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电动车有肉吃,美国竟把手伸到了军队!

之桃开心生活 2025-02-04 02:43:35

近年来,全球汽车电气化浪潮势不可挡,中美欧等主要经济体都在加紧布局电动车产业。然而,有一个领域内燃机依然占据主导地位,那就是军队。

无论是坦克、装甲车还是军用卡车,传统燃油动力系统依然是主流。然而这种局面正在迎来冲击——美国竟然开始大力推进军用车辆的电动化。这一举措究竟是靠谱还是离谱?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美国的军队车队电动化问题。

美国军车电动化的政治背景

2023年6月13日,美国民主党参议员伊丽莎白·沃伦和广野庆子提出了一项立法,要求引入军用车辆车队电气化法案。该法案的核心内容是:从2023财年开始,美军购买或租赁的所有非战术车辆都必须是电动或零排放车辆,并且必须遵循“购买美国货”的要求,以扶持本土产业。此外,法案还明确规定,车辆的零部件不能来自“敌对国家”——显然,这里的“敌对国家”指的是中国和俄罗斯。

虽然这项法案涉及军队,但其背后的动机并不仅仅是为了提升军事实力。实际上,军车电动化的决策是拜登政府气候变化议程的一部分。

2022年12月,拜登政府公布了《联邦可持续发展计划》,指出联邦政府56%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来自国防部。美军在全球拥有大量基地,其碳排放量甚至超过了美国整个钢铁工业。

作为全球环保的“旗帜”,美国显然不能对此视而不见。

因此,五角大楼也在积极行动。2023年2月,美军定下目标:到2035年,将所有非战术车辆全部转为电动车;到2050年,将所有战术车辆更换为电动力。所谓“非战术车辆”,指的是那些不需要上战场的车辆,主要用于日常运输和人员接送。根据美国总务管理局的数据,美军目前拥有超过17.4万辆非战术车辆,改造空间巨大。民主党希望通过这一法案,加快改造速度,先完成一个小目标。

电动军车的商业利益

当然,军车电动化不仅仅是为了环保,背后还涉及巨大的商业利益。美国各大媒体在报道时直言不讳地指出,这一波政策将利好底特律的电动车产业。眼馋的美国企业不在少数,尤其是那些老牌汽车制造商。

例如,通用汽车就表现得非常积极。虽然军方在战术车辆的电动化上态度保守,倾向于先尝试混合动力,但通用却极力劝说军方一步到位,直接推进全盘电动化。

早在2021年,通用就基于GMC悍马EV推出了电动军车原型,并邀请军方高层试驾。通用强调,电动军车不仅能节能减排,还能增加就业,可谓一举两得。显然,通用希望通过这一项目在中美电动车竞争中占据先机,同时也为自家中期选举争取更多支持。

从技术角度来看,电动军车确实有一些潜在优势。美国地面部队发布的《电气化白皮书》中列举了以下几点:

减少燃料依赖:现代战争中,燃料补给车队往往是敌方优先打击的目标。美军统计显示,在中东战场上,一半的伤亡都来自燃料车队的袭击。电动军车不需要携带燃料,可以显著降低这一风险。

模块化设计:相比燃油车,电动车的内部结构更加简化。例如,燃油车的传动装置需要2000个零部件,而电动车只需要20个。这种模块化设计可以提高车辆的可靠性和维护效率。

战场适应性:电动车的起步加速性能优于燃油车,这在战场上可能是保命的关键。此外,电动车噪音小、热信号弱,隐蔽性更强,适合执行侦察和突袭任务。

电动军车的挑战

尽管电动军车有诸多优势,但其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美国《国防杂志》曾发表一篇题为《军用电动车还是白日梦?》的文章,直言不讳地指出电动军车的种种问题。文章断言,至少在2035年前,全电动战术车辆的实现几乎是不可能的。

电池安全性:军车在战场上可能面临枪击、爆炸等极端情况,而锂电池的稳定性显然无法与燃油相比。如果电池在战场上发生自燃或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续航与重量:军车需要在高强度环境下运行,能耗远高于民用车辆。根据福布斯的数据,一台悍马军车需要1.7吨的电池才能提供与3.8升JP8燃油相当的能量。这意味着电动军车必须在装甲、武器和电池之间做出取舍。

充电基础设施:战场上不可能有充电桩,因此军队需要自备移动充电系统。美军甚至设想在2035年推出移动核电站为电动军车充电。然而,这种设备重达40吨,需要两天设置、三天冷却,严重限制了部队的机动性。

综合来看,军车电气化更像是一项政治任务,而非提升战斗力的实际需求。美军内部对此也颇有微词。2023年2月,《华尔街日报》刊登了一封来自军人家属的来信,信中直言:“年轻人参军不是为了掺和气候变化和身份政治的。”这句话道出了许多军人的心声。

美国的军车电动化计划无疑是一场大胆的尝试,但其背后的动机复杂,既有环保诉求,也有商业利益和政治考量。尽管电动军车在技术上具备一些优势,但其面临的挑战同样不容忽视。未来,这一计划能否顺利推进,拜登的小算盘能否打响,还有待观察。好戏还在后头,让我们拭目以待。

0 阅读:35
之桃开心生活

之桃开心生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