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投稿】我是小红(化名),我找了个二婚老公叫老李(化名),今年46岁。他身高180,体重却有260多斤。他喜欢吃荤不吃素,尤其热衷于肥肉。每晚当他在家里睡觉的这时,那阵阵的呼噜声都让我担心。更让我惊恐的是他有时候呼吸经常会停住。
老李想有一个自己的孩子,但我们虽然尝试了几次,都未能如愿。这让他非常苦恼,最终导致他沉溺于酒精。一天,他喝了两瓶白酒后才睡觉,我忧心地看着他醉熏熏地躺在床上,呼噜声时有时无。第二天一早,我试探着他的鼻息,好像没有呼吸,完全叫不醒了。我惊慌失措,立即拨打了急救电话。医院的医生抢救后告诉我,他已经猝死了。
我想到了老李的身体习惯,他每天沉迷于肥肉,于是依赖酒精,他的生活完全是在逆着中医的建议走。他之前看过中医,说他“体内痰湿过重”,但他放弃不了美食,减肥也完全坚持不下去几天。如果他能遵循中医的建议,改变他的饮食习惯,坚持运动,他还能健康地陪在我身边。
打呼噜,或者医学上所称的呼吸病,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状况,但也可能是严重健康问题的信号,如睡眠呼吸暂停症。从西医角度来看,打呼噜可能是由于喉部被切除然而,中医对此有不同的观点,认为打呼噜是因为体内痰湿过重。那么,如何调理这种调理呢?
中医认为,痰湿是由于脾胃功能不健全,不能正常运化水湿,形成的病理产物。 脾为“后天之本”,是人体各种营养物质生成和布的主要器官,它能健康运转与身体的整体健康密切相关。而湿则易伤脾,湿性粘滞,阻气机,久而久之,脾失健运,病而生痰,痰则更伤脾,形成循环。这样的体质常表现为消化不良、水肿、胸闷、口苦、沉重感,甚至打呼噜。
改善打呼噜症状,我们需要从调理脾胃,祛除痰化湿入手。打呼噜症状的出现往往与身体内部的一些问题密切相关,比如胃肠功能异常、体内湿热过重等。因此,想要改善打呼噜症状,我们需要从调理脾胃,祛除痰化湿入手。这也是中医学的基本观点,它认为人体内的疾病往往与脾胃功能有着密切关系。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的饮食习惯对打呼噜症状的改善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应该避免吃过于油腻、热性、生冷的食物。这些食物可能加重体内湿热,进一步影响脾胃功能,加重打呼噜症状。因此,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适量摄入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帮助身体顺利排毒,减少湿热的积聚。
要适当控制饮食的数量和频率。过度饮食会增加胃肠的负担,导致脾胃功能下降,从而影响睡眠,加重打呼噜症状。饮食应以饱和度七分为宜,不应贪吃过饱,也要避免过度节食。在饮食频率上,应保持规律,避免暴饮暴食。
晚餐尽量要提前,并且应避免沉重的食物。由于夜间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较慢,晚餐过晚或者食物过重都会影响胃肠的消化功能,增加胃肠负担,进一步引发或者加重打呼噜症状。最好在睡前三小时完成晚餐,并且晚餐以蔬菜和粗粮为主,尽量避免油腻和刺激性强的食物。
平时要注意多喝水,保持良好的水分平衡,有助于祛除体内的湿气。但是避免在睡前大量饮水,以防影响睡眠质量,增加打呼噜的风险。
除了饮食,生活方式也很重要。要保持远程运动,可以选择散步、瑜伽、太极等形式,这有助于改善脾胃功能,提高体质。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晚睡、熬夜,这有利于身体的自我修复。
中医治疗打呼噜,还有很多具体的方法,如针灸、拔罐、艾灸等。这些都是针对具体情况,各地医生评选后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可以。针灸帮助疏通经络,调节气血,除湿气;拔罐可以帮助改善血液循环,排除痰湿;艾灸则可以温经通络,调节和气血。
药物治疗也是重要的一环。常用的中药有陈皮、半夏、苡仁、茯苓等,这些药物能健脾化湿、消痰止噎。但中药的使用需要按照医生的说明书,不能随意使用。
从中医角度来看,打呼噜是体内痰湿过重的表现,需要我们通过调理脾胃,改善饮食习惯,适当运动,甚至针灸、拔罐等方法来进行调理。同时我们也应该时刻关注身体的疾病变化,及时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