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6月9日晚,莫迪在首都新德里的总统府参加宣誓就职仪式。来自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毛里求斯以及塞舌尔的领导人出席了他的就职仪式。这一举动符合现政府的“邻国优先”政策,重点关注印度洋国家。
印度是联邦制国家,议会实行两院制,分为联邦院(议会上院)和人民院(议会下院)。人民院共545个席位,其中543个席位由选民投出,其余2个议席由总统任命。莫迪所在的印人党最终赢得240个席位,远低于人民院272席的过半门槛,所以执政党虽然赢了,但必须联合盟友才能组阁。而国大党取得了自2014年以来的最佳表现,以99个席位成为反对派阵营中最大的单一政党。
这样的结果从选票中也能预测到。2014年,莫迪曾以37.2万票的较大优势取得胜利。这一优势在2019年的选举中更为显著,达到48万票。然而此次选举,他的优势出乎意料降至15.2万票,体现出印度选民情绪的重大转变。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的长期执政为现代印度奠定了基础,而莫迪在政治生涯和影响力方面完全碾压以尼赫鲁为代表的印度历代政治领袖,直逼鼎盛时期的圣雄甘地。
从抛弃新婚妻子,到冷血政客
莫迪出生在印度的一个贫困小镇,家里没有什么固定的收入来源,全靠着父亲卖茶养活全家。出生卑微,很多人选择用劳力填饱肚子,而不是用知识改变命运。莫迪从小就自命不凡,他不甘心继承父亲的茶摊,虽然在学习方面并不出色,但莫迪热衷于各种课外活动,8岁接触印度教组织,10岁加入国民志愿者联盟(Rashtriya Swayamsevak Sangh,简称RSS),甚至还当上了班干部。莫迪想考军官学校,老父亲说什么也不同意,家里有六个孩子要养,哪有什么闲钱供莫迪去读军校?
父亲想用婚姻拴住莫迪的心,莫迪就跟父母大吵一架,抛弃了自己新婚的妻子,逃离了捆住他的小镇。莫迪辗转来到叔叔开的餐厅,在那里打工赚钱。攒下一点钱后,莫迪决定自己创业。毕竟家里是卖茶的,自己也没什么特长,索性支了个茶摊,练练胆子。就当莫迪以为自己会这样过完一生的时候,之前国民志愿者同盟的朋友找到了他,邀请他再次加入这个组织。RSS成立于1925年,创始人为K•B•海德戈瓦。是印度独立运动中的激进派别,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仇视莫卧儿帝国及伊斯兰教。所有成员严格统一着装:白色上衣,黄色短裤,头戴黑色小帽,橘黄色三角形旗为该组织的标志。
1948年2月,RSS成员南度蓝姆·高德西刺杀了“圣雄”甘地。该组织随即被列为非法组织。RSS后与政府达成协议,保证今后不介入政治斗争,只从事宗教和文化活动,才又恢复了合法地位。RSS长期主张以暴力手段实践政治目的,成员除了瑜伽以外,还要练习竹杖,匕首等武术,其“制服”也是模仿英国殖民时期印度警察的服装。
1951年,RSS的一个分支组成了印度民族联盟(Bharatiya Jana Sangh),发展为如今的印度执政党印度人民党。 由于RSS不赞成成员结婚,如果莫迪承认自己的婚姻,就意味着给自己的政治前途画上句号。上世纪70年代,莫迪前往喜马拉雅山朝圣后,就再也没有回到妻子身边。尽管如此,妻子贾索达班并未心生怨恨,相反,她一直是莫迪的狂热“粉丝”,关注一切有关莫迪的消息。在她看来,莫迪的逃婚归因于“命运的安排和不好的时代”,“在那种情况下,他必须说谎,不承认我”。
莫迪17岁逃婚离家,从未回家看过自己的母亲,即使后来他当上了总理,搬进了首都新德里宽敞的总理官邸,也从未给过母亲一分钱赡养费。一次电视采访中,记者问为何从不给母亲赡养费?莫迪回答:“我从不给母亲赡养费,但她会给我钱,每次都会给我一些sawa rupaye(即零花钱,约合1毛2分钱人民币)。她从不期望从我这里得到什么好处,我也从不把政府的公款花在家庭上。”
莫迪一开始只是RSS当地领导者干些打扫、洗涮的杂活,不过有主见而且口才出众的莫迪很快脱颖而出,成为一名得力的组织者。莫迪有了一定的能力之后,并没有忘记自己读大学的愿望。后来他不仅拿到了德里大学政治学的学士学位,还拿到了古吉拉特大学的硕士学位。硕士毕业之后,莫迪加入了印度人民党。到1995年的时候,莫迪已经成功当上了印度人民党的全国秘书长。2002年,他成为了古吉拉特邦的首席部长,开启了政治生涯。
莫迪上任短短四个月,一桩轰动整个印度的惨案发生了。一直以来,印度教徒与穆斯林之间的矛盾就比较激烈。这一次因为印度教寺庙选址的问题再次引发冲突,穆斯林直接火烧印度教徒的火车。有59个生命被困在里边,他们就这样被大火活活烧死。印度教徒的做法比穆斯林还要狠,他们不仅砸了穆斯林的店铺,还对很多无辜的群众下毒手,甚至还抬着他们的尸体招摇过市。莫迪身为首席部长,对这桩惨案置之不理,有纵容印度教徒的嫌疑,直到中央政府出手之后,莫迪才站出来平息事件。
也许和其年少时的卖茶经历有关,莫迪是一名重商主义者。他在发展古吉拉特邦经济上执行“广东政策”,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制造商提供便利条件,提升工业能力,这极大刺激了外资企业与制造业的兴起,经济突飞猛进的古吉拉特邦也被称为“印度广东”。无论是操盘印度十年经济的辛格总理,还是大打经济补贴牌的国大党候选人拉胡尔·甘地,虽然让民众短时尝到了些甜头,但最终导致的物价上涨,反而让民众的生活更加艰难。去国大党执政的十年里,印度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掉了一半,从高峰期的10%降为5%。从2001年来,在莫迪担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的13年中,古吉拉特邦GDP增加了近两倍,增长率高达11%。总结古吉拉特邦时期的“莫迪经济学”,本质的内容是,只要莫迪点了头,就意味着这事儿就成了。2014年,莫迪以压倒性优势当选印度总理,成为了百姓心中的“救世主”。
成也莫迪,败也莫迪
自古以来,印度就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存在:政治上、印度邦国林立,即便偶有大一统政权将南亚次大陆强势整合,但也不过就昙花一现;人文结构上,印度国内民族构成也比较复杂,作为主体民族的印度斯坦族,只占全国人口的不到五成,甚至作为主体土著语言的印地语,也只有不到半数印度人可以使用,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程度反倒不如作为外来语种的英语。低效、腐败和繁文缛节几乎是印度政府的代名词。莫迪在当选了印度总理之后,他开始把治理古吉拉特邦的方法运用到全国各地,让印度的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久而久之,莫迪在印度人民心中也成为了神一般的存在,主导着政府的方方面面。
印度一直没有实现现代化,所以保留了大量的农业和手工业残余。农业和手工业(包括小型工业)通常都有明显的地域性,依托他们而形成的利益阶层,自然而然的倾向于地方保护,而商业和机械化大工业,出于对市场天然的渴求。除了改革,莫迪的另一面大旗就是民族主义,对内:是境内的穆斯林、廓尔喀以及东北部阿萨姆等少数族群;对外,则是指向巴基斯坦、中国等周边邻国。正常情况,民族主义拿来对外是最合适的。煽动对外矛盾还是有风险的,玩脱了就意味着战争。这仗要是打胜了还好(比如印度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中肢解了东巴基斯坦),要是打败了,政客是要付出代价的(比如尼赫鲁在1962中印战争后沦为国内外笑柄,不到两年就郁郁而终)。
民心似水、民动如烟。仅靠一张画饼忽悠,缺乏物质支撑民意,从来就是靠不住的。在改革成效大显,民众普遍受益之前,莫迪的所谓神坛,不过是一个空坛子,根本经不起风雨摧残。印度经济要发展,具体政策上有三个拦路:土地、劳工和税收。如果一个准备投资的企业,久久拿不到土地,招来的工人不合适无法辞退,生产的产品运到外地,过一个邦要交一次税,这个企业如何诞生和生存呢?
于征地法:印度要加速经济发展,必须先加强基础设施,修路架桥,建立科技园、工业园和100个智能城市等等,这都需要土地。而印度的土地是私有的,投资者必须与一个个私人去商谈。印度的民主是独立前英国人制订的,。转让土地不但要私人同意,还要政府批准,特别注明不得改变土地原来用途。印度有3/4的人口仍生活在农村,土地是他们的命根子,我管你把土地用来造芯片还是用来养猪,不拿钱来砸我就不卖!
关于劳工法:到印度设厂的外国投资者都知道,招工容易解雇难。1947年的法律规定100人以上的企业,如果要解雇人,必须经政府审批批准,而这个过程漫漫无尽期。1970年,100人的界线又下降到20人。有一个日本工厂想关闭,却因为不能解雇工人而白白耗着,资本家是欲哭无泪。劳工法从本意上看是保护劳工的,从道义上你也挑不出毛病,但不符合实际生产需求,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没有利润,资本家开厂做慈善的吗?过严的劳动法很难执行下去)。
关于统一税制:一个国家必须有一个统一税制才能保证整个国家是一个统一的市场,才能真正做到货畅其流。印度实行的是中央、邦和地方三级征税制度,这就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企业要把货从一个邦运到另一个邦或几个邦,就要留下一连串“买路钱”。国大党政府也提出过统一税制的议案,遭到了莫迪所在的印度人民党的反对。莫迪上台也要提出同样的议案,现在轮到国大党和其他一些政党的反对,抨击政府破坏宪法原则、只照顾大财团利益和趁机打击地方势力了。
当年在印度北方邦的城市密拉特,面对汹涌的“朝圣”人潮,莫迪高喊:“让印度再次伟大”!他发下大愿:“给穷人福利,给年轻人工作,给女性尊严!”
美利坚犹如一个张牙舞爪的八爪鱼,仍做着其它国家生产,美国人享受的千秋大梦。在中国不配合的前提下,一边想办法让印度替代中国初级代加工制造业的角色,一边在这个过渡期再拼命榨干中国最后一丝人口红利,一边绝不允许中国趁机升级到中高端制造业强国。随着实力的增长,国内民族主义高涨,印度大概已不满足于南亚老大的角色,可能会借美日澳的战略构想,借一个松散的“印太联盟”,决定把影响从印度洋扩展到太平洋,真正实现尼赫鲁“有声有色的大国”的梦想。
印人党之所以选举惨胜,是因为莫迪总理搞错了优先实现,未能解决失业、农民抗议和通胀激增等普通人关心的问题。怀抱大国雄心的印度,未来之路注定坎坷。问题是,占世界贫困人口1/3的约4亿人口,总默默地等待莫迪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