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东北失意:究竟发生什么事,让好政委罗荣桓都坚持解除其职务

有历史深度普及 2024-09-11 03:44:41

陈光一度贵为115师副师长,为什么到东北后职务一降再降,不要说兵团级职务没当上,连主力纵队的司令员也没保住。

以往都习惯于把锅扣到林总头上。当然有这方面原因,接下来我们要说的几件事,都和他扯不开关系,但凡事都要深想一层,才能明白事情运行的深层次规律。

林与陈分别数年,并无太长久的个人矛盾。陈在山东抗战五年多,地位亦未上升到所谓的威胁林指挥位置之地步。毕竟,陈光连萧劲光的地位都威胁不了,何况更上面的人呢。

我们试从陈光到东北后的几件事,看看真正决定陈光后来命运的,还有谁。

一、意气之争非主因

先把水面上的几件事剖析一下,以正视听。

1945年底陈光到东北后,曾与司令发生过一些不愉快的事情。

比如电台问题。主要情节是司令向陈光向电台用于指挥,但没有及时送到。故陈光被指责私扣电台拒不上交云云。电台的重要性在当时特别突出,因山东八路军和新四军黄克诚三师到达东北后,互相之间没有联系,各自为战。黄克诚到东北后找不到东总司令部,尤其是101,后者同样也找不到黄克诚主力所在地。

兵凶战危之际,电台是聚拢力量、求得生存极为关键的工具。

各处都需要电台,东总给延安发的电报每天都很多,但手头只有一部小电台,功率不够,司令吐槽说给延安电报积压十几封太耽误事,又不知黄师(即新四军三师)确切位置云云。

在这种情况下,把手下能掌握的部队的电台调过来集中使用,不失为解决危急最本能的办法。但起初要把陈光手里电台调来的,并不是司令本人,而是彭真和罗荣桓。

彭罗主张,陈光对上联系暂用山东二师(陈率二师行动),把手头电台调归东总。

需要注意的是,司令所在的东总指挥部当时无法与山东二师直接取得联系,发不了报。陈光接到的命令,都是指挥部向东北局彭罗发电,由他们转发。

陈光当然有点不愿意交出电台,拖延了很长时间,待把电台和操作人员向总部上交时,东总已从阜新开往别处,最后也没交成。

司令大概率过了很久之后才知道事情原委,事后批评过陈光无理霸占电台,但火气已不甚大。

隔靴搔痒痒不解,隔岸观火火不热。

电台事件,是当时大军初到,一切比较混乱时出现的种种乱象之一,并不需要上纲上线。

101那时也非小气偏狭之人,不会因为这件事就当场拿下林光。事实上陈光之后并没有脱离一线指挥,1946年1月,陈光以东满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身份,指挥山东七师等精锐主力,打下长春城,消灭伪满军“铁石部队”二万余人,这是一场相当重要的战斗。

什么意思呢?一时的意气之争,并没有立即影响到陈光,其影响是与其他事件混杂之后慢慢发酵出来的。

二、高开低走的陈光

与什么事情混杂呢?

我们还要细细地看看电台事件前后左右的细节。

陈光当时带的电台,是罗荣桓从山东带来的10多部,包括机要人员也都是山东军区的。可以通俗理解为都是罗荣桓直接指挥的,此时要你拿出来给东总使用,却迟迟没落实,谁最生气?恐怕轮不到与山东基本上没啥关系的101,反而是当了陈光多年老首长的罗帅更可能有情绪。

黄克诚当时还来了个神助攻。

当时东总的通信主任张瑞向三师(黄克诚师)提出,抽调一部完整建制电台人员、器材和一个骑兵排的要求。黄克诚马上就决定让七旅调一部电台、人员和一个骑兵排去前总报到,解了前总燃眉之急。只不过黄克诚是出于公心和大局观,颇有大将风度,而不是和陈光比较什么。

目睹此情此景,罗帅又作何想?大概当年往事又会浮上心头。

陈光的军事生涯,如果从1938年开始算,属于高开低走。101受伤离任,陈光一度担任115师代师长,如果干的好的话,慢慢由副转正未始不可能。上可参照粟裕大将,下可比对杨得志在344旅由副转正。即使稍稍年轻、资历稍欠,其终生成就至少是四野兵团司令员起步。

只是此公除了指挥作战是天才,其余方面受限于文化水平和自身悟性,都是一言难尽。尤其是在大局面和性格方面,这是高级领导所必备的素质,然陈光两方面皆有欠缺,难以服众。所以1941年山东局重新分工,陈光居然被分管做财经工作。《中共党史人物传》61卷《陈光》记载此事,只是无奈地点了一下,没有写他在财经方面有什么功绩。这是组织上对陈光的一种排抑,意思很明显,作为115师的代理指挥员,他并不合格。

1943年3月陈光到延安参加学习,临行前115师对他也有一些评价,上引《陈光》这样写:“作战勇敢,指挥果断,治军严格,秉性直爽,但有时也犯骄傲、急躁、固执等毛病。”

乍一看,表扬和批评并存,这在我党的话语体系中似乎不是很严重。但联系陈光的职务和身份,此评价实际上略近负面,限使不是根本上否定,也足以影响组织上对陈光的定性,尤其是罗帅对陈光的判断。

1945年10月挺进东北,对山东将领的使用有绝对话语权的罗帅,并不敢把他推荐到东总参谋长或其他独当一面的位置,而是让他作为辅助性的指挥员参与作战。

相比1937年的八路军主力旅长、1938年的115师代师长,陈光此时的定位非常尴尬,不得不与旧日山东部下同列而战。

但凡有点心,就该深自收敛,打磨心性,专心做事,把旧日毛病改改收收,哪怕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至少做出个态度也行。

电台事件和黄克诚神助攻,无疑加剧了罗帅山东时期对陈光的担心。东北大战方炽,一个用人失误就有可能断送革命前途,如果还是旧毛病,谁敢重用呢。

三、六纵大批冻伤不是陈光的锅

陈光在东北彻底失势,是从六纵司令员上离职。有人说,陈光被免去六纵司令员职务,是因为1947年1月发生的六纵士兵大批冻伤。这属于时空错乱。

六纵大批冻伤,具体时间是1947年1月17日至19日之间,也就是东联部队一下江南作战期间。高书记1947年2月17日向中央呈报一下江南作战情况时提到此事:

“十七日寒流侵入东北,气候骤冷,哈市附近降至零下四十余度,满洲里则至零下五十七度,据悉此为六十年来仅有的现象……我前方部队除作战伤亡两千余人外,在两昼夜内即冻伤八千余人(大部为轻伤,现已痊愈,少数则成残废),故被迫撤退停止作战。”

大批冻伤确有其事,但此时陈光已经离职养病,并不在六纵司令员任上。

离职的原因是司令与陈光在作战部署上有意见分歧,东总意见是先不要过松花江南下,而六纵部队已经做好南下准备,陈光意见是一边看情况一边南下。司令说不动陈光,两人顶了牛,司令一气之下直接把命令下到各师,各师立即按东总意见撤回江北,反倒把陈光的指挥所晾在江南。

此后陈光即离职养病,不久免职,六纵司令员由洪学智接任。再细查东总指挥六纵的来往电报,1947年1月8日焦家岭战斗,东总电令六纵配合一纵作战的电报中,电报抬头是杨国夫(时任六纵副司令员)、刘其人(时任六纵副政委),不管陈光的正式免职命令何时下的,可证此时陈光已经没有指挥权。

总而言之,陈光解职在前,六纵大批冻伤在后,怎么能倒果为因,指责陈光指挥不行呢。

这件事的根本症结,一是司令与陈作战意见不一致,另一个,也是比较关键原因,就精是之前拉法新站战斗之后,一次突如其来的指责。

四、叫停作战

1946年6月,国民党军借第二次四平战役胜利之势,对东联一路狂追。因东联总部作战科长王继芳叛变,东联各部全无抵抗之力,被追到松花江对岸。

国军进攻至拉法、新站一带,东联准备部署梁兴初一师、罗华生二师打一个阻击战,迟滞国军攻势。

拉法、新站位于东满军区,当时陈光担任东满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听说东总这一部署,陈光闻战而喜,与东满军区司令员周保中、政委陈正人商议,自告奋勇前去担任一师、二师的总指挥,打好这场阻击战。

结果是好的,拉法新站战斗全歼国军七十一军88师263团大部和264团一个营(陈明仁的部队),毙伤俘敌1800余人,使国军不敢再向北追击。

但笔者在罗荣桓年谱中发现了两次并不肯定拉法新站战斗的电报。

第一次是战中,当一师准备向新站发动攻击时,彭林罗致电一师不要继续进攻,以免影响和谈局面,进而引发政治上的被动。那时全面内战尚未爆发,从政治上考虑不要给国民党军留把柄,这是大局之虑。

但陈光没有理会,继续加强进攻。

第二次是战后。彭林罗再次致电前线部队,必须停止对新站以西国军控制地域的进攻。从这封电报判断,陈光极有可能指挥两个师要扩大战果,追击国军七十一军。当时战与和交织,绝不能只从军事上考虑问题,罗帅此电体现了深深的政治考量。

有意思的是,这次电报捎带着把周保中也作为纠偏的对象,言下之意是周保中身为东满司令员没有约束好陈光。

打了胜仗不夸,反而要束缚手脚、暗含批评,表明罗帅对驾驭并控制陈光烈火一样的性格,实在没有把握。

再者,陈光过于激进地半道截胡,把本属于东总的指挥权拿到自己手里,直接指挥两个主力师,不管谁在东总当领导,能忍得了这个?

纵观这一系列事件,最终免去陈光六纵司令员职务的实施者固然是101,但真正起到重要决策作用的是罗荣桓。不让陈光担任重要指挥员,不是某一件事彻底否定之,而是长期的、综合的、多起事件的综合判断。毕竟在军队中,不太欢迎太有个性的、经常与上级顶牛的将领,都把精力用在上下顶牛,哪还有精力专心研究打仗呢?

1 阅读:67

有历史深度普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