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灭亡后,遗留的百万清军都去哪里了?直到1987年,才被发现

小金会讲历史 2025-02-20 18:16:14
前言:

1912年,随着宣统帝溥仪退位,统治中国近三百年的清朝正式宣告终结。

然而,一个令人疑惑的问题却被历史尘封——昔日横扫天下的清军,究竟去了哪里?清朝鼎盛时期,八旗兵与绿营军数量曾达百万之众,然而辛亥革命后,他们似乎凭空消失了。

是归隐乡野?还是遭遇清洗?又或者,这支庞大的武装力量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直到1987年,一个震惊世人的发现,才让这段尘封已久的历史浮出水面……清军的最终归宿,究竟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

清军的前世今生

提起清军,就不得不说起这支部队的发展历程。

清军主力分为三类:八旗兵、绿营兵和新军,各有各的特点和历史使命。

八旗铁骑:南征北战的先锋

八旗兵,光听这名字就知道是一支精锐之师。

追溯历史,他们可是从努尔哈赤时期就开始征战沙场了。

那时候大清还没入主中原呢,八旗军就已经南征北战,所向披靡。

当年清兵入关时,光八旗兵就有二十万之众,个个都是精兵猛将。

没有他们的奋勇杀敌,哪有后来的康乾盛世?哪有后来的万里江山?

可惜天下无不散的筵席。

八旗军人数毕竟有限,随着大清疆域的不断扩大,他们开始驻守四方,逐渐成了统治阶级的中坚力量。

论地位,他们是顶天立地的王者;论待遇,那是锦衣玉食的荣耀。

可这样的日子久了,再勇猛的将士也耗尽了昔日的雄心壮志。

到了清朝末年,这些八旗子弟早已丧失了骨子里的血性,面对列强的坚船利炮不堪一击。

当大清的宫阙轰然倾塌,他们也就随波逐流,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了。

绿营兵:尽忠不尽力

相比八旗兵,绿营军就平凡多了。

这支队伍是清朝入关后为了治理日益广阔的疆土,从汉人中广泛招募而成的。

他们主要负责地方驻防,维护社会治安。

可是这帮汉族士兵心里到底有几分忠心,就难说了。

毕竟他们效忠的是异族统治者,心里难免有所芥蒂。

平日里战战兢兢,宁可多得一分而不可少尽一分。

上了战场哪肯全力以赴?更何况,随着贪污腐败之风在绿营军中蔓延,这支部队早已人心涣散,战斗力几近于无。

新军: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眼看着列强的铁蹄越迫越近,眼看着国运一天不如一天,清廷终于意识到非改革不可了。

于是,洋务运动兴起,新军应运而生。

这支军队用的是西洋的枪炮,学的是西方的制度。

一切看上去都那么美好,好像曙光就在前方。

可惜,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当新思想在这些年轻人心中发芽,当他们对腐朽的封建统治产生质疑,当革命的号角已然吹响,再先进的武器装备也回天乏术了。

从天朝上国到山河破碎

鸦片战争,这个如雷贯耳的名字,成为大清帝国衰落的转折点。

从1840年《南京条约》的屈辱签订,到1860年《北京条约》的再次失败,短短二十年间,洋人的坚船利炮打得天朝上国焦头烂额。

割地赔款成了家常便饭,而香港、九龙的主权更是彻底易手。

可丢人的事还在后头呢。

就说太平天国吧,区区一个汉人起义军,号称拥兵百万的大清朝居然打了13年才勉强平定,这是何等的无能?还不是因为军队里烟鬼成群,个个骨瘦如柴,拿烟杆子的力气都没有,还打什么仗?后来清廷虽然醒悟,重整军备,可惜收效甚微。

甲午战争爆发后,一直被寄予厚望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军彻底沦为列强的砧板鱼肉。

慈禧太后大概也知道大势已去了吧,这才下令练新军图强。

新军装备先进,训练有素,奈何人数有限,根本无力回天。

等到辛亥革命烽烟再起,南方革命党的队伍风起云涌之时,残存的清军早已自顾不暇。

就连袁世凯这样的死忠都弃暗投明,倒戈共和了。

大清朝就这样在内忧外患中走向终结。

多少年后,当我们回首往事,不禁要感慨:什么八旗军,什么绿营兵,什么新军,到头来都成了昨日黄花。

盛世不再,繁华落尽,王朝的灭亡早已注定。

九龙寨里的顽固守卫

那些散落天涯的清军将士们,在大清倾覆后又去了哪里?大多数人不是被袁世凯招安,为北洋集团卖命,就是脱下军装,逃进深山老林为匪。

还有一些不愿意面对现实的,心存侥幸地投靠了溥仪,妄图东山再起,复兴旧梦。

可谁又能料到,就在民国肇建后的80多年里,在遥远的南方港岛,竟然还驻扎着一支不为人知的清军?他们的故事,几乎成了一段湮没在历史尘埃中的秘辛。

原来,早在不平等条约割让香港之后,清廷就在九龙半岛北面驻扎了一支军队,就为了防止英国人进一步侵略。

后来九龙南面也落入了洋人之手,可这支军队硬是坚守在老地盘上,几乎成了个三不管的飞地。

在这里,大清朝仿佛还在延续。

旧的军营制度,旧的生活方式,旧的一切恍如隔世。

外面天翻地覆,他们却仍然我行我素。

谁能想到,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大半个世纪。

直到八十年代,因为中英两国要合作拆除九龙城寨,人们才猛然发现:原来那个灰头土脸的寨子里,竟然还藏着一群固执的清军后人。

就这样,随着1987年九龙寨的消失,这支苟延残喘了近百年的部队,终于也成了历史的注脚。

一页史书千古事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昔日的鼎盛辉煌,如今不过是荒冢上的一抔黄土。

王朝更替,族群兴衰,本就是历史的必然。

当一个旧的时代终结,当一个新的社会制度诞生,与之休戚相关的一切都会土崩瓦解。

这个道理,放在世界历史长河的任何一个片段,都一样适用。

细细想来,清军的结局不过是大清江山日薄西山的一个缩影。

一个囿于腐朽僵化统治的政权,一个固步自封、不思进取的民族,又怎能抵挡时代前进的滚滚洪流?唯有以民为本,唯有与时俱进,苟全性命于乱世,才能立足于不败之地。

百年沧桑,梦醒时分,这是后人留给我们的最深刻的启示。

今天,当我们回望昨日的峥嵘岁月,更应该着眼明天的壮阔征程。

0 阅读:45
小金会讲历史

小金会讲历史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