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个朋友写文章,说“开悟能让人内心平静”云云,但看完他的文章才明白,他不过是拾人牙慧,根本不明就里。
想当然理解成:一个人把事情看通透了,所以心情不急不躁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ba9aec61cab5cd6661424062a75d488.jpg)
然而佛学真实含义与其风马牛不相及。更谈不上“把事情看通透”的意境。
佛学基础知识:
1)佛学是古老关于科学研究的学问,属于自然科学研究方法论。
2)所谓“悟”是科学研究中“科研活动”的含义。
它包括:开悟、领悟、醒悟三个阶段,如下图所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92d936b70330cdba2d108973060d3c0.jpg)
即,开悟,特指一个人刚刚开始学习科研活动的阶段。也就是一个人从不懂科学研究,开始从事科学研究的阶段。从普通人到科研工作者的阶段。刚刚入门阶段。
3)开悟,根本谈不上把事情看通透的可能,把问题看通透的阶段是“醒悟”而不是“开悟”。
4)开悟,之所以能够“应对生活中的烦恼”,是因为自己有了一个“科学研究的头脑”,而不是因为把问题看通透。
①有了“科学研究的头脑”,就有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就能应对“生活中的烦恼”。
②有了“科学研究的头脑”,就能静下心来看明白事物运动变化的特性,这就是所谓的“明心见性”。
③有一个“科学研究的头脑”,遇到任何问题都会“开始悟道”,而不是没有章法的胡思乱想。
这就是所谓的“悟后起修”。因为“修行=科研活动”。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d52a50a0bdf5a49592d9d7fe2a689ae.jpg)
④有了一个科研的头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成为常态。
而,古文中,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不是指“身体”。
性=事物运动变化的特性特征特点。
所谓“修身养性”,特指修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错误认知,和积累对事物运动变化特性深入观察的经验。
但这一切,这位朋友全部写了出来了,却解读的风马牛不相及:
❶修身养性,解读成“养护身体”。身,理解成“身体”。
❷“能够应对生活烦恼”,解读成自己把问题看通透了。开悟,理解成“醒悟”。
❸“能够静下心来”,解读成“大彻大悟后的一切看淡”。依然把“开悟”解读成“醒悟”。
ab3721a
心平世界平。 物理说 天地人都是变化不均匀的电磁场,只是大小而异。 万有力与电磁力的统一是:物体(粒子、星球)之间不但有引力还有斥力,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转换,都是电磁力,质量也跟随变化。中子、原子是带电的,物体是带电的。物体内外都有变化的电参数,还有变化的机械参数。能解释太多的现象,包括人类社会现象。宇宙、地球、动植物是个大化工厂。 黑洞是一台非常大的水泵(风机) 真空有电流 时间是事物变化过程! 光内外同样有引斥力及转作用 有作用力就有反作用力,是基本平衡的。宇宙有平衡法则 从黑洞到量子,再到人都会纠缠,光子内外也有引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