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的社会舞台上,诈骗现象如同复杂的拼图,既有小打小闹的闹剧,也有惊世骇俗的大案。
印度警方侦破了一起令人啼笑皆非的诈骗案。一群骗子受香港电影中假球情节的启发,精心策划了一场假板球比赛。他们不仅搭建了假冒的直播平台,还组织人员充当假运动员、裁判员和导播,开设网络赌博,将目标瞄准俄罗斯网友。
印度骗子直播假板球联赛骗钱(社交媒体截图)
在两个月的时间里,他们非法敛财 30 万卢比,折合人民币约 2.5 万元。令人咋舌的是,诈骗团伙的老大极度吝啬,给辛苦 “表演” 的假运动员的报酬仅有 33 元人民币。好在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警方及时出手,让这场闹剧落下帷幕。
这起跨国诈骗案虽然看似新奇,但从金额和手段的复杂度来看,不过是诈骗世界里的小水花。与那些真正的诈骗高手相比,他们的 “成果” 实在不值一提。
拉吉出生在比哈尔邦的一个农村家庭,父亲身为火车站站长,这份职业让拉吉从小就对印度火车货运知识耳濡目染。这些知识在他日后的诈骗生涯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成为他利用铁路货运系统漏洞实施诈骗的重要 “资本”。
比哈尔邦作为佛教圣地,王舍城更是释迦牟尼传教和佛教聚会的重要场所。然而,这里也是种姓不平等矛盾最为尖锐的地区之一。拉吉的家庭虽然物质条件尚可,但由于并非婆罗门种姓,在社会地位上饱受歧视,这种成长环境在他心中种下了对社会不公的反抗种子。
年少的拉吉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 —— 擅长模仿他人写字。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帮讨厌的邻居存银行汇票,邻居忘签字,他临时临摹,竟未被银行察觉。这一发现让他惊喜不已,随后他模仿邻居签字,取走了对方十几年的积蓄 1000 卢比,从此开启了别样人生。
拉吉
来到加尔各答后,拉吉凭借出色的口才成为富商儿子的家庭教师。在此期间,他一边自学,一边考取了银行学学位和证券经纪人资格。当他满怀希望地向富商寻求资助深造时,却遭到无情拒绝和羞辱。这一打击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让他从一个渴望通过努力改变命运的青年,逐渐走向了报复社会的道路。
拉吉的诈骗生涯初期,主要利用自己的临摹技能。他曾试图用 1000 卢比正常经营布匹生意,却以失败告终。之后,他制作假冒提货单,将 9 吨铁伪称是自己的并出售,虽然这次诈骗很快被警方识破,他也因此被判 6 个月监禁,但这无疑是他诈骗生涯的一次重要尝试,让他积累了最初的 “经验”。
出狱后的拉吉并未收敛,反而在诈骗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他将目光投向了银行和贸易商。在旁遮普国家商业银行,他凭借华贵的衣着和巧妙的伪装,取得银行经理的信任。他精心设计了一个骗局:注册上下游公司,从其他省份发出少量货物,然后篡改提货单,将货物数量夸大,以此骗取银行的预付款。
他还巧妙地控制兑现金额,营造出资金链正常运转的假象,前前后后共诈骗银行 65 万卢比,让银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蒙在鼓里。
拉吉的诈骗手段不断升级,他的胆子也越来越大。来到印度首都新德里后,他冒充财政部长秘书行贿,租下国会大厦办公室,进而模仿印度一把手的笔迹,给自己任命为副总理。
他利用这个虚假身份,开始了一系列令人咋舌的诈骗活动。他先是向印度著名的塔塔集团出售泰姬陵,编造政府困难、需秘密出售文物的谎言,骗取塔塔集团 1.5 亿美元预付款;又将莫卧儿王朝的皇城红堡卖给安东尼家族;甚至把国会大厦和里面的议员都 “卖” 给了外国人,堪称胆大包天。
拉吉的诈骗行为虽然触犯了法律,但从他的经历来看,却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他最初也曾渴望通过努力融入社会,成为一个被认可的人。然而,印度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和富人的歧视、拒绝,一次次将他的希望击碎。他的报复对象多是那些曾经轻视他的富人以及代表社会不公的机构,他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印度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反抗和嘲讽。
他的家乡甚至为他树立雕像,视他为侠盗,这反映出当地民众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打破不公的渴望。
拉吉的故事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印度社会的复杂与矛盾。他的人生是一个悲剧,也是对社会制度的一种拷问。我们在惊叹于他的诈骗手段时,更应思考社会环境对人性的塑造和影响。
文章来源:荷包兔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