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战时期亚洲国家的战争和欧洲国家的战争差别究竟有多大呢?就这么说,抗战时期在我国华北地区的日军治安师团不一定打得过苏军的敌后游击队。同时期东方和西方的游击队也不太一样,虽然都叫游击队,但是西方国家的游击队是有大炮、冲锋枪、飞机和装甲列车的游击队。同时期别说我国的敌后根据地了,就算是日本陆军也不一定打得过。

在为期四年的卫国战争中,苏联长期有数千万人民生活在沦陷区,德军在东欧可不像西欧那样温情脉脉,德军在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地区展开了大屠杀和强制征粮,很多百姓不堪忍受选择加入游击队。在1941年初苏军游击队人数不多,只有几千人,到了1943年之后规模才上来,达到了30–40万人,到1944年规模更是超过了百万人。
而苏军游击队的编制按照旅—支队—分队来划分。其中旅级单位的兵力在500–3000人之间,不同旅之间人数差距很大。游击旅直接接受苏联国防委员会或地方游击运动总司令部的领导。而支队则是旅的下属单位,总人数在100–500人之间,一个支队差不多就是一个营的编制。而分队则负责执行小规模的破坏行动,只有几十人。

和当时的中国不一样,苏联可是世界排名靠前的工业国,各种武器装备是不缺的。在轻武器方面,游击队拥有莫辛纳甘步枪,波波沙冲锋枪,DP-26机枪等,虽然数量没有正规军多,但是每人手里都有一把枪还是非常容易做到的,光是这一点别说是我国游击队了,就算是国民党军都做不到。
在重武器方面,苏军游击队装备有50毫米迫击炮和82毫米迫击炮,另外装备有反坦克枪和大量的地雷、手榴弹。从1942年开始,苏联每个月向游击队空投超过100吨物资,有时候有需求的话苏军还会出动空军支援,另外有一些规模大的游击队是装备有轻型坦克、装甲车,甚至还有装甲列车。

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在中国修建了很多炮楼,严重限制了我军的运动和作战。就有很多人问德军为什么不在欧洲也修建这样的炮楼呢?因为根本没用,就日本那样的砖石建筑炮楼,换欧洲直接一炮轰垮了。苏联游击队虽然上几门反坦克炮,机炮就能轰垮一座炮楼。德军在欧洲需要的是半地下式的混凝土碉堡。
日军在华北的治安师团相较于主力的甲种、乙种师团实力差距非常大,首先火炮装备严重不足,75毫米步兵炮都没几门,只能用迫击炮和掷弹筒凑数,在华北地区长期只有八个治安师团和三个混成旅团,就算加上参谋、非战斗人员,总兵力也不超过35万人,这要是放到苏联游击队面前那就是一盘菜啊。
在1944年的白俄罗斯地区苏联有超过60万游击队,火炮、冲锋枪和空中支援一样不少,结果在4月份德军发动的反游击战中损失惨重,丢失了大量领土和装备。如果是换到日军身上,那苏军游击队就要丰厚收获了。60多万人应对30多万缺少制空权的日军,那真的是随便打,半年之内就能将日军全赶走,可惜当时的中国没有这种实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