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不是经常感冒?一换季就嗓子疼、咳嗽打喷嚏,甚至稍微累一点就莫名其妙发烧?
这很可能不是“熬夜太多”“天气变化”这么简单,而是你的免疫力真的“不太行”了。

今天我们就来揭开两个被称为“免疫神器”的名字:胸腺法新和免疫球蛋白。
它们在医学界早已不是新鲜事,可真正了解它们的人却不多。
用对了,它们对提升免疫力的效果,真的可以翻倍。

先说清楚,免疫力不是你感冒次数多不多这么简单,它是一整套复杂的内在防御系统。
它像是你身体的“安保团队”,从病毒、细菌、真菌到肿瘤细胞,统统都得靠它来识别、攻击和清除。
但你知道吗?现代社会让这个“安保系统”越来越疲惫。
压力、睡眠不足、环境污染、饮食失衡,甚至电子产品的蓝光,都可能让免疫系统“神经衰弱”。

研究发现,慢性压力会显著抑制T细胞的活性,而T细胞正是我们抵抗病毒的主力军。
也就是说,如果你总是处于焦虑状态,就等于给病毒开了绿灯。
胸腺法新:让“T细胞”的指挥官重新上线胸腺法新(Thymosinα1)是一种从胸腺中提取的天然多肽,听起来很学术,其实它的作用很直接:唤醒免疫系统里的“老兵”——T细胞。
T细胞是免疫系统的核心士兵,但很多人年纪轻轻,T细胞却像退休了一样,反应迟钝,攻击力下降。
胸腺法新的厉害之处在于,它能激活静止的T细胞,还能引导新生T细胞成熟,就像给你的免疫系统加装了一个“训练营”。

更关键的是,它不是盲目刺激,而是“智能调节”——高的时候压一压,低的时候提一提。
对于那些免疫力低下但又怕“过度免疫”反伤自己的患者来说,这种平衡太珍贵了。
在肝炎、肿瘤、乙肝疫苗无效人群等疾病中,胸腺法新都表现出了令人惊艳的免疫调节作用。
比如一项发表于《中华肝脏病杂志》的研究指出,胸腺法新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血清转换率提高了近30%。

再来说说另一个“神器”——免疫球蛋白(IVIG)。它是从健康人血浆中提取的蛋白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IgG抗体。
打个比方,它像是一种“外挂”,直接把别人身体里已经打过胜仗的“经验值”借给你。
很多人以为免疫球蛋白是大病重病才用的,其实不然。
轻到反复呼吸道感染、严重一点的原发免疫缺陷、系统性红斑狼疮,甚至新冠病毒重症期,它都能派上用场。

免疫球蛋白的作用是“补”,它还能“调”。
当免疫系统过于活跃,比如出现自身免疫性疾病,它会像“灭火器”一样把过度反应的免疫细胞压下来,避免“误伤自己”。
在一些儿童反复感染的病例中,免疫球蛋白的使用甚至让孩子的住院次数减少了60%以上。
它的效果不在于立竿见影,而在于从根本上增强了机体的“免疫记忆”。

别以为这些“神器”人人适用、次次见效。很多人打了免疫球蛋白,吃了胸腺法新,结果还是三天两头生病。
为啥?问题往往出在“用法不当”。
时间点。
胸腺法新最好是在免疫系统出现“波动”或“疲劳”时用,比如长期慢性感染、化疗后、疫苗无效时;而免疫球蛋白则更适合在感染高发期或正在感染时辅助提升抗体水平。

个体差异。
有些人是T细胞功能差,有些人是B细胞抗体水平低,还有人是免疫系统过度反应。搞清楚是哪一块出问题了,才能“对症下药”。
剂量和频率也要因人而异。
并不是越多越好,免疫球蛋白输注过多,反而可能引发头痛、恶心、甚至过敏反应;胸腺法新长期使用也需专业医生评估。

别急着给自己“贴标签”,你可以先观察以下几个细节:
如果你一年中感冒超过5次,每次都拖很久才好;
如果你总是食欲差、睡不好,一到换季就感冒发烧;
如果你打疫苗后抗体水平一直上不去;
如果你频繁出现口腔溃疡、皮肤感染、肠胃不适;
如果你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接受过放化疗;
去医院做一次免疫功能筛查,看看自己的T细胞、B细胞、免疫球蛋白水平,是不是确实存在“短板”。
这比盲目补充有效得多。

最后想提醒一句,免疫系统不是简单的“提高”就好,它更讲究“平衡”。
就像乐队中的指挥,如果指挥混乱,全队都跑调了。
与其追着各种“神药”,不如先让自己多睡一小时、每天吃顿热饭、把手机放下半小时。
再在医生指导下,适时、适量地使用胸腺法新和免疫球蛋白,才是让免疫力真正“翻倍”的关键。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王贵强.胸腺法新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9,27(5):350-353.
刘建华,李春燕.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在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21,36(2):125-128.
周玉霞.免疫调节治疗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免疫学杂志,2020,36(10):1205-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