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5月16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上,一位军人向习近平总书记敬上了一个特殊的军礼。
之所以说这是一个特殊的军礼,是因为这位军人没有双手和双眼,总书记一手握住他的肘部,一手拍着他的肩膀,表达了深切的关怀,当这感人的一幕出现在媒体上时,无数人为之动容泪目.....
这位感动了无数国人的军人,正是被誉为“排雷英雄战士”的杜富国,他在一次扫雷行动中,突遇爆炸,生死攸关之际,他毫不犹豫的用舍身一挡,保护了战友,而自己却身受重伤,失去了双手和双眼。
为了表彰杜富国的英勇无畏,国家在授予他崇高荣誉的同时,还赋予了他3个干部都不能享受的待遇。
穿上军装保卫边疆 实现了军人梦
1991年,杜富国出生在贵州遵义市湄潭县一户普通农家,他所在村庄紧邻的一条县道,正是当年红军长征途经之地。
小时候,他常常听长辈们讲红军的故事,上小学时,每到清明节,老师都会带领他们前往附近的红军烈士墓进行祭扫,看到墓碑上没有名字,杜富国好奇的问老师:“为什么墓碑上不刻烈士的名字呢?”
老师对他说:“很多很多的红军牺牲在了长征路上,但他们大多数人都没有留下自己姓名,他们都是无名英雄。”
这些为了国家和人民甘愿献出宝贵生命的无名英雄,让杜富国充满了感动和崇敬之情,自此,他心中萌生了一个远大的理想:长大后也要步入军营,去保家卫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0年12月,19岁的杜富国在家人的支持下报名参军,通过了层层严格考核后,他成功穿上了梦寐以求的军装,成为了一名军人,多年的夙愿终于得以实现。
参军后,杜富国被分配到边防部队,成为了一名边防战士,他的主要工作是站岗放哨,巡逻执勤。
在没有任务的时候,他会经常去帮助村民干活或者到炊事班帮忙,他这种乐于助人,又不怕累和苦的精神,赢得的村民和战友们的一致赞扬。
在守护边疆的岁月里,杜富国听闻了许多当地村民因不小心踩到地雷,被炸死炸伤的悲惨遭遇,每每听到这些,他心中便很不是滋味,总觉得自己作为人民子弟兵,没有尽到保护人民安全的责任。

当时,在我国的南疆,有战争遗留的130多万枚地雷及其他爆炸物密布在地下,随时都有被误触而爆炸的危险,严重威胁着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极大地阻碍了边疆的建设和发展。
云南边陲一个名叫沙仁寨的地方,被称为“雷患村”,在这片面积不大的土地上,一块块警示牌随处可见,但仍然经常出现村民因触雷致死致残的情况,这个村共居住着87名居民,可是却只有78条腿,
为了还边境村民一个安全安宁的生活环境,我国曾在中越边境云南段进行过两次大面积的扫雷行动,但雷患问题依然未能彻底解决。
2015年下半年,我国计划在中越边境云南段展开第三次大规模扫雷行动。
当杜富国得知将组建扫雷排爆部队时,他立即找到上级主动请缨,申请加入排爆队伍,后来获悉,杜富国是第一个报名参加排爆行动的。
就这样,杜富国从连队转到了扫雷排爆大队。
“你往后推 让我来”
在成为扫雷兵之前,杜富国对排雷一无所知,因此,他在排雷训练中,格外认真刻苦,训练结束后,还会通过扫雷教材深入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训练,他熟练掌握了数十种排雷技术,被全队公认为“排雷尖兵”,最终,他凭借优异的考核成绩顺利通过了考核。
一切准备就绪后,杜富国随扫雷大队肩负神圣使命,奔赴“雷场”执行排雷任务。
在和平年代,要说最具危险性和挑战性的任务,扫雷无疑是其中之一,而扫雷兵,则是离死神最近的人。
在执行扫雷任务时,每多排一颗雷,危险的系数就多增加一分,对于这一点,杜富国怎会不知,但他却从未流露出过丝毫畏惧之意,反而总是冲在最前面,第一个踏入雷场去安装炸药并进行引爆,他是扫雷大队中数一数二的排雷能手,排雷最多的人之一。

在马嘿雷场,一位战士探测到十多枚火箭弹,且火箭弹的引信还都是朝下,杜富国深知这种类型炸弹的危险性远超普通地雷,他当机立断,让这位战士迅速撤离到安全区域,自己则小心翼翼地上前处理。
经过一上午的匍匐作业,这枚高度危险的火箭弹终于被他成功拆除,而此时,他那厚厚的防护服已被汗水完全浸透。
像这样的事例发生在杜富国身上并非偶然,而是一遇到危险,他会本能地挺身而出。

有一次,在某个雷场,班长探测到一枚抛撒雷,这种地雷不仅极为罕见,而且危险性也极高。
班长正准备命令杜富国撤离危险区域,却没想到杜富国抢先一步,大声喊道:“班长,你退后,我来吧!”话音未落,他已迅速靠近地雷。
战友们评价杜富国说:“他不仅排雷技术精湛,而且为人热心,只要是有任务、有困难的地方,总能看到他的身影。他永远是那样的精力充沛,似乎从来不知道疲倦,因此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雷场小马达’。”
战友们还提到,杜富国不仅善于思考,还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这实际上便是他在面对危险时,总有足够的底气说“让我来”的根本原因,而也正因为他有着让人佩服的专业技术,所以大家才放心让他来完成危险和难度极高的任务。

从杜富国那防雷靴的磨损程度、防护服上的斑斑汗迹,以及被磨得锃亮的排雷工具......都是他战斗历程中艰辛与荣耀的有力见证,在排雷大队三年多的时间里,杜富国成功排除的地雷和爆炸物约有2400余枚。
但令人无法接受的事情终究还是发生了,不幸悄然降临到杜富国身上。
2018年10月11日,杜富国带领战士艾岩在老山坝子雷场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有少部分露出地面的弹体,凭着丰富的排雷经验,他初步判定这是一枚加重手榴弹,具有极高的危险性,而更可怕的是,在手榴弹下面,有可能还隐藏着一个雷窝。

面对这个复杂的爆炸物,杜富国决定先查明其构造,但他深知其危险性,于是习惯性的对艾岩喊道:“快,你退后,让我来处理!”
看到艾岩退到安全区域后,杜富国才谨慎地靠近那个弹体,小心翼翼地清除其周边的浮土,然而,不幸还是发生了,只听“轰”的一声巨响,弹体突然爆炸。
在爆炸发生的一瞬间,杜富国本能地向艾岩的方向倒去,竭尽全力用身体挡住了飞向艾岩的弹片和强烈的冲击波。
当只受了些轻伤的艾岩,看到为掩护自己而被炸成血人的杜富国时,顿时泣不成声.......
“排雷英雄”受到了3个干部都无法享受的待遇
经过连续五次复杂的大手术,身受重伤,命垂危的杜富国,终于被医生从生死边缘给抢救了回来。
但不幸的是,虽然他脱离了生命危险,但却永远失去了双手和双眼,脸部、胸腹等部位也受了伤,并留下了好几十处触目惊心的伤疤。
杜富国苏醒后的第一件事,关心的并不是自己的伤势,而是开口第一话就问艾岩伤的怎么样?当听到艾岩伤势并无大碍时,他顿时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而在场的所有人却忍不住潸然泪下.....
杜富国刚醒过来时,根本没想到自己伤的那么严重,他还乐观地对陪护的战友表示,等养好伤后,就返回扫雷大队,继续执行扫雷任务。
听到这番话,战友心中一阵酸楚,一时不知该怎么回应他的话。
最终,扫雷大队的领导们经过商议,还是决定告诉杜富国实情。

向来坚强乐观的杜富国得知自己的病情后,顿时沉默了,在场的所有人都紧张的注视着他,担心他无法承受这个沉重的打击。
片刻之后,杜富国用沙哑且略带颤抖的回应道:“我......我没事,大家.....大家放.....放心吧。”
虽然杜富国嘴上说没事,让大家放心,但他内心又怎会真的平静呢?他脸上难掩的痛苦神情,被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清清楚楚地看在眼里,也痛在了心里。
仅仅用了两天的时间,杜富国就将自己的心态调整了过来,他又恢复到了受伤之前的状态,主动与别人说笑聊天,并且还毫不避讳的谈论自己的伤势,这让大家都松了一口气,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伤势好转后,杜富国以惊人的毅力积极投入到了康复训练中,他的辛苦和努力没有白费,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训练,他的体能、生活自理能力和工作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虽然杜富国再无法重返部队继续工作,但国家却并未忘记这位英雄,在授予他一等功及“排雷英雄”的荣誉称号的同时,还赋予了他三项连普通干部都无法享受的特殊待遇。
在受伤之前,杜富国的每月工资约7000元,如今,在保留这份薪资待遇的同时,他每年还可以额外领取8万元的抚恤金,而像医疗、保健、检查等费用则是另行再算,即便日后退休转业,他仍然可以继续领取八万元抚恤金,且与退休金、伤残补助互不冲突,也就是说,这些待遇他终身享有。

此外,他还享有出席国家重要活动的特殊待遇,在我军中,能获此殊荣的人,可谓是屈指可数。
不仅如此,就连杜富国父母的养老、妻子的工作等问题,国家都做了妥善的安排,这也就意味着,杜富国完全不用为后半生的生活担忧。
杜富国后半生的生活,完全可以说是衣食无忧了,但他却并未选择开始享受安逸的养老生活,而是在伤势好转后,开始学习播音。
经过一段时间的勤练苦学,他的播音水平虽然达不到特别专业的水平,但却也是有模有样。
如今,杜富国生活的忙碌且充实,他这是在用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自己无愧于“英雄”这一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