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她的家,你会发现,她的客厅里几乎没有“新鲜”的东西。除了几件简单的摆设之外,别无他物,倒是东西两侧墙壁上的布置,格外引人注意:
一侧挂着由著名书法家为她书写的毛主席的《七律·长征》诗作;一侧是毛主席70年代会见外宾时的巨幅照片。
其实,她跟毛主席关系非常好,就说她跟毛主席的合影吧,足足有六七十张,只是随着历史的变迁,好多照片找不到了,很可惜。
她便是在毛主席身边工作17年的谢静宜,毛主席亲切唤她为小谢。
小谢虽是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但比起毛主席,她最先认识的国家领导人是周总理。
那是发生在1953年冬天的一件事。
这年冬天的雪似乎比往年来的更迟些,喜欢下雪的谢静宜盼望着可以早点看到雪花盖满整个城市的美好画面。
就在这时候,她收到中央机要局发来的帖子,上面说中南海要组织一次晚会,身为机要局一员的她得去参加这次晚会。
在晚会上,谢静宜第一次见到了周总理,机要局的同事们全部涌上去跟周总理握手,谢静宜很快加入到这个行列中。
周总理见谢静宜面生,便主动问起她在哪个单位上班。谢静宜说自己是机要局的,这让周总理小小惊讶了一下,机要局的同事他都认识,怎么之前没有见过小谢呢?难道她是刚被调来的新员工?
“你是不是新来的呀?我之前没有见过你呀!”
“我不是新来的,我来机要局已经大半年了。”
在这不久后的另一次晚会上,她不但再次见到周总理,还第一次见到毛主席。
这次来参加晚会的人要比上次多,谢静宜被挤在人群里,不远处的周总理看到谢静宜后,便招呼道:“来,坐着这里!”
或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也或许的谢静宜已经熟知周总理的秉性,她毫不怯场地坐在周总理跟毛主席中间的沙发扶手上。
谢静宜主动向毛主席问好。
眼前这个性格开朗的小姑娘引起毛主席的注意,毛主席问她:“你是谁呀?”
谢静宜回道:“我是中央机要局的,我叫谢静宜……”
谢静宜是1959年离开的中央机要局,这一年,她也被调到毛主席身边工作,给毛主席当机要员。
前文中提到,谢静宜跟毛主席有很多合影,其实这些合影大部分都诞生于1965年之后。这一年,谢静宜跟随毛主席外出视察,在巡视大江南北时,他们留下了好多张极其珍贵的合影。
除了能跟毛主席合影之外,在这次视察工作中,谢静宜也从毛主席身上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
宁县井冈山是谢静宜一行人的下一个目的地。工作人员的车比毛主席的专列早到几分钟,谢静宜也利用这个时间差,登上毛主席曾住过并撰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著作的圣地——八角楼。
她在这里见到好多毛主席的旧物,虽然时代不一样了,但是这些旧物给她的感觉依旧很熟悉,毛主席是个节俭的人,不管是在什么地方工作,他办公室内的装饰都是很简洁的,无非就是一张桌子、一张椅子、一个柜子……
不一会儿,毛主席的车到了。毛主席的专列开得很慢,毛主席坐在靠窗的位置观察着八角楼的面貌,见毛主席没有下车,谢静宜一行人立即上车随行。
列车还没行驶多长时间,就到了下一个目的地——黄洋界。毛主席在这一站下车了,谢静宜几个人便匆忙跟上去。
谢静宜很快就洞察到,毛主席此时此刻的心情不一样了。井冈山,它是毛主席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他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相当熟悉,时隔多年再次回来,必然感慨万千。
毛主席看着远处的山脉,对大伙说:“这就是黄洋界,当年我们就是利用这个险要地势跟敌人对抗的……”
在跟大伙儿忆往昔的时候,毛主席还提到了人民,他说:“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革命战争是人民的战争,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人民,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
谢静宜听着毛主席的话,感慨良多,在毛主席身边时,她总是得到别人没有的学习机会。在这些年的相处中,毛主席也明白谢静宜求上进,做人本分、踏实,所以他不止一次对谢静宜说:“你有时间的话,要帮帮李讷。”
李讷是毛主席最小的孩子,毛主席将孩子托付给谢静宜,这是对她的信任。1972年冬天 ,在毛主席的安排下,谢静宜跟李讷一起来到东北三省参观、学习。
平日里,毛主席也非常关心谢静宜。
一天傍晚,谢静宜正在毛主席车厢听毛主席跟她谈读书的事。
突然,叶子龙开门走了进来,对谢静宜说:“小谢,你去给北京发一份电报。”
闻言,谢静宜立刻起身去办。就在这时候,毛主席对着叶子龙说:“天这么晚了,你看她都困了,让她回去睡觉吧!那个电报不着急,明天早上发出去也是可以的!”
毛主席的话让谢静宜感动极了,此时的她觉得自己就是毛主席的亲生孩子,毛主席在为她撑腰,但是理智上,谢静宜知道叶子龙让自己发电报是工作,她不能懈怠。
“不要紧,我夜里工作习惯了,我们机要人员一个个都是‘夜猫子’!”
谢静宜的话把毛主席逗得哈哈大笑。
不到午夜,谢静宜就完成了工作,正要休息的时候,毛主席的卫士封耀松来到谢静宜门口,说:“小谢,主席叫你去吃饭,主席吃饭的时候,想到你还在工作,特意让我来喊你的!”
谢静宜听了非常感动,在毛主席心里,他们不是工作人员,他们就是他的家人。
自1959年来到毛主席身边工作,她每一天都在跟着毛主席学习。
1968年,年仅33岁的谢静宜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1970年任北京市委常委;1973年任北京市委书记,但她只干了3年就被撤职了。
谢静宜在机要局工作的时候,好几次得到周总理夫人邓颖超的关怀。有一次,周总理跟邓颖超在飞机上见到谢静宜后,特意把叫到身边,关切说道:“你们做机要工作的同志是很光荣的,但是工作也很辛苦,要注意休息,每天尽量睡够八个小时……”
所以当邓颖超得知谢静宜身患重病时,她出面帮她解决了回北京这一难题。回到北京后,谢静宜的生活得到妥善处理,晚年时住房享受局级待遇,工资总额395元。
用户10xxx12
作者没到过茅坪八角楼,八角楼附近根本没有铁路,怎么说在毛主席专列上看见八角楼,简直是胡编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