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继某酱油后,某运动潮牌又摊上事了。
某宁因服装争议被骂上热搜,之后的危机公关又处理的一言难尽,网友们是彻底不买账了。和某酱油被骂双标不一样的是,某宁被指的是屁股坐没坐正的问题,冤不冤枉暂不评论,反正这两股价是跌了不少,某酱油市值蒸发了600多亿,某宁蒸发了200多亿,这蒸发可都是股民的真金白银。
当初某宁以国潮的概念走红,算是吃了这方面的红利,人设也是带有颜色背景,在2016年的时候还吸引了CZ部入股,后来2019年退出,品牌总体定位是中高端市场,因此价格有点小贵。
后来网友又扒出某宁的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有JP的背景,但这人持股比例仅0.01%,只能算个小股东。
对于老板来说,既然吃了红利的甜头,肯定也清楚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不可能说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厨子,主动去挑衅。
说到底这件事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出在了设计师身上,设计师的失误,拍板人的不严谨,内部缺乏敏感性,最后导致品牌失了民心。设计师作为重要岗位,首要条件就是细致谨慎,设计这一步走错了,最后可能导致的就是满盘皆输。
因产品设计上的问题,非标定融历史上也出现过3起“事故”。
城投非标定融正常情况下,投资人的资金是直接打给地方ZF平台公司户上,也就是融资方手里,但当时由于产品设计上的缺陷,投资人的资金打到了一家实力很弱的金交所账户上,金交所的部分高管勾结管理人把部分资金挪用了。结果产品到期后,平台把投资人直接打给城投公司的资金都正常兑付了,被挪用的那部分资金,城投公司并没收到钱,所以没兑付,然后立案了,最终那部分资金只追回来了65%,投资人承担了35%的本金损失。
另外还有两起案例也类似,其中一起最后也是立案了,另一起因管理人自身较强,不想败了口碑,然后把投资人的资金都本息兑付了。这里提醒大家,以后要是遇到类似情况的产品,可以直接以投资人的名义打电话给融资方咨询具体事宜,核实真实情况。
上述的其中一个案例就是我们团队真实遇到过的,当时觉得项目本身存在疑点,产品设计不合理,也比较反常,然后我们就直接打电话到当地的城投公司咨询,结果对方直接不承认该项目,于是我们也就没考虑该产品,没想到最后真出事了。
实际这些事件都不是纯正的城投,纯正的城投债还是依然有信仰的。除了金融产品在结构设计上的重要性,建筑工程的设计上也发生类类似情况。以前在采矿工程上,一个测量工程师把标高线放错了,放的基准线比实际高了一米,最后无法弥补,只能是施工时把马头门基面抬高了1米,抬高后,因空间变矮了,大型的机器设备下不去,导致整个竖井的作用都被削弱,直接损失超千万。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把项目投产的工期给耽误了,后期因为需要返工,投产时间推迟了半年,那次技术事故造成的损失也是很惨重的。
所以说不管是哪个行业,无论是做设计的还是搞技术的都要保持严谨的态度,足够的敏感性,前期的市场调研,后期产品的效果预测,这些设计以外的东西都需要考虑。
总之,塑造人设容易,维持难,一次失误很有可能把前面的努力都白费了,信任是很脆弱的东西,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都要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