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延是谁?为什么反叛蜀国?是真造反还是任性作死?。”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
这是《三国志·蜀书·魏延传》中对魏延的描写。
当初刘备被曹操追着跑的时候,魏延曾打开荆州城门让刘备进城,只是刘备不进。因为这事,后面魏延在荆州待不下去了,去了长沙投靠韩玄,而在刘备攻打长沙时,魏延再次帮助刘备,这次直接干掉了自己的领头上司韩玄,将城池献给了刘备。魏延两次反叛都是为了刘备,刘备怎能不感动啊。所以刘备入蜀后,魏延得到了重要。一路加官进爵。但是有争议的一点就是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却不喜欢这个人,觉得他脑后有反骨。
孔明曰:“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祸根。”玄德曰:“若斩此人,非安汉上之计也。”力劝免之。
孔明指魏延曰:“吾今饶汝性命,汝可尽忠报主,勿生异心。若有异心,早做早取汝头,晚做晚取汝头。”魏延喏喏连声而退。
可见刘备还是非常欣赏魏延的,不过不知道是不是罗贯中写小说的时候故意渲染。因为我觉得在那个乱世,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当时天下诸侯,都在招揽各路人才,这种情况再正常不过了。我觉得孔明并不会因为这种事情而针对魏延。这时候针对魏延不是脑子有问题吗?杀了魏延以后还有谁来投靠刘备?所以很不合逻辑。
还有人曾说过魏延反叛是因为得不到重用,因为诸葛亮的针对他。我觉得不是。当刘备入蜀之后,魏延也是混的风生水起,不仅提拔为汉中太守,镇守汉中,要知道当时蜀汉将领都认为是张飞担任的,可是刘备给了魏延。可见重视程度。等先帝去世后,诸葛亮也同样重用魏延,魏延在北伐期间一路加官进爵。几次北伐都有魏延,在北伐中魏延可谓是第一武将了。
这样一个身居高位的武将没有道理去故意谋反,魏延比关羽更讨厌士大夫,所以和同僚关系并不好,其他文成武将也都故意让着这个脾气比较差的魏延。但是有一个人偏偏不服他,那就是杨仪,魏延和杨仪之间闹了不少矛盾。
同样在北伐期间,魏延非常自傲不太服从诸葛亮的命令。想要效仿韩信,自己率领一路兵马,诸葛亮肯定不允许啊。魏延就私下说诸葛亮过于胆小。让自己本领没有地方发挥。
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三国志.蜀书.魏延传》
魏延“反叛”的导火索
到第五次北伐期间,诸葛亮油尽灯枯即将死亡,死之前开了个密会召集了姜维,杨仪,费祎等人,唯独没有魏延,诸葛亮说道:我死了,你们就退兵,让魏延断后,姜维辅助断后,要是魏延不听命令,你们就跑你们的,别管他了。
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
-三国志.魏延传
所以诸葛亮这个举动是不是有挑起魏延“反叛”之心的念头?其实在许许多多人看来是这样的。但是我觉得不是,倒是觉得丞相用心良苦。
要知道魏延本就不太服诸葛亮,但是碍于诸葛亮的身份,所以也没说什么。这时候诸葛亮一死,没人压得住的魏延。怕魏延急功近利,继续北伐。所以想了这么一出。
我觉得激起魏延怒火的人还是杨仪,杨仪和魏延两人势同水火,彼此都看对方不顺眼,而杨仪在密会之后,又得了诸葛亮的命令,几人商量,故意派费祎去传达诸葛亮的命令,让魏延断后。
魏延听后,果不其然,想自己继续北伐,而且还听到自己要给杨仪他们断后,更气不打一处来。那肯定不干啊,说道:“丞相虽然死了,我魏延还在啊,我魏延一样可以率军继续北伐,打掉曹贼,这杨仪算什么东西,凭什么让我断后?
亮卒,仪秘不发丧,令祎往揣延意指。延曰:“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当自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之所部勒,作断后将乎!
费祎这一听,果不其然,丞相当真料事如神,便找了个借口,上马掉头就跑。魏延一看不对啊,这家伙急着跑什么?仔细一想,坏了,想把费祎抓回来,但是已经晚了,便派探子去打探消息,这一打探魏延气坏了,探子回报到,杨仪带着大部队已经往回撤了。魏延一听,怒火攻心,做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也就是这件事,让他背上了反贼的名头,死的不明不白)。
听罢,魏延召集部下,赶在杨仪他们前面撤退了,这家伙一路撤退一路烧啊,什么路标啊,桥啊,栈道啊,一个没放过,以拦截杨仪部队撤退。拦截大军撤退,
这可是杀头的大罪啊。
果不其然,杨仪向朝廷上书说魏延起兵谋反,违抗军令。魏延也上书说杨仪有谋反之心,不战而退,两人各执一词。
刘禅一时半会也拿不定主意,两边都不好惹。便召集董允,蒋琬和一些大臣一起商量。但是就凭魏延烧栈道,阻击友军的行为,朝廷内也没人敢支持他,更何况朝中也无人帮他。
而杨仪这边,在朝内还是有人的。蒋琬,董允,这些都是。
所以蒋琬,董允一口咬定,杨仪不会反,魏延肯定会反。刘禅也没有直接听取二人的意见。只是命令蒋琬带人去前方仔细调查。
然而还没等蒋琬到达,王平带兵前往魏延军营叫阵,大声斥责魏延:“丞相归天,尸骨未寒,汝等岂敢如此胆大妄为?”
这一喊,魏延的士兵们听了,不对啊,我们怎么就成叛军了,而且马上能回家了,这时候被按个叛军的名头可不值当,于是分分放下武器,回归大部队。
魏延一看,完了,知道自己干的事也站不住脚,这下没了兵权,彻底心灰意冷。
于是只好带着儿子和几个心腹往南逃去,再逃亡到汉中。
杨仪带兵南下追击魏延,最后在阵前,姜维和其说话的时候也是叫姜维到一边去,此事与他无关,这是他和杨仪的事,他要和杨仪单挑,但是杨仪哪会与其单挑,最后在被马岱所杀。被定了谋反的罪名,诛灭三族。一代名将终究含恨而终。
魏延真的要反吗?
我的答案还是:不会。
《三国志.魏延传》也同样记载:“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
魏延如若反叛,应该是往北投靠曹操,而不是南下回汉中,他的本意还是为了杀掉杨仪。并不存在反叛蜀汉的心思,只可惜他过于自傲,一时头脑发热,只为了解决自己与杨仪的私人恩怨,错在不该动用军队阻击友军,不该违抗诸葛亮的军令。所以他完全是用了一种错误的方式来证明自己。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诸葛说了:魏延脑后有反骨。会算命,谁惹的起?
“被造反”而已
很复杂,不听命令不顾大局要说造反也可以说得过去,但是说他反吧他确实没有行动。我的结论是不太冤(冤肯定冤但是咎由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