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灵甫身亡,蒋介石将汤恩伯拳打脚踢,他与张灵甫的死有何关系?

历史古道翰风 2025-02-26 15:45:38

1947年5月,整编第七十四师全军覆没,张灵甫被击毙。

蒋介石勃然大怒,亲飞徐州。

飞机刚落地,陈诚、顾祝同迎上前,还没开口,蒋介石就黑着脸喝道:“都给我上车!”

车门一关,怒火爆发:“一群废物!汤恩伯是头号饭桶,我要撤他的职!”

回到南京,他的怒气未消,甚至变本加厉。

当着众将领的面,他命令汤恩伯跪下,抡起手杖狠狠抽去,直打得汤恩伯满头是血。

但这还不够,蒋介石恨不能当场打死这个败军之将。

张灵甫的死,汤恩伯该不该负责?至少在蒋介石眼里,他就是那个该被揍的人。

蒋介石的心腹主力

在国民党军中,七十四师是名副其实的王牌,是“五大主力”之首,更是蒋介石苦心打造的嫡系部队。

这支部队前身是抗战时期组建的七十四军。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军步步紧逼,国民政府急需新军迎战。

在汉口,蒋介石亲自组建七十四军,并安排自己的心腹——贴身侍卫俞济时担任首任军长。

上海战场惨烈至极,七十四军却没有退缩,官兵拼死血战,打出了威名。

他们的表现赢得了全国舆论的盛赞。

抗战后期,七十四军地位水涨船高。

1939年,俞济时升任新五军军长,王耀武接任七十四军军长。

抗战胜利后,七十四军被调往南京,驻扎在孝陵卫,直接负责首都卫戍任务,彻底成为蒋介石的“御林军”。

1946年,国民党进行整军,七十四军改编为整编七十四师,辖三万余人。

师长一职引发激烈竞争,国民党军中不少人都想争夺这个黄金位置,其中不乏有后台、有资历的将领。

在国民党将领中,张灵甫是个异类。

他没有显赫的背景,也没有强硬的靠山,单凭个人能力和狠劲在军队中崭露头角。

他作战勇猛,文化素质高,还精于钻营,逐渐得到七十四军历任军长俞济时、王耀武的赏识。

最终,在老上司的力保下,张灵甫力压竞争者,坐上七十四师师长的位置。

他走到了职业生涯的巅峰,也成为蒋介石嫡系部队的领军人物。

张灵甫确有几分本事。

几场恶仗下来,战功赫赫,连不少国军将领都对他心生敬佩。

然而,这些战绩固然重要,真正让他步步高升的,却并非全凭枪杆子,而是另一样更值钱的东西——忠诚。

忠诚是什么?

在国民党军队里,枪炮的硝烟从未熄灭,而比战场更可怕的,是内部倾轧。

蒋介石治军,表面上讲团结,实则派系林立,争斗激烈,连他自己都曾被挤下台,险些翻不了身。

这等局势之下,身边人的忠诚比才能更要紧。

蒋介石用人,素来有一条铁律——忠心第一,能力第二。

哪怕是再愚不可及的庸才,只要死心塌地跟着他,也能步步高升。

更何况,张灵甫不仅忠诚,还有几分真本事,杀敌不手软,揣摩上意更是炉火纯青。

这样的角色,自然能得到蒋介石的青睐,被视作心腹重将。

于是,七十四师师长的位置,张灵甫坐得稳稳当当。

蒋介石对他寄予厚望,甚至一度视其为日后国军的柱石。

孟良崮,生死局

为什么蒋介石说汤恩伯是大饭桶,还对他拳打脚踢呢?

1947年春,蒋介石调集大军,兵分两路,北攻陕甘,东进山东,妄图一举摧毁解放区。

此役,蒋调遣整编七十四师,由张灵甫率领,强攻山东临沂。

蒋介石集结17个整编师、25万大军,向山东解放区发起总攻。

第一兵团司令汤恩伯制定作战方案,整编七十四师应由第一纵队司令李天霞统一指挥。

然而,张灵甫闻讯,脸色顿变。

他与李天霞同为黄埔出身,交情不浅,却知其人品不佳,手段阴毒,对同僚更是毫不留情。

此番并肩作战,若落入李天霞掌控,恐怕不仅战事难料,连性命都难保。

张灵甫当即告诉汤恩伯,坚决要求改归黄百韬指挥。

他认为,黄百韬出自顾祝同的嫡系,手下的整编二十五师战斗力尚可,关键时刻还能相互照应。

汤恩伯权衡再三,勉强同意。

然而,这一步棋,张灵甫还是走错了。

事实证明,黄百韬与李天霞并无二致。

5月12日,汤恩伯一声令下,全线进攻开始。

整编七十四师按计划推进,气势汹汹,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阵地猛扑。

正当七十四师深入战场之际,左右两翼的友军却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

张灵甫一惊,急令探查,得到的消息令他彻底寒心。

黄百韬的整编二十五师仍在原地,只派了一个旅在几十公里外的山头观望;整编八十三师更绝,仅派了一个营远远游弋,根本无意支援;整编六十五师则按兵不动,甚至尚未出发。

战局瞬间逆转,七十四师四面楚歌。

张灵甫焦急万分,连忙向汤恩伯发出紧急求援:“我部已突前,友军迟缓,无法指挥。速令各部向我靠拢!”

然而,汤恩伯的回应却是:“情报不一定准确,我再了解一下。”

汤恩伯根本没打算“了解”前线的情况,他比谁都清楚,张灵甫的处境如何,也清楚那些友军的态度如何。

国民党军队并非铁板一块,派系斗争无处不在。

张灵甫虽位居七十四师师长,战功卓著,装备精良,且深得蒋介石信任,可也因此目中无人,颇有傲气。

手下的军官忌惮他,平级的将领厌恶他,连汤恩伯这个顶头上司,对他也不是真心相助。

如今他陷入困境,这些人心中正是暗喜,整他还愁没有机会,哪里会真心实意救他?

当然,表面功夫还是要做的。

汤恩伯敷衍地再下了一道命令,要求各部迅速前进,呈齐头并进态势,以掩护整编七十四师。

但这命令落地之后,不会有任何实质性的改变。

张灵甫此时全无退路,只得硬着头皮,全线发动攻击。

然而,他面对的不是乌合之众,而是我军华野九纵,一支战斗力极强的劲旅。

局势瞬间恶化。

张灵甫察觉不妙,急忙命令联络各友军,要求立刻靠拢,协助作战。

换来的,是一次次敷衍。

第二纵队李良荣接到求援电报后,无动于衷。

第三纵队张淦稍有动作,不过只是象征性地派了千余人做些迂回穿插,远远不够解围。

至于第一纵队李天霞,干脆发来一封电报:“八十三师主力已接近七十四师,不久便可会合,请张尽管放心。”

事实是,这支部队连一步都没挪动。

张灵甫本寄希望于黄百韬,然黄的回应同样令人失望。

黄百韬一番安抚之后,仍旧不动声色。

七十四师苦战不休,而所谓的“友军”连动作都懒得做得像一点。

战局急转直下,张灵甫愈发焦虑,再次向汤恩伯发出紧急电报,请求督饬各部尽速推进,协同作战,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汤恩伯这才“郑重”下令,要求各军迅速向七十四师靠拢,并宣布即刻派副总司令李延年前线督战。

李延年抵达后,各部果然“有所动作”。

派了些小股部队,做些不痛不痒的穿插,走个过场。

至于主力,仍旧按兵不动。

张灵甫苦战多时,前线伤亡惨重,左翼更是敞开一个巨大缺口。

他数次向汤恩伯电报求援,然汤恩伯问遍各部,得到的却是千篇一律的回复——绝无按兵不动之事。

黄百韬更是信誓旦旦地保证:“部队一直在前进,绝未后退半步。”

汤恩伯当然知道这些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这时候,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九纵已向七十四师五十一旅的大箭山阵地发起猛攻。

枪炮震天,喊杀声彻夜不息,该旅死伤惨重,阵地亦告失守。

七十四师的防线顷刻间雪崩。

张灵甫急电求援,语气比此前更为迫切,然换来的依旧是拖延敷衍。

汤恩伯此番倒也做了点事——在“严厉督促”之下,整编八十三师终于迈动步伐,然而畏畏缩缩爬了几公里,刚与解放军接触,便全军覆没。

整编二十五师一〇八旅更是不堪一击,刚刚接敌,便溃不成军,仓皇后撤。

如此一来,七十四师的两翼彻底暴露,战局已入绝境。

5月14日, 解放军自坦埠一线全线出击,攻势愈加猛烈。

七十四师苦撑待援。

而此刻,副总司令李延年终于抵达七十四师师部。

李延年站在掩蔽部,举起望远镜,亲眼目睹整编二十五师主力仍在原地,纹丝不动。

他脸色铁青,方知张灵甫所言不虚。

张灵甫当即拨通黄百韬电话,冷冷地看着李延年,语气不善:“请副司令亲自与黄长官通话。”

李延年严厉质问,黄百韬无奈,只得承认——确实按兵不动。

但言辞依旧冠冕堂皇:“马上派兵夺回阵地,一定遵命!”

电话一挂,黄百韬端坐军中,毫无动静。

他心知肚明,李延年不久便会离开七十四师,只要等他走了,便再无后顾之忧。

果不其然,片刻之后,李延年扬长而去,七十四师彻底被抛弃。

张灵甫望着静默如死的“友军”,愤怒至极,破口大骂:“黄百韬这狗娘养的!见死不救……”

但骂归骂,他已无任何办法。

援兵断绝,后路尽毁,七十四师无奈退守孟良崮。

弃之如敝履

张灵甫率七十四师退守孟良崮,若友军支援得力,尚可拼死一搏。

初到阵地,他便下令全力联络外界,急电各部寻求增援。

电报发了数十封,方圆几十里内,无一兵一卒前来接应。

终于,汤恩伯回电,声称整八十三师已奉命向天马山及孟良崮东侧进攻。

张灵甫闻讯,略松口气。

可不久后,又有探报送至——八十三师不过是派了一股搜索部队,在空隙中游荡,还带了报话机,伪装成主力部队,以谎报军情应付上级,真正的主力早已向后撤退。

闻此消息,张灵甫长叹一声,倒在椅上,满眼绝望。

深夜,汤恩伯再发电报“打气”,声称第七军已奉命自界湖进击,整编九师、整编十一师亦已自蒙阴向东靠拢。

事实如何?

张灵甫仍未见半支援军。

他不甘坐以待毙,命令电务员不断向外发出求救信号,盼能换来哪怕一丝实质性的支援。

可是,返回的电报尽是些敷衍之词,承诺连篇,却无一落实。

至5月15日,整编七十四师已陷入绝对孤立无援之境。

求救电传至南京,蒋介石亲自得知此情,惊怒交加。

他深知七十四师乃嫡系王牌,若全军覆没,岂非国军之奇耻大辱?

然而,他尚不知七十四师之所以被围困,正是因那些所谓“友军”袖手旁观,见死不救。

一夜之间,南京统帅部密电四起,蒋介石亲自下令:“全力向蒙阴以东、汶河两岸转移攻势,以解孟良崮之围。”

顾祝同、汤恩伯、黄百韬、胡琏、欧震、张淦、李天霞皆接到手令。

其中,汤恩伯的命令尤为严峻:“欧震统一指挥整二十五师、整六十五师、整十一师、整九师,克日向孟良崮进击!如有懈怠,立即军法从事!”

汤恩伯见此,冷汗直冒。

蒋介石发怒,他再不敢拖延。

5月15日,他匆匆离开临沂指挥部,赶往垛庄前线,准备亲自督战。

蒋介石调集十余个整编师,妄图自外线包围解放军,以解七十四师之围。

同时,命空军全力支援,试图凭借制空优势扭转战局。

然而,解放军战士悍勇无畏,弹雨横飞之间,猛扑敌阵,如疾风骤雨般席卷七十四师阵地。

短短三日,整编七十四师土崩瓦解,全军覆没,张灵甫被击毙。

蒋介石知道后勃然大怒,立刻飞往徐州,陈诚、顾祝同亲自到机场迎接。

飞机舱门刚一打开,蒋介石满脸铁青,二话不说,冷冷吩咐:“你们都给我上车!”

车门一关,蒋介石再无克制,猛拍座椅,破口大骂:“一群饭桶!汤恩伯是头号饭桶!我要撤他的职!”

怒火未消,回到南京后,他更是当众发作,召集众将,勒令汤恩伯跪下,举起手杖,狠狠抽下!

木杖撕裂空气,重重砸在汤恩伯的头上,鲜血顿时涌出,顺着额角滴落。

他咬紧牙关,额头贴地,默不作声。

蒋介石怒意丝毫未减,反倒愈演愈烈。

看着汤恩伯的惨状,他依旧不解恨。

心腹爱将张灵甫战死,七十四师全军覆灭,让他丢尽颜面。

此刻,他恨不得将汤恩伯当场杖毙!

此役之后,蒋介石对汤恩伯再无半点信任,更谈不上重用。

昔日倚重的战将,一夜之间成了弃子。

哪怕后者再如何请罪,如何试图挽回,都无济于事。

多年后,汤恩伯身患重病,病势沉重,最终手术失败,命丧黄泉。

消息传至蒋介石耳中,他神色冷淡,语气淡漠,只轻飘飘地说了一句:

“死了也好啊。”

再无半点哀悼。

参考资料:蒋介石曾因张灵甫阵亡杖打汤恩伯

中国新闻网

王牌军张灵甫师覆灭的内情

刘晓宁

0 阅读:33
历史古道翰风

历史古道翰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