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最新Nature!

测试课程 2025-02-21 12:03:41

研究背景

钙钛矿发光二极管(PeLEDs)已成为下一代超高清显示器的有力候选者。在外部量子效率(EQE)超过20%的绿色和红外发射PeLEDs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然而,迄今为止,纯红色PeLEDs(<640nm)的器件性能和相应的颜色稳定性仍然不理想。开发高效稳定的窄线宽纯红色PeLEDs,尤其是其电致发光峰值集中在630nm以实现更宽的色域,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挑战。

目前,通过卤化物混合策略可以实现纯红色钙钛矿发射体。然而,由此产生的混合卤化物PeLEDs存在严重的工作电致发光光谱偏移。相比之下,超小CsPbI3钙钛矿量子点(QDs)被认为是实现高效稳定的纯红色钙钛矿发光二极管(PeLEDs)的最有前景的候选材料。然而,当超小CsPbI3量子点组装成导电膜时,保持其溶液相特性极具挑战性,这极大阻碍了它们的器件应用。

研究成果

近日,南开大学袁明鉴教授、陈军院士、章炜研究员,通过构建CsPbI3 QD/准2D钙钛矿异质外延结构,报道了一种原位沉积稳定的超小CsPbI3量子点导电固体的方法。异质界面上边缘取向配体的排列良好的周期性阵列引发了CsPbI3量子点临界层厚度中显著的八面体倾斜,这增加了CsPbI3和δ-CsPbI3之间的吉布斯自由能差,从而实现了CsPbI3 QDs的热力学稳定。基于此方法,成功制备了发射波长可调的稳定CsPbI3 QDs导电薄膜,其发射范围覆盖了600nm至710nm的整个红色光谱区域。还展示了纯红色PeLEDs,其具有以630nm为中心的窄电致发光峰,符合Rec.2100超高清显示器标准。该器件的认证外部量子效率为24.6%,半衰期为6330min,是迄今为止报告的最高效、最稳定的纯红色PeLEDs之一。此外,该方法与大面积制造兼容,使1cm2的PeLED在630nm处表现出20.5%的最佳外部量子效率。

相关研究工作以“Perovskite heteroepitaxy for high-efficiency and stable pure-red LEDs”为题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上。

图文速递

图1. CsPbI3 QD自外延的合成

图2. 去外延薄膜中的准-2D/CsPbI3 QD/准-2D钙钛矿异质外延

图3. 八面体倾斜

图4. 基于CsPbI3 QD去外延薄膜的纯红色PeLED性能和操作稳定性

结论与展望

总之,这项研究开发了一种原位沉积稳定超小CsPbI3 QDs导电固体的方法。在双边外延配置中共组装超小 CsPbI3 QD 与准二维钙钛矿,可显着提高稳定性和性能。两个 QD 表面上的外延应变都会触发显著的八面体倾斜,从而提高黑相自由能垒以防止 δ 相形成。由此产生的纯红色PeLEDs具有以630nm为中心的窄电致发光峰,器件的认证外部量子效率为24.6%,半衰期为6330min。此外,该方法也适用于大面积制造,表明近期可应用于高色域显示器和其他照明技术。

0 阅读:0
测试课程

测试课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