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传统市场流通的商品主要是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鸦片战争以后,侵略者的其他洋货纷纷涌进镇埠。洋布、洋缎、洋绉、洋纱、洋棉、洋糖、洋烟、洋火、洋碱、洋面、洋油、洋钉、洋锁、洋松等大量倾销,充斥着市场。洋行、买办商业兴起,民族资本在夹缝中求生存。
半世纪之前,面对那个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国家,太祖曾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几十年的苦干实干。
中国制造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49年至1977年的自我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从前苏联学习并建立起一整套工业体系。1956年7月14日,第一批12辆解放CA10型卡车下线,正式结束了“中国造不出汽车”的历史。
第二阶段是1978年至2000年的代工阶段。改革开放之后,“三来一补”合作模式兴起,中国制造自此起步。“三来一补”指的是“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补偿贸易”,本质是利用国内低成本优势,通过两头在外——原料在外、市场在外的业务模式,为国际企业代工,赚取基本加工费,形成了中国制造的初期形态。
第三阶段是2001年至2010年的全球化阶段。随着加入WTO,我国迅速融入全球大市场分享全球化红利。国内制造企业通过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让我国快速成为“世界工厂”。同时,我国通过扩大开放既快速推进了自身经济增长和工业化进程,又对全球产业链构建作出巨大贡献。国内优秀制造企业已开始走向全球,而机床、汽车等行业的国内大型制造企业也成功进行了国际并购。
第四阶段则是从2011年到现在,是中国制造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也是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阶段。如今,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形成了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老外到底能不能离开“中国制造”?
2004年圣诞节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经济新闻记者萨拉·邦焦尔尼在清点圣诞礼物时发现,39件圣诞礼物中有25件是“Made in China”。她的脑中突然闪过一个疯狂的想法,把“中国”(所有标着“中国制造”的塑料制品、棉制品和金属制品等)从家里请出去。
萨拉决定从2005年1月1日起,带领全家开始尝试一年不买中国货的生活,并把这段经历写成了一本畅销书《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书中记录,萨拉的几个孩子都处于长身体的阶段,需要经常更换衣物和鞋子。但拒绝了物美价廉的中国货后,她只能让四岁的儿子穿着单价68美元的意大利高级运动鞋(中国制造一般只要10美元)。
另外,玩具商店里也摆满了中国商品。结果,儿子朋友的生日宴使她的钱包越发变薄。因为,别人可以买中国的玩具作为礼物,而萨拉只能花大价钱买乐高作为儿子的礼物。
“抵制中国制造,意味着要不断安抚我愤愤不平、想要造反的老公,外加屡次让小儿子的心愿落空。想买些诸如生日蜡烛和鞋子一类的寻常物件,也成了分外折磨人的事情。要是有什么东西坏了,立刻会引发小型危机。”家具出了故障也无法修理。因为,不仅配件是中国产品,连维修的工具都是中国产的。不用中国产品也增加了家庭卫生的打扫难度,因为吸尘器里的过滤芯全是中国产品。
最终,在2006年的元旦,萨拉全家很高兴能与“中国制造”重修旧好。此书的结论是:“美国人完全无法摆脱中国制造,因此必须忍受的生活不便和代价真是太大了。”“我今后10年都不敢这么玩儿了!””
在融入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利用自身的优势,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投资客,一跃成为“世界工厂”,并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过去40年,全球80%的空调、90%的个人电脑、75%的太阳能电池板、70%的手机和63%的鞋子都产自中国。
离开“中国制造”,除非你喜欢在花园里种蔬菜,自己织衣服来穿。“中国制造”深入到产业链,你几乎买不到不包含从中国采购的零部件或加工制成的商品。
l如果它有电子元件,很可能来自中国;
l如果它有螺丝或螺栓,很可能来自中国;
l如果它有电气元件,很可能来自中国;
l如果它有包装,很可能来自中国,或是用中国的工具制造;
l如果它有面料,很可能来自中国,或是中国提供的燃料制成;
……
很多人都听过这句话,日本的一流产品自己用,二流产品欧美用,三流产品中国用。日本人对中国制造都有抗拒心理!岛国综艺来了个实地采访:
如果将Made in China从日本人的生活中移除,会怎样?一家日本电视台在日本搞笑艺人的家里现场实验。
首先是电器类。空调、洗衣机、吸尘器、DVD这类的大件,都是Made in China。
然后再到空气净化器、热水壶等小家电,也统统Made in China。得嘞,统统拿走吧!等等,再把家里的LED灯泡也捎上,那也是Made in China。
就这样收拾了将近4个小时,大大小小共收拾出619件Made in China。于是,当你搬走家里的中国制造后,家里会变得?...空空如也!
节目组还不罢休,说了一句“啊,你现在穿在身上的衣服也....”于是嘉宾只能坦诚相待了。日本喜剧演员贡献了一个名叫“屈辱&不甘心”的表情包。
很多人在强调中国制造发展的时候,都会不约而同谈到“人口红利”。可东亚四小龙崛起,都有发达制造国家外溢的结果,没有一个地区形成中国制造如此丰富的生态圈。中国制造能够崛起,是因为在制造的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中式创新。
中国的高科技企业,早已不是我们印象中的组装厂了,而是从上游供应商到下游消费者一套完整的生态系统了。这套完整的生态系统,是外商经过在中国好多年才建立起来的,构成了中国供应链巨大的粘性。
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报告:2000-2017年间,如果从贸易、资本和技术方面审视中国与世界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度后发现:中国对世界经济的依存度在相对下降,而世界对中国经济的依存度却在相对上升。
世界在变化,市场也在选择。中国制造并非是无懈可击,当然也绝不是不堪一击。依托于改革开放40多年业已建筑起的,良好工业化体系和制造业基础,“中国制造”有基础、有基因、有条件、有优势、有人才,步步为营,终将实现“中国制造”由大而强的转变。
中国制造2025,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