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成为北约成员国,瑞典就驱逐中国记者,我方提出严正警告

世界解天下 2024-04-13 02:17:46

我们都知道瑞典之前是中立国,可在3月7日,中立了200多年的北欧国家瑞典,却正式成为最新的北约成员国。然而,就在瑞典刚加入北约1个月后,突然对中国下手,驱逐一名我方记者,我方大使馆也对此事做出了警告回应。那瑞典为什么退出中立国!干嘛要驱逐中国的记者?又为什么一直对我们都不太友好?

瑞典曾是中立国,为何加入北约?

瑞典东临波罗的海和芬兰,西邻挪威,南界丹麦,北面是北极圈。瑞典总面积约为450,00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55大的国家,也是欧洲第三大国家。瑞典的地形主要分为三大部分:高原,平原和山地。北部和西部地区以山地和高原为主,中部是丘陵和湖泊区域,南部则主要是平原地带。

截至2023年,瑞典的总人口约为1030万人,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南部的城市和沿海地区。斯德哥尔摩、哥德堡和马尔默是瑞典人口最稠密的三个城市,其中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大都市区人口已经超过了200万。

瑞典曾是一个强大的帝国,其版图一度横跨波罗的海地区,是北欧的霸主。然而,随着北方战争的结束,瑞典终究败给了俄罗斯等国的联合军,失去了大片领土,其国力也大大削弱。从此,瑞典的国际地位开始走向衰落。经此一役,瑞典开始认识到,作为一个国土面积和人口都不算庞大的国家,通过战争来扩张和维护国家利益的做法不再现实,需要寻找新的生存与发展之道。

当时的欧洲,帝国主义争霸战不断,瑞典通过其深厚的外交手腕与策略,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国家策略——中立。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虽然瑞典被纳粹德国和盟军所威胁,但通过精妙的外交和一系列策略,瑞典成功地维持了自己的中立,既未被德国占领,也没有直接参与到战事中去。

那么,瑞典为何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坚守中立,又为何重新选择立场呢?

自冷战结束、苏联解体、欧盟一体化加速以来,国际战略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回顾17至19世纪的北欧历史,瑞典与俄罗斯之间发生过多次冲突,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1700年至1721年的北方战争,瑞典最终失去了大片领土。1809年的芬兰战争后,瑞典更是失去了芬兰这块重要领土。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自欧盟成立后,瑞典与欧盟国家的经济联系日趋紧密。瑞典虽然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但面对如今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若要保障自身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害,必须寻求强有力的安全保障。因此,加入经济及军事实力都较为强大的北约,对瑞典来说无疑是一个明智之举。

2022年2月,随着俄乌冲突的爆发,全世界目睹了地缘政治张力的急剧升级。瑞典地处北欧,近邻俄罗斯,担忧自身安全受到威胁,加之北约作为一股强大的军事力量,能够为成员国提供相对可靠的安全保障,这促使瑞典政府重新思考其长久以来的军事中立政策。

我们与瑞典的恩怨

对于许多中国的互联网用户而言,作为北欧的一个较小国家,瑞典平时可能并不引人注目。然而,一提到快时尚品牌H&M,众多网友或许会立刻想到一些共鸣的议题,特别是在之前的“新疆棉花”风波中,这个来自瑞典的公司显得尤为突出。

在2021年,瑞典的服装企业H&M通过其官方网络平台,声称中国新疆地区存在的人权争议,并宣布拒绝采用新疆生产的棉花,这一做法被视为干预中国的内部事务,一边吃着中国的饭,一边砸着中国的碗。

随着H&M的声明发布,中国民众开始主动抵制这一侮辱中国的品牌。面对收益的明显下跌,瑞典方面开始采取一些被认为是不讲理的反应措施。还有大概五年前,有个名为“瑞典新闻”的节目单元播放了一个专门侮辱中国的节目,向瑞典观众传播了很多关于中国的假信息。

在加入北约一个月之后,该国又突然驱逐我国一名记者,声称她威胁到了国家的安全,并对其进行了指控。据瑞典的电视报道,该女性在未公开其消息来源的情况下,在自己的网站上发布了一篇文章。报道还指出,她收到了来自与中国大使馆有关的付款。此外,当中国代表团访问瑞典时,她不仅接待了他们,还促成了他们与瑞典政府官员的会晤。

根据报道,这位57岁的记者已经在瑞典定居了将近20年。令人疑惑的是,在瑞典刚刚加入北约成为新成员后,就会出现这样的事情?针对此事,我国在瑞典的大使馆于同日发表声明,指出“瑞典需确保中国公民享有其合法的权益”,并对无根据的对华诋毁与贬损表示反对,同时明确指出无论采取何种行动,都无法阻碍我们的成长与前行。

有必要指出是,在瑞典决定申请加盟北约的前一个多月,该国的安全机构曾公开表示,中国、俄罗斯以及伊朗是对该国安全构成最大威胁的国家。观察其一系列行为可以推断,瑞典的这一系列行动很可能是为了融入北约并赢得西方世界的认可,采取了一种策略,这并不完全是基于实际情况作出的决策。

瑞典仇华的由来

18世纪的欧洲,正处在社会大变革和科学革命的时期。瑞典,作为当时欧洲的一个重要国家,自然也受到了这股潮流的影响。在这一时期,对外的探索和贸易成为了欧洲各国共同的目标。中国,作为一个遥远而神秘的东方国家,自然吸引了包括瑞典在内的欧洲国家的目光。

需要指出的是,18世纪的瑞典人对中国的看法,并非一开始就充满敌意。事实上,当时的瑞典人对中国文化持有一定程度的好奇和尊重。瑞典东印度公司的成立,正是为了加强与中国等东方国家的贸易联系。早期的交流多集中在贸易和文化领域,双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着相对和平的关系。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两国社会发展路径的分化,瑞典和中国之间的意识形态差异开始显现。特别是进入19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瑞典的社会思想也随之发生变化。相比之下,中国则走上了一条不同的发展道路,尤其是在1949年我国成立之后,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更是与西方的资本主义体系形成了鲜明的对立。

在冷战期间,世界被分为了两大阵营,瑞典虽然表面上保持中立,但在许多问题上更倾向于西方阵营。苏联解体后,瑞典与其他西方国家一样,面对新兴崛起的中国,心态复杂。在一些人看来,中国的快速发展和与西方不同的政治制度,似乎对西方构成了威胁。因此,基于对立的意识形态和对未知的恐惧,瑞典社会中对我们的敌意和误解逐渐加深。

还有,鉴于在《北约2022战略蓝图》中,中国被认定为挑战西方的利益、安全与价值,这意味着瑞典若加入北约,其对中国的政策和立场可能会紧密遵循该联盟的方针,从而改变其先前的对华策略。

资料来源:北约新成员国驱逐中国记者,引起外界高度关注,我方提出警告回应 马克观察

0 阅读:0

世界解天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