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不可用尽,福不可享尽

阿云说历史 2023-07-07 11:00:59

“极而反,盛而衰,天之道也,人之理也”出自:《经传· 四度》,意思是:事情发展到极点就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繁盛到极点就会衰败,这是自然发展的规律, 也是人生发展规律,巅峰和深渊其实相伴相随,所谓”势不可用尽“,

熟悉清代历史的人都应该知道,清代雍正年间的大将军年羹尧,他和隆科多曾经是雍正皇帝的左膀右臂,雍正皇帝能击败其他兄弟,登上皇帝的宝座,依靠的这是年羹尧和隆科多,他的人生命运极好的诠释了“极而反,盛而衰“的人生规律。年羹尧。是从一个底层,通过自己的努力爬到社会的顶层的,他曾经是雍正府里的包衣奴才,也就是雍正的奴才,下人,年羹尧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获得了雍正的信任,在雍正的推荐下,先是任陕甘总督,成为雍正继位时依靠的两个主要力量,另一个就是九门提督隆科多。后来雍正继位以后,直接任命他为抚远大将军,成为当时权倾一时的重臣,其权力甚至超过当时雍正朝廷的上书房几个重臣。年羹尧当上抚远大将军后,极度腐败,在西北打仗的时候,甚至要求朝廷把新鲜蔬菜直接从全国各地运往西北,供他享用,把自己完全当着一个土皇帝。年羹尧还干预朝廷的人事安排,当时甚至出现了“年选”的现象,就是年羹尧甚至把持了朝廷的人事安排,只要是年羹尧推荐的人员,朝廷不敢不安排,年羹尧的那些下属,甚至居功自傲,眼里只有年羹尧,其他人的说一概不从,甚至是雍正的话也不执行,年羹尧在西北的时候,其他官员拜见他的时候,必须要下跪,直接把自己当成了土皇帝,雍正曾经派了一个官员孙嘉诚在年羹尧大营里面,孙嘉诚是带着圣旨去监督年羹尧的,也代表着朝中对年羹尧不满的大臣,年羹尧知道这是雍正派来监督他的,但是孙嘉诚曾经弹劾过年羹尧,年羹尧非常恨他,而且孙嘉诚也是一个清官,年羹尧最终居然容不下他,找个借口直接把孙嘉诚杀了,孙嘉诚死后,朝中百官联名弹劾,内阁、九卿、詹事、科道等官多次奏请严惩年羹尧,这些官员一方面是出于气愤,一方面也生怕自己哪一天惹了年大将军不高兴,落得个惨死的下场。因为年羹尧当年从西北回北京的时候,甚至要求下属官员下跪迎接他,那些朝廷官员,甚至还有很多王爷,在路边跪着迎接他的时候,年羹尧甚至都不下马还礼,完全不把朝廷的礼节放在眼里。所以,年羹尧的所作所为早就犯了众怒,只是因为雍正对年羹尧的宠爱,大家没法。

年羹尧在炙手可热的同时,也与掌握人事权的吏部尚书隆科多和掌握财政权的怡亲王允祥之间关系恶化。在平叛期间,年羹尧不断以军功名义要求朝廷为他保荐的人员加官晋爵。他开列的保举名单通过密折直递雍正帝面前,再由雍正帝以圣旨的形式下达给吏部。因为年羹尧每次推荐的官员太多,吏部不得已为其专立一档,谓之“年选”,而这触犯了隆科多的利益。而允祥在主持清查国库亏空之际,年羹尧屡次请求免除川、陕各项赔补,并免除陕西亏空官员就地解职的处罚,都得到雍正帝的批准,而这种做法也被其他省所效仿,使允祥的工作出现困难。 雍正三年(1725年)初, 北京城出现了“日月合璧, 五星连珠 ”的天象,督抚大臣上表称贺,雍正帝特意看了年羹尧的贺表,发现把“ 朝乾夕惕 ”写成了“夕惕朝乾”。雍正帝说年羹尧不是个粗心的人,他的贺表写成这样,是故意的。他不愿意用“朝乾夕惕”这四个字,这是“自恃己功,显露不敬之意”。

最终,由于年羹尧的狂妄自大,得意忘形,结党营私,贪污腐败,雍正难以容忍,先把年羹尧降级为杭州将军,接着又把年羹尧处死了。

年羹尧无疑是个悲剧人物,年羹尧其实也是个康熙年间的进士,其担任陕甘总督和抚远大将军期间,表现出了杰出的军事才能,也得到了康熙和雍正的赏识,年羹尧也得到了该有的一切,可以说是人生得意,应有尽有,但是,那句“物极必反“的规律,很快在他身上得到了印证,其从最高峰坠落下来,仅仅只有几年时间,其坠落的速度之快,前后命运反差之大,无不令人唏嘘。如果人生可以重来,其只要稍微注意一下,收敛一些,其为人不要那么张狂,不要那么高调,不要那么贪得无厌,其命运也不至于落到被直接处死,家产被没收的悲惨境地。

所以,明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卷三》讲:”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1 阅读:76
阿云说历史

阿云说历史

学习历史,洞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