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公历的3月31日,也就是3月的最后一天,大家可知道这是个什么日子?它不仅仅是传统的上巳节,同时也是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这个日子的设立时间是在1996年,由原国家教委、劳动部、公安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通知确立,定于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

之所以设定这个节日,旨在通过集中开展安全教育活动,降低中小学生伤亡事故率,保障学生安全并促进其健康成长。数据显示,14岁以下青少年的安全事故死亡率居高不下,校园安全涉及交通事故、溺水、火灾、性侵等20多种隐患。通过系统性安全教育,80%的意外伤害可避免。

那么在这天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记得“一要看,二不闹,三要提”,安全意识不能松。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一要看
观察环境,遵守规则
在校园内,要注意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攀爬栏杆;实验课遵循操作规范,体育课避免危险动作;在道路上,遵守“红灯停、绿灯行”,未满12岁不骑自行车,乘车系好安全带等,这些看似很简单的事情,但是却不能忽略。

如果是在家里的话,要注意远离电源、火源,警惕消毒剂等危险物品,尤其是家里有小孩的,更是要注意。
二不闹
远离危险行为
在这天的时候,不要参与嬉戏打闹,尤其是一些危险游戏,如在机动车道追逐、高空攀爬、水域野泳等。还要注意,禁止携带管制刀具、玩火,拒绝校园欺凌。

在外面的话,要注意远离井盖、电缆等危险区域,不盲目尝试“网红打卡”高风险活动。这个也是对自我的一种保护。
三要提
提高警惕,及时求助
当然遇到危险的时候,应该冷静应对,掌握一些最为基本的常识,比如说火灾时用湿毛巾捂口鼻弯腰逃生,溺水时“智慧救援”而非盲目下水。

当面对霸凌、诈骗或突发事故时,要懂得第一时间联系家长、老师或报警。不要胆小怕事,越怕事越有事。
平时有时间的话,多学习一些急救知识,参与学校安全演练,强化自我保护意识。这个在关键时刻也能帮上大忙。

这个节日的意义,笔者认为还是值得我们去了解的,它不仅能够培养安全素养,提升应急能力,守护生命健康。同时还能推动全民参与,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安全防护网,当然最为关键的是,将安全意识融入教育体系,构建生命至上的社会价值观,能够助力青少年全面发展。
安全无小事,教育日不仅是警示,更是行动的起点。通过“一看、二不闹、三要提”的实践,我们能将安全意识渗透到日常生活中,为青少年的成长筑牢保护屏障。正如历年主题所倡导的“珍爱生命,安全第一”,唯有警钟长鸣,方能守护每一个生命的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