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推广食药两用鱼腥草栽培新技术,助力农业发展
王 庆等
基金项目:贵州大学引进人才项目(2019#17);贵州省药用植物繁育与种植人才基地(黔人领发〔2020〕2 号);乌当区软科学研究项目(编号:乌科软字〔2021〕3 号)
鱼腥草( Houttuynia cordata Thunb. ) 为三白草科(Saururaceae)蕺菜属( Houttuynia )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折耳根、蕺耳根、侧耳根等。鱼腥草原名“蕺”,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下品 ,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等功效,主治痢、热淋、痰热喘咳、肺痈吐脓、热痈肿疮毒等症 。通过化学成分分析,鱼腥草中含有黄酮类、酚酸类、萜类、挥发油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挥发油和黄酮类化合物为其主要活性成分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鱼腥草具有显著的抗炎抑菌 、抗病毒 、抗肿瘤 、保肝 、抗氧化 等活性。鱼腥草全株均可食用,且食用方式颇多,如传统的凉拌菜、干品及茶、饮料、酒、戒烟食品、减肥食品等 。鱼腥草兼具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是典型的食药两用型植物,极具开发潜力和经济价值,因其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市场效益好,人工栽培鱼腥草越来越广泛,当前贵州已成为我国鱼腥草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之一。结合贵州省各地区鱼腥草栽培研究成果和推广经验,总结出贵州地区食药两用鱼腥草规范化栽培管理技术,旨在进一步规范贵州地区鱼腥草栽培,保障鱼腥草种植产业高质量发展。
1 鱼腥草植物学特征
鱼腥草为鱼腥草属双子叶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15~80cm ,具有鱼腥味。植株半匍匐状,上部直立,下部匐地,地上茎多为紫红色,地下茎白色。鱼腥草的根茎细长,具有明显的节,节上轮生须根,多横向生长,根茎上生不定根,腋芽萌发出土形成地上茎。叶为单叶互生,心形或卵形,长 3~10cm,宽 3~6cm,先端渐尖,全缘,叶深绿色,光滑而平展,叶背紫红色,叶脉呈放射状;叶柄长 1~4 cm,托叶膜质条形,下部常与叶柄合成鞘状。花序为总状花序生于茎上端,花小而密集,淡紫色,花为两性花,其中雄蕊 3 枚、雌蕊 1 枚,子房 1 室,侧膜胎座。果实为蒴果,卵圆形,长 2~3 mm。种子多数,卵形。花期 5-6 月,果期 9-11 月。
2 鱼腥草生物学特征
鱼腥草喜温和的气候条件和湿润的土壤环境,怕霜冻,耐旱、耐涝、耐阴性较强,其适宜生长温度为15~25℃ ,地 下 根 茎 成 熟 期 生 长 的 适 宜 温 度 为20~25℃,在最低温度 -15℃的环境条件下,鱼腥草能够安全越冬,在 12℃以上休眠芽开始萌发。鱼腥草对土壤要求不严,砂质土、壤土均可种植,以在疏松肥沃的砂壤土种植鱼腥草根系品质好,根茎脆嫩粗壮,产量高且适口性强 ,最适宜的土壤 pH 为 6.5~7.0,在土壤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约 80%、空气相对湿度 50%~80%都能正常生长。人工栽培鱼腥草一般在 10 月-翌年 3月播种,2-3 月出苗,6-8 月为旺长期,9 月后地上部茎叶生长逐渐减缓,11 月后茎叶开始枯黄。栽培于黏质壤土上的鱼腥草在进入 8 月后生长减缓,栽培于砂质壤土上 9 月份还能旺盛生长 。鱼腥草茎叶指标性成分甲基正壬酮的含量在 4-5 月即花期前最高,甲基正壬酮的田间总产量则以 7-8 月最高。在营养吸收方面,鱼腥草对钾的吸收量较多,每生产 100kg 干鱼腥草,约需吸收氮素 1.615kg、P 2 O 5 0.712kg、K 2 O 3.486kg,氮磷钾肥料三要素的吸收比例大约为 2∶1∶5 。
3 鱼腥草规范化栽培管理关键技术
3.1 地块选择
鱼腥草属于浅根作物,根茎主要分布在 25cm 以上的土壤中,鱼腥草除了可收获地上部分外,还可以采挖地下根茎部分。因此,宜选择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土壤疏松、有机质含量高、保水和透气性好的土壤种植,以选择疏松肥沃的砂土或砂质壤土种植为宜,土壤酸碱度以中性或微酸性为宜,避免连作。同时,应避免洼地和长期阴湿地块,要排灌方便,地块土壤及周围水源未受到污染 。值得注意的是,贵州地区存在不少的黏性泥土和水稻土,尽量不要选择此类土壤,否则容易对鱼腥草生长和风味产生影响 。鱼腥草忌连作,鱼腥草一般连作 2~3 年后需轮作,地块前茬作物可选择蔬菜或玉米等,以减轻病害发生。
3.2 地块整理
选好地块后,不论是春季前还是春季后栽种鱼腥草,宜及时在冬前进行整地。整地过程中,应人工清除干净地块中的杂草、残根、碎石、瓦砾等杂物,然后将土壤翻、耙、整平,做到地块疏松、平整 ,翻地时,要深耕25cm 以上。肥料充足是保障鱼腥草高产的基础,在翻地过程中,最好施入一定量的底肥,为确保鱼腥草的品质,底肥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一般用量为每 667m 2 施用腐熟肥 2000~5000kg,同时配合施用 100kg 复合肥 。地块平整后,按 130~200cm 宽作畦,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所选地块是坡地,需顺坡向作畦,以利于排水,栽种鱼腥草时,则横坡栽种,以利于保水保肥。作畦时,控制畦高约 20cm,畦面四周开约 30cm 深的沟,相邻畦面距离约 30cm,以利于排水。栽种前,在畦面上再开横宽 13~15cm、深 8~15cm 的播种沟,2 条播种沟间距离20~30cm ,备用。
3.3 种子或种茎准备
鱼腥草繁殖方式有 2 种,分别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其中有性繁殖用种子繁殖,无性繁殖用根茎繁殖。通常情况下,鱼腥草生产中主要采用地下根茎作为无性繁殖材料进行繁殖。如果采用种子繁殖,需在种植前做好种子准备工作,在自然状态下,鱼腥草种子成熟时颜色为棕黑色,采收种子时,需摘已成熟种子的花序,将其晾干后即可备用。如采用种茎繁殖,需在种植前做好鱼腥草种茎准备工作,在采挖鱼腥草的地下根茎过程中,应先割去地上部分,再挖取地下根茎,作为种茎的鱼腥草根茎,可留取其中品相不佳的部分,因鱼腥草地下根茎的萌发力很强,可以结合采挖,随挖随种,也可以假植成活后再移栽 。根据栽种时间不同,根茎选择有所不同,秋冬季栽种时,宜选粗壮肥大、根系发达的地下茎作种;早春播的,在头年冬季地上部枯萎时挖取种茎,埋于地下自然越冬。播种前,将种茎从节间处剪成 4~20cm 长的茎段,种茎数量多的,可长一点,反之则短一点,但每段至少保证 2~3 个芽 。但一定选用无病种茎。栽种时,可用 50%多菌灵 800 倍液浸泡种茎 30min,以减少携带的病菌数量。
3.4 鱼腥草种植
3.4.1 有性繁殖。利用成熟种子进行繁殖,播种前将整理好的地块开深约 5cm、宽 8~10cm 的播种沟,沟与沟间的行距 20cm,播种时沿着沟的方向撒播,用种量22.5~30.0kg/hm 2 。播种后覆盖一层薄细土,也可用稻草、秸秆等进行覆盖。实践表明,鱼腥草种子的萌发率为 20% ,当环境条件不利情况下,其萌发率甚至更低,该方式不利于大规模种植。
3.4.2 无性繁殖。利用植株的根茎或枝条等营养器官作为种茎进行繁殖 ,通常以根茎作为种茎进行繁殖,该方式一年四季均可进行,从节省劳动力出发,宜边采挖边种植,可选择在 9-12 月下种,以 10 月中旬最为适宜。如果提前备好种茎,以 1-2 月鱼腥草植株萌动前下种为宜 。栽植过程中,每 7~10cm 摆放 1 根种茎,再覆土,浇透定根水。春季时,可在畦面的两侧沿厢沟成行种植玉米,为鱼腥草生长提供一定遮阴环境。根据种茎大小、粗细等不同,用种量 2000~7500kg/hm 2 。鱼腥草作为食用蔬菜生产栽培时,各地区通常会根据鱼腥草市场价格、采挖时间和当地适宜气候条件不同而有一定差异,当鱼腥草种植面积比较大时,可适当错开种植时期,以调节收获上市时间。
3.5 田间管理
3.5.1 栽后覆盖。覆盖是鱼腥草栽培生产上比较常用的增产措施之一。当在鱼腥草栽种结束后,可及时在畦面上薄盖一层稻草、玉米秸秆或者松针叶等,覆盖物厚度 2cm 即可。通过覆盖,可有效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起到保持土壤湿润作用,特别是久旱不雨时效果更为明显,亦可抑制杂草的滋生和蔓延,减轻杂草与鱼腥草争夺养分和光照等,减少除草工作,同时减少土壤淋失,延缓土壤板结;经过一段时间覆盖物腐烂后,可增加土壤肥力,降低化肥用量,该措施也符合“低碳”环保理念。在冬季进行覆盖,有利于减小土壤温差,起到保温效果,降低霜冻对鱼腥草种苗的损伤。覆盖结束后,应适时适当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如果土壤比较湿润,则不用浇水。随着人们饮食习惯改变,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喜爱上吃鱼腥草,特别是嫩茎,是较受追捧的食材选择,秋冬季节往往价格较高,为了能在生产上做到提早出芽上市,可以在秋季种植鱼腥草后用地膜进行覆盖,当平均温度达到 15℃时要及时揭开地膜。研究表明,该方式可以让鱼腥草提前 20d 出土生长,于早春上市,提高经济效益 。
3.5.2 水分管理。鱼腥草耐旱耐涝性强,但总体上喜潮湿怕积水。鱼腥草种植后出苗前,要保持土壤湿润,土壤含水量约 70%,可有效保证成活率,自鱼腥草出苗后至整个生长发育时期,对水分需求量相对较大,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促进鱼腥草旺盛生长。虽然贵州降雨量较为充沛,但也要注意遇持续干旱 5d,就要及时做到早晚适量浇水 。如土壤干燥,鱼腥草生长会减缓,其地下根茎会较纤细、须根多,产量低、质量差。但切记勿漫灌,易造成土壤板结,最好采取浸灌或浇灌,水不上畦面,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喷灌或滴灌的方式 。因此,要做好鱼腥草整个生育期内排水工作,特别是大雨之后要及时清沟排水防涝 。
3.5.3 中耕除草。保持土壤湿润、肥沃,杂草极易滋生。杂草在鱼腥草生长过程中会争夺土壤养分,同时会造成鱼腥草行间通透性差,易引发各种病害。鱼腥草根系较浅,且匍匐生长,宜人工用手拔除杂草,若采用锄头进行除草,要避免伤及根苗。入春后,杂草开始大量生长,此时鱼腥草植株较小,行间隙较大,杂草生长相对较快,应及时拔除或用小锄铲除。前期杂草管控好,鱼腥草生长封行后,不用除草即可。进入雨季,大雨过后土壤容易板结,可适时进行浅中耕松土,中耕结合除草、追肥,一般 2~3 次即可。
3.5.4 中期追肥。鱼腥草喜肥,研究表明,氮、磷、钾能显著影响其产量与质量 。生产过程中,要根据鱼腥草的用途和各个生长发育时期需肥特征进行相应追肥,追肥要做到少量多次,勤施薄施,一般年追肥 2~3 次。现在各地土壤肥力相对过剩,在利用前茬作物残留营养元素的同时施足底肥,一般不用过多追肥即可满足鱼腥草全生长周期营养需求,仅在干旱时适时施用稀薄发酵人畜粪水。生产上鱼腥草用肥以氮、钾为主,需磷量相对较少,其中钾肥对根茎的形成和香味的提高尤为重要 。鱼腥草苗期需要尽快促进出苗和出苗整齐,可采用浇施适量腐熟人畜清粪尿提苗,或结合浇水追施一定的尿素,一般 667m 2 约 7.5kg 。4-6 月鱼腥草地上茎叶进入旺盛生长时期,对氮肥需求量增加,可在4 月上中旬择机适当施用一定量的尿素,同时以腐熟人畜粪尿为主,适当加入无机氮肥和钾肥。当鱼腥草生长旺盛封行后,可通过叶面喷施 0.1%~ 0.2%的磷酸二氢钾的方式为鱼腥草补充钾肥,提高鱼腥草品质。喷施钾肥可以每隔 1 周进行 1 次,连续 2~3 周即可。追肥选择时机最好是阴天或小雨天气,尽量减少肥料对植株叶片的伤害,采收前 1 个月不再进行施肥 。
3.5.5 摘心打蕾。鱼腥草作为食药两用植物,不同用途决定不同管理方式。摘心和打蕾的主要目的是避免鱼腥草地上部分生长过盛或是开花消耗养分,从而抑制地下根茎的生长。鱼腥草作为蔬菜进行生产时,在生产过程中,当鱼腥草地上部分茎叶生长过于旺盛时,要进行摘心,开花阶段要及时打蕾,促进地下茎生长。打蕾与摘心的最佳时期是花蕾饱满而花瓣未绽开时 。鱼腥草作为药材进行生产时,则不必摘心打蕾。
3.5.6 病虫害防治。鱼腥草抗病虫害能力较强,在种植过程中做到种茎种苗健康,合理密植,水分管控适当,忌连作,很少会出现病虫害,一般不需进行喷施药剂进行防治。但有时也会出现一些病虫害为害植株生长。鱼腥草主要病害是根腐病、白绢病、紫斑病和叶斑病,根腐病和白绢病主要为害地下茎,紫斑病和叶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出现根腐病、白绢病时,应及时拔除病株,并用 50%多菌灵 500 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1000 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每隔 7~10d 选晴天喷施1 次,连续喷 2~3 次 。出现紫斑病时,可选用波尔多液或 70%代森锰锌 500 倍液来连续喷 2~3 次。出现叶斑病时,可用 50%托布津 800~1000 倍液或 70%代森锌 400~600 倍液喷雾防治。鱼腥草主要虫害有小地老虎和红蜘蛛,小地老虎会为害地下茎或近地面的嫩茎,可用 50%辛硫磷乳油 800 倍液灌根,或采用敌百虫糖醋液进行诱杀。红蜘蛛主要为害植株幼嫩的叶片,可在发生初期用 1.8%阿维菌素乳油 2500~3000 倍液与40%哒螨·乙螨唑悬浮剂 3000 倍液交替喷雾防治 。所有化学防治均需在采收前 15d 左右停止用药。
4 适时采收
以食用的鱼腥草,全年均可采收。采收地上部嫩茎叶时,可在鱼腥草生长 25d 后、苗高 8~10cm 进行采收,以后每隔 10~20d 可采收 1 次 。采收地下根茎时,则宜选择在秋冬季节的 11 月至翌年 1-2 月采收根茎,此时鱼腥草地下根茎产量高、营养丰富、口感最为脆嫩。采收时,要尽量保证根茎完整性、减少断根,可先用镰刀将地上茎叶部分清除,再以约 40cm 距离为 1行,用钉耙连根带土挖出,抖落泥土,清洗干净,晾干外表水分即可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鲜食鱼腥草贮藏时间不宜过长,也不宜远距离运输,常温状态下贮藏 1d后易褐变,最好低温冷藏。
用作药用的鱼腥草,采收时期要尽量保证鱼腥草的药用价值。以提取鱼腥草挥发油为目的时,宜在花穗多、生长旺盛、腥气味最浓的 5-6 月天气晴好时采收 。从全草有效成分总产量看,以 8-9 月份采收为宜,此时产量高、质量优。因此,鱼腥草作为药用植物进行采收,可以在 5-6 月份先收一次地上茎叶,9-10月份再收获全草。采收时,先用刀割取地上部茎叶,再将全草连根挖起 。鱼腥草采收后,应及时晒干或烘干,避免堆沤和雨淋受潮霉变。干燥以淡红紫色、茎叶完整、无泥土等杂质者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