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文管所,存有两块青石墓碑,楷书阴刻,每块高130公分、宽80公分、厚8公分。碑名“协镇都督府世袭暖带密土游击兼摄河东长官司岭公宦迹墓志铭”,碑文提到在1863年,石达开率军自黔、滇入川,岭公不惜身命调派土兵,严守险隘击毙贼首,建立奇勋受赏升官。翼王大将赖裕新直接死于其手,天朝王爵石达开被其阻断退路,而墓碑主人正是清末凉山最有权势的土司岭承恩。
晚清彝族土司岭承恩画像
岭承恩(1824年—1892年),四川彝族人,彝姓森子,彝名呷呷足吉。他擅长埋伏偷袭,因参与助剿石达开被民间熟知。岭承恩19岁承袭父亲必色呷呷的暖带密土千户;31岁时邛部宣抚司土司绝嗣,越巂、普雄等地彝民起事,他迅速平息乱局,被授予副将衔,以近亲身份承袭邛部宣抚司;39岁时四川按察使牛树梅在宁远大渡河前线,指挥协调绿营、彝兵围堵石达开,岭承恩扬名立万的机会到了。
1862年冬,两入四川不成的石达开决定“分兵诱敌合取成都”:先锋赖裕新率中旗军先行北上,李福猷率部自滇入黔进攻川东,翼王则率主力寻机入川,与赖部会师后合攻成都。清四川总督骆秉章不知太平军部署,只能沿江处处设防,形势陷于被动。1863年初,一大股太平军从中所坝场进向越巂厅城,火炬遍山旌旗如林,绕教场向东,夜宿王家屯。岭承恩奉越西厅同知周岐源之命设防阻击,但兵力差距悬殊,他必须出奇计取胜。
在探知敌军走越巂大道北上后,岭承恩计上心头:此道自越巂卫向北经过板桥、青岗关,在抵达梅子岭后山势下降。走出河谷前的崖脚古道山势陡峭羊肠一线,自己可率兵提前在崖顶开阔处设伏。次日,大队人马果然从此道经过,岭承恩窥得时机,果断下令施放滚木礌石。木石齐飞,太平军损失惨重,翼王大将赖裕新被大石击中坠马身亡,身侧统领袁某、萧某战死,旗帅郑永和及唐日荣率残部冲出。
石达开被围紫打地地点示意
作为石达开最倚重的先锋大将,赖裕新的意外阵亡直接导致两个后果:中旗军余部向沿途彝族村寨报复,翼王主力无处就食,只得走冕宁小道;中旗军余部改变合取成都的既定计划,改道奔往陕西,翼王失去策应。1863年4月15日,石达开率3万人渡过金沙江,5月进抵大渡河紫打地,恰逢山洪暴发无法渡河。四川臬司牛树梅布置如下:重庆镇总兵唐友耕、雅州知府蔡步钟率8千绿营驻防北岸;土司王应元守松林河;土司岭承恩守竹马岗;游击王松林守筲箕湾,形成四面合围之势。
山洪过后,石达开组织多次强渡未果,西路王应元也软硬不吃,固守铁索桥重挫太平军。而就在翼殿大军血战大渡河、松林河之际,岭承恩趁机北上新场,袭取太平军的马鞍山大营,夺得辎重断绝粮道。石达开被困紫打地,大军粮食告罄,西南北三面都无法突围,仅剩东路可经悬崖峭壁过凉桥到海棠大道。他无计可施,只得向东绝处求生,王应元、岭承恩见太平军拔营,或用木石滚击,或尾追劫营,大渡河北岸清军也隔岸施放枪炮。
翼殿大军在山道上遭遇多方夹击,自相拥挤,坠崖落水者达万余人,浮尸蔽流而下,7位翼王娘在鹿子河投水自尽。翼王率残部一路突围,印信、旗帜、军械沿途抛弃,经利积堡到老鸦漩河前又被围住。宰辅曾仕和献伪降计,石达开决意“舍命以全三军”,只身前往洗马姑清营,于当年6月27日,与3位部下遭凌迟于成都科甲巷。岭承恩袭杀赖裕新又切断石达开粮道,论功晋升土游击世职,授头品顶戴,赐“恒勇巴图鲁”名号,赏二品衔,紫光阁绘像。
彝族土兵影视剧形象
1871年后,岭承恩又袭任河东长官司、河西抚夷司等职,掌管五印三司。他设五所土司衙门,辖地东起昭觉,西至晃宁,南到金沙江边,北止峨边、大渡河,成为凉山显赫一时的最大土司。岭承恩年长石达开7岁,在翼王被害的29年后病逝,墓志铭为其世友陈玉佐撰写。
参考资料:赵尔巽《清史稿》、罗尔纲《太平天国史》、光绪朝《越巂厅全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