责成汽车局组织重型汽车考察团到国外考察,准备引进重型越野车制造技术。此时的国外,能够向中国提供重型越野车的只有法国,英国只生产普通越野车,意大利菲亚特汽车公司只生产小轿车和轻型车,美国即使有,在当时的那种环境下也不可能提供。

法国当时能够生产重型越野车的公司名叫贝利埃(Berliet),1959年中国代表团访问摩洛哥时,曾参观了该公司在当地的汽车制造厂,该厂可生产中型、重型卡车及大客车,均为我国急需的车型。

后来,1963年12月13日至1964年2月5日,周总理访问非洲十国期间,再次专门参观了Berliet公司在摩洛哥工厂。

就在周总理出访期间,1964年1月27日中法建交!

这件被外国媒体称为“外交核爆炸”的重大事件,为Berliet公司与中国的合作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1964年8月,一机部拿出了《引进法国贝利埃GBU15、GLM、T25、TCO等四个车型技术的意见》。之后,双方进行谈判,最终我们以860万美元引进贝利埃GCH(6吨6×6军用越野车)、GLM(15吨6×6自卸车)、T25(25吨4×2矿用自卸车)、TCO(50吨6×6牵引车)四种车型,如果算上贝利埃公司应中方要求,帮助中国从西欧6国购买生产贝利埃汽车所必需的生产、检测设备的费用,总费用将达到1460万美元。

1965年6月3日,中法签订《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和法国贝利埃汽车公司就四款贝利埃重型汽车技术专利转让合同》,合同规定贝利埃公司向中国转让GCH、GLM、T25、TBO等四个基本车型和配套的三种发动机制造技术。

为了抓住对华贸易窗口,时任贝利埃公司总裁的保罗.贝利埃更是携众多工业产品出席了1965年在北京展览馆举行了法国工业展览会(11月22日-12月4日 )。

而本文的主角“GBC8.KT”型就是在那个时期进入中国的。

GBC8.KT型全重8370公斤,有效载重4吨,车宽2.4米,车长7.28米,车高3.18米,底盘中部分动器下方离地间隙500毫米,后桥减速器壳体下方离地间隙284毫米,最大涉水深度1.2米,最大爬坡度50度。轮胎为六条尺寸为12.00-20三角轮胎,均为单胎形式。

整车从前往后依次是发动机舱、驾驶室和车厢,其中最前方的厚重保险杠为槽钢制作,拖车环连接车架位于保险杠靠近中部左右两端,保险杠侧方带有简易脚踏板,保险杠两侧内置防空灯。前脸中网有贝利埃的LOGO。机舱盖前置开启,便于驾驶员后期维护,两侧翼子板上装有转向灯。

驾驶室采取开放式、可拆卸软顶设计,可乘3人,适应性好,改装性能强;配有风暖系统,但只有在发动机启动后才能使用,不太适合我国北方冬季寒冷地区;方向盘采用液压助力系统,驾驶员操作轻便灵活,驾驶舒适性优于同期国产军用卡车;驾驶室仪表盘装有气压、油量、时速、转速表等基本仪表,布置紧凑;前部风挡玻璃可90°向前折叠。车厢为全金属结构,其上设置有可拆卸车篷,能容纳20名全副武装士兵。备胎支架和200升容积油箱分别设置在底盘两侧紧挨驾驶室左右位置,其中备胎支架装有备胎1条,更换轮胎时通过侧面手摇式拨杆操作,十分方便。

GBC8.KT的动力系统为一台排量7.90升的MK520型直列五缸多燃料发动机(这一技术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在世界军用车行业流行。所谓多燃料发动机,就是可以使用柴油、汽油、煤油甚至植物油等多种燃料的发动机,作为军车可有效提高车辆战备性能,不足之处是有时会导致功率严重下降),气缸规格为120×140毫米,2150转/分时功率162马力,油箱容积200升,一次加油行程500公里,最高时速80公里,平均油耗为百公里36升。采用采埃孚ZFS6-55型变速箱,有六个前进挡和一个倒挡,最大输入扭矩550N.m。分动箱为HWT2030型,驱动模式为分时6×6。转向机构采用FDXS17 型循迹球转向器,带有高低压管路的液压助力机构。

GBC8.KT型进入中国后,主要在炮兵部队服役,用于牵引多种榴弹炮、加农炮和高射炮。在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和其后历时多年的边界轮战,还有1981年的华北大演习后的阅兵仪式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除了轮胎窄点,在雷雨天气,容易打滑之外,其出色的性能,给当年驾驶过它的汽车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军战士戏称它为“小法”或“吉比西”。

“小法”一直服役到上世纪90年代末才退役,凡是开过它的人,都对它有一种特殊的情怀,至今不能忘记!

2 阅读:86

猴大爷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