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能挡住阳光。”1979年6月20日,美国总统卡特在白宫屋顶发表演说,为光伏太阳能造势,彼时,第二次石油危机的阴影笼罩全球,能源变革迫在眉睫。
卡特自豪展示的白宫屋顶太阳能系统,被视为美国“最激动人心的冒险”,可谁能想到,这一冒险因技术与成本问题,在美国遭遇滑铁卢,却在中国开启了光伏新时代。
海外扩张受挫20世纪末,以施正荣为代表的中国太阳能产业先驱们集体出海,在欧洲市场捞金,并成功在美国上市,11家中国光伏企业组成“中国太阳能军团”,风光无限。但好景不长,2008年金融危机如狂风暴雨般袭来,缺乏自主技术和主动市场的中国光伏企业瞬间陷入困境,全体溃败。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5c630be0b1821e6eafe68987e582a79.png)
为拯救这一产业,中国发起“光明工程”,用补贴支持光伏产业为偏远地区服务。但部分企业却被利益蒙蔽双眼,2012-2013年间,金太阳工程中骗补现象频发,国家审计署公告显示,仅2013年6月,就有八家企业骗补2.07亿元。
同年,金太阳工程黯然收场。祸不单行,欧洲债务危机爆发,原材料多晶硅暴跌,中国光伏企业全线破产,超过350家企业倒闭,11家上市公司停转,负债超1500亿,卡特口中的“最激动人心的冒险”,在中国也险些沦为“最令人窒息的冒险”。
隆基押注单晶硅破局在行业一片黑暗之时,隆基公司悄然崛起。2005年,当中国太阳能军团在海外风光无限时,李振国和钟宝申成立了隆基,决定押注当时不被市场看好的单晶硅。在那段艰难岁月里,隆基穷得揭不开锅,却也因此躲过了以规模为主的浪潮,得以存活。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2319d08ea4a154d16a3a66843ca9ab2.jpg)
2012年,中国发布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家电网也全面支持分布式能源发电,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光伏产业带来了曙光。同年,隆基单晶硅的成本优势开始显现,超过了多晶硅。2014年,隆基成功上市,次年,金刚线切割技术的开发,让单晶硅成本再次暴降。这两次技术革命,成为中国光伏反攻的号角。
2016年,中国光伏产业链单晶硅成本降至与多晶硅相同,但效率和性能更优,产业增长率达到205%,创下新纪录。到2017年,中国光伏领域注册公司达7.4万家,在全球产业链各环节比重均超50%,一场由工人主导的人民大潮,让中国光伏产业重新站了起来。
“新政”整顿行业随着中国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行业内出现了无序竞争、恶意竞争等乱象,部分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惜降低产品质量和价格,导致整个行业的利润空间被压缩,产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fd237af64bfa610216e5f81eb4defc9.png)
为了规范行业发展,防止重蹈覆辙,2018年5月31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能源局联合发布“531新政”。这一政策的核心内容是削减行业补贴,严格限制补贴规模。政策一出,在光伏行业内引起了轩然大波。一周内,多家光伏上市公司跌停,市值损失最高达3000亿,整个行业迅速进入寒冬。许多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纷纷进行裁员、减产等措施以应对危机。
然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531新政”虽然在短期内给光伏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从长远来看,它促使产业回归正轨,推动了行业的优胜劣汰。在政策的引导下,企业开始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不到三个月,欧盟宣布结束对中国光伏的双反限制并给予补贴。这一举措为中国光伏产业打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中国光伏产业再次出海,开启了全面称霸全球市场的征程。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a50c0f9ecd68a8054c7ab677f389604.jpg)
2019年,中国光伏产业在全球市场上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中国硅料产量占全球60%,电池片产量占70%,硅片产业全球前十均为中国公司,光伏组件占全球70%,全球出货量前十中有八家来自中国。
此后,中国光伏产业朝着平价和碳达峰目标稳步迈进。在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的双重驱动下,中国光伏产业已经成为全球新能源领域的领军力量。
从美国白宫屋顶的太阳能系统,到中国遍布屋顶的光伏奇迹,中国光伏产业历经波折,却始终砥砺前行。它的故事,是一部充满挑战与机遇、挫折与成功的奋斗史。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光伏产业正以更强大的姿态,迎接未来的无限可能。
文章来源@老K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