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到一个下属家走了一趟,回来后向周总理汇报:此人日后会背离

小金会讲历史 2024-11-27 14:50:34

1928年的一天,陈赓接到一个“特殊”的任务:到一个留苏归来的同志家中考察这人的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

陈赓接到命令后,就到对方的家中走了一趟。

结果等他回来后,却直接对周总理说道:“此人日后背离组织的可能性极大……”

他为何会作出这样的判断?这人究竟是谁?他又是否像陈赓所说的那样背离组织了?

曲折的少年经历

这人名叫李士群,出生于浙江遂昌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中。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便因为积劳成疾,无钱医治而病死。

在整个少年时期,李士群便充当起了家里的顶梁柱。他靠着下地种田,为地主做苦工养活了妹妹和母亲。

后来,从外出打工的同乡口中得知,上海遍地都是黄金,这让他燃起了一丝希望。

之后,他便瞒着家人借了二十元的盘缠,只身来到上海,准备挣了钱后让母亲和妹妹享福。

梦想很甜美,现实却给了他重重一拳。当时的上海只是有钱人的上海,而对于李士群这样的穷苦人来说,只有被奴役的份。

由于没学历、没背景,他找遍了整个城市的工作,都没有人愿意用他。最后,因为太久没吃饭,他竟然饿倒在了一个姓叶的富户家门口。

好在这家人敦厚善良,将他接到了府中收留了他。之后他被安排到书房里,负责来往的信件与整理书籍。

后来,叶府的千金大小姐叶吉卿看上了他,招他做了上门女婿。就这样,李士群一夜翻身,做了有钱人家的姑爷,从此过上了富贵生活。

但他毕竟是贫民出身,在这种大户人家中难免会遭到鄙夷的目光和讽刺。

他的自尊心受挫,决心要干出一番大事来证明自己。

之后,他进入东亚同文书院就读。而这所学校是日本人创办的,目的就是为国人青年灌输亲日的思想,好为日后的战争做准备。

也正是因为这段经历,为他后来的选择埋下了伏笔。

后来,在同宿舍同学的推荐下,他加入了我党,开始接触革命思想。

不久后,他转入上海大学学习,认识了瞿秋白、蔡和森以及任弼时等大批进步人士。

在他们的帮助下,李士群来到苏联东方大学进行深造。

此时的他也终于摆脱有钱人家的轻视,成为了炙手可热的留学精英。

两年后,他学成回国。在党组织的安排下,他在上海的一处寓所安顿下来,准备进入中央特科工作。

但一连等了好几天,他都没有接到任何任职消息。就在他快等得不耐烦的时候,一个叫王庸的男人上门了。

经过介绍后,他才知道,王庸是中央特科的同志,是受周总理的嘱托过来慰问他的。

得知组织这样关心自己,李士群非常高兴,他随即便热情地将王庸请进家里。两人聊了整整一个下午,对方才起身告辞。

不久后,中央给他的任职通知便下来了:任命他为蜀闻通讯社记者。

李士群对这个结果有些不满。一般来说,从苏联回来的同志都是直接担任领导的,他怎么就只被派了个记者的工作呢?

每天风吹日晒的不说,还有暴露的风险。

他不知道的是,这个职务是组织临时给他换的。当初总理确实想重用他,还提前派人去了他家中考察,结果并不如人意。

原来前不久的那个王庸正是陈赓所乔装的。在经过一番交流后,他便看出了李士群问题非常大。

于是在回到组织后,他便对周总理报告说:“这人经受不住考验,将来极有可能背离组织。”

周总理听了他的汇报后,接受了他的提议,给李士群更换了他的职务。

那么李士群又是否如陈赓所言的那样,对革命不忠心呢?

踏上不归途

成为地下党员没多久的李士群,便在一次执行任务时暴露了身份,当时就被抓进了巡捕房中。

李士群怕巡捕房的人将他交给国民党政府,便暗中花大价钱与上海帮会取得了联系。

在这些人的帮助下,他顺利出狱。从此,他便与上海的各方势力都有了联系。

当时组织一再劝阻他少与这些人来往,但他为了行动方便一再不听劝。

1931年,中央特科的重要领导顾顺章投敌,组织遭到了重创。周总理要求众人立即离开上海。

但李士群不愿离开这个十里洋场,并没有听令。因此在不久后,他便被国军情报组织的长官徐恩曾抓捕了。

在见到其他革命同志受到的折磨后,李士群顿时被吓慌了神。没做多少犹豫,他便向敌人投降了。

所幸,组织早就知道他不可重用,从未让他接触过重要机密。因此,他所揭露的情报并未对我党造成太大损失。

之后,他便成了国民党的一名“编外”情报员,又回到了中央。他隐瞒了自己投敌的真相,企图进一步深入组织,为敌人获取情报。

但我党早就对他失去信任,始终未能让他得逞。

当时与他一起潜伏的还有丁默邨。两人都在杂志社工作,时常在暗地里发表文章,攻击进步人士。

他们的小动作都没能逃过我党的眼睛。组织为了拔除两个害群之马,便想了一个一箭双雕的方法:让李士群除掉丁默邨。

两人还不知道自己的身份已经暴露,只是以为这是组织在试探他们。为了获取组织的信任,两人便合谋想了一个主意:杀了上海区区长马绍武。

马绍武是国民党情报组织的重要人物,经常对着两人颐指气使。两人早就对他怀恨在心。

只要除掉马绍武,他们二人不仅能取代他的位置,还能减少组织的怀疑。

于是在一番密谋后,两人成功将这人铲除。结果,此举不仅没获取我党的信任,反而将两人都送进了国民党的监狱。

李士群在监狱中受尽酷刑,几乎奄奄一息。最后,还是叶府散尽家财,将他解救了出来。

从此,国民党也开始嫌弃他,只让他在部队里干一些杂活。面对这种境地,李士群敢怒不敢言。

就在这时,日本人发现了他,给他抛来了橄榄枝。李士群本就对国民党积怨已深,而且他对抗战形势也非常消极,因此便顺势投靠了日本人。

不久后,他便来到汪精卫手下工作,不断地抓捕爱国人士,打压抗日运动。可以说,此时的他已经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的工具。

但随着势力的扩大,他变得越来越狂妄,也不再像原来那样对日本人俯首称臣。

日军也发现他逐渐脱离了掌控,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放弃他。

1943年,日本军官冈村将他请到家里,在他的饭菜里下了毒。就这样,李士群一命呜呼,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纵观他这一生,除了对他的恶行愤慨外,更让人吃惊的是陈赓的慧眼如炬,竟然在多年以前便预料到了他的结局。

那么陈赓究竟从何判断这个人是不可用的呢?

从细节观全局

原来,当初中央之所以迟迟没给他下任务,就是为了让人好去他家中观察。

那天,陈赓刚进入他的寓所后便吃了一惊。当时的住所是组织临时给他找的,李士群刚住进去没几天。

但陈赓却发现,他屋子中的摆设或者家具虽然不是特别奢华,却非常精致,就连茶杯这种小物件都很考究,一看就是花了不少价钱。

后来在两人谈话时,李士群也一直在抱怨。

他说在苏联学习太苦了,每周只能分到一斤黑面包。而且日常学习和训练几乎没有休息时间,从白天练到晚上,实在让人受不了。

其次,他还觉得党内给的生活费太低了。自从他回国后,组织便只给他25块钱,根本不够他在上海的开销。

最后,就是他对革命的消极情绪。他回国后亲眼见到国民党大肆抓捕我党人士,这让他心生害怕,认为“革命要想胜利还是太困难”了。

虽然他说的大部分都是事实,但也正让陈赓看出了他动摇的信念,以及贪图享乐的本质。

这让他有理由断定,李士群并不是一个合格的革命人士,经受不住考验。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陈赓所言非虚。

真正的革命人士,不会抱怨生活的困境。他们不管遇到多大磨难,都会一心一意地坚守心中的信仰,哪怕是付出自己的生命。

而不是像李士群一样,懦弱无能,自私自利,为了利益甚至会出卖自己的尊严。

这样的人,注定会被人唾弃!

0 阅读:14

小金会讲历史

简介: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