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时期的卫国,卫成公与叔武的故事是一段充满悲剧色彩的历史。这段历史不仅揭示了权力的残酷,也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变。卫成公的出逃卫成公,名郑,是卫国的一位国君。公元前632年,晋国为了援救宋国,希望从卫国借路。然而,卫成公拒绝了晋国的请求,这引发了晋国的强烈不满。晋国军队随后改道南河,成功援救了宋国。晋国因此向卫国征集军队,大夫元咺 (xuān) 认为晋国是霸主,建议成公同意,但卫成公再次拒绝,这进一步激怒了晋国。大夫元咺因此攻击卫成公,迫使他出国逃亡。晋文公随后讨伐卫国,分割了部分土地给予宋国,作为对卫国不合作的惩罚。
卫成公最初逃到了陈国,但晋国并未放弃对他的追捕。晋国甚至派人下毒药试图害死卫成公,但卫成公私下贿赂了放毒的人,得以不死。此后,卫成公在周王室的帮助下,开始向晋文公请求回国。经过一系列的交涉和贿赂,晋文公最终同意卫成公回国复位。元咺与叔武的角色在卫成公出逃期间,元咺成为了卫国的重要人物。他拥立了卫成公的弟弟公子瑕为君,即卫中废公,并修缮了城墙,加强了防御。然而,卫成公在周王室的帮助下,开始策划回国复位。他派大夫宁武子去和国内的大夫们盟约,承诺回国后不会追究他们的背弃之过。
叔武是卫成公的另一个弟弟,他在卫成公出逃期间,一直留在卫国,协助元咺维持国政。叔武为人仁厚,对兄长卫成公充满敬意。当晋文公召开践土之盟时,叔武代替卫成公参加了会议,并得到了晋文公的赏识。晋文公甚至想要立叔武为卫国国君,但叔武坚决拒绝,表示只愿意恢复兄长的国君之位。卫成公听信谗言杀害叔武尽管卫成公得到了晋文公的同意,可以回国复位,但他却听信了身边一个叫颛犬的人的谗言。颛犬与元咺有仇,他向卫成公散布谣言,说元咺一直计划谋反,要立叔武为君。卫成公对此半信半疑,于是派人回去悄悄打探。然而,被派去的人被颛犬收买,回来后果然按照颛犬的话说了一番。卫成公大怒,当即就派颛犬杀了元咺的儿子元角。正在安排迎接卫成公回国的元咺得知儿子被杀后,痛哭失声。但他仍然继续迎接卫成公,希望卫成公能够明白真相。
然而,颛犬却继续向卫成公进谗言,说他回去后可能会有危险。疑神疑鬼的卫成公于是让颛犬先回去探路。颛犬带着人马回到卫国后,却一剑刺死了正在洗头的叔武。事发突然,元咺得知后,以为颛犬是受卫成公指示,于是逃往了晋国。卫成公随后回到卫国,得知了叔武被杀的消息后,他抱着叔武的尸体哭喊着说叔武无罪,是那个前锋杀错人。然而,元咺却不认这个解释。至此,卫成公已经重新坐稳卫国国君之位,但他却失去了一个忠诚的弟弟和一个贤能的大臣。
故事的结局与反思卫成公最终返回了卫国并复位成功,但他却听信谗言杀害了无辜的叔武。这一行为不仅让他失去了一个忠诚的弟弟和一个贤能的大臣,也让他的统治蒙上了阴影。这个故事揭示了权力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多变。卫成公因为猜疑和谗言而杀害了无辜的叔武和元角,这不仅是对亲情的背叛也是对忠诚的践踏。这个故事也让我们反思:在权力面前,人性究竟能够坚守到何种程度?在猜疑和谗言面前,我们又能否保持清醒和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