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8名开国少将最委屈一位,比解方少将还意难平,晚年看淡一切

有历史深度普及 2024-11-07 05:48:37

有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开国将帅中每一个层级都有一个远超同辈的领头人。

比如十大元帅中的朱老总,十大将之粟裕,上将中的萧克,中将的徐立清等等。

虽系坊间议论,不是官方定论,但大概是准确的。

少将层面,有解方镇少将之说,也有贺晋年镇少将之说。

笔者以为,若论资历、战功,贺晋年实不亚于解方将军。贺少将军衔低授,历来也是一个令人惋惜的历史事件。

一、贺晋年的资历

都说贺将军亏,究竟亏在哪,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细节、标准。

1955年大授衔,主要参照的是1952年评定军队干部授予的级别,具体实施则主要依靠1955年颁布的《关于评定军衔工作的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编制军衔》。

十大元帅授予创建人民军队的卓越领导人,大将军衔主要授予军委委员级别的高级将领。

余者,基本按级别来,当然,每个级别都是特例。

第一,正兵团级。少数可授予大将,多数为上将。当时全军共有36名正兵团级干部,其中2人(王树声、许光达)授为大将,33名授为上将,1人授为中将(徐立清)。

第二,副、准兵团级。多数可评为中将。全军共有42名副兵团级干部和57名准兵团级干部,共99名。其中,19位副兵团级和1名准兵团级授为上将,大多是实际担任兵团级职务的高级将领。75人副、准兵团级干部授为中将。1名副兵团级授为少将,3名准兵团授为少将。

贺晋年将军就是全军唯一一位副兵团级授为少将的。

第三,正、副、准军级。多数可评为少将。203名正军级干部中有96名授为中将。

以下正师级以下不参与将军军衔评定,兹不多列。

所以说,坊间为贺晋年少将打抱不平很有道理,他的实际级别那么高,却被很多准兵团级、正军级将领超越。

贺晋年为什么能评为副兵团级呢?

与他早年的经历有关系。

贺晋年是陕西安定县人,今属子长县。这个县名的更改,与贺晋年早期经历有很大关系,所以特意说一说。

我军高级将领评定授予军衔,其中一个重要参考就是各个方向红军的创始过程。比如徐海东是红二十五军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张云逸大将是红七军的主要创始人之一,等等,虽然战功不是特别卓越,但他们早年创建一个方向的红军,对我军发展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贺晋年是红二十七军创始人之一。红二十七军是西北红军主力,谢子长即西北红军的主要创始人,正是在谢子长的直接教导之下,贺晋年得以担任红军高级将领。

西北红军生存环境险恶,又没有中央的高级领导人来主持大局,组建和斗争历程相当坎坷,谢子长就是在历次反围剿战争中屡受重伤,多年不愈,1935年2月不幸伤病恶化去世。

西北红军形成了两个主力军,一个是红二十六军,一个是红二十七军。谢子长去世后,刘志丹成为西北红军最高领导人,另一位领导人高眼镜出任西北军委前敌总指挥部政委,与刘志丹搭班子,贺晋年与其结下不解之缘,之后的人生坎坷,与高政委难脱干系。关于高的事后文细表,我们继续讲贺晋年将军的事。

二、贺晋年战功彪炳史册

贺晋年是有福之人。

1933年4月,中共甘宁青特委发动了一次“水北门暴动”,贺晋年策反国民党甘肃绥靖公署10名士兵起义,渡过黄河与中共党员王儒林、吕振华率领的西北抗日义勇军会合。宁马派骑兵追剿这支小队伍,义勇军寡不敌众被打散。

贺晋年被马家军抓住,马家军把他们拴在马屁股后面押解至一条山骑兵团部关押,只待处决。也是命不该决。当时马鸿逵新谋得宁夏省主席之职,接其老母到银川,马母正好看见骑兵们押着贺晋年等人去枪决,老太太认为出远门前杀生不吉利,便叫放了他们。

贺晋年那时地位不高,马鸿逵也不认识他,便下令免死,把他们编入马家军骑兵。后来贺晋年找了个机会逃走。

徐海东、程子华率红二十五军到达陕北后,与红二十六、二十七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红二十七军番号取消,缩编为81师,贺晋年任师长,张达志任政委。令人唏嘘的是,新中国成立后这位张达志没有受到盘外因素影响,稳稳当当地授予开国中将。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贺晋年81师从红十五军团调出编入红一军团,参加了东征山西的战役,81师在贺晋年指挥下发挥非常出色,最后结束东征撤回陕北时81师负责殿后,贺晋年指挥的非常好。

毛主席对贺晋年印象很深刻,对81师战斗力很认可,亲笔下令以81师为核心重建红二十七军,贺晋年任军长,王平任政委。新中国成立后,王平获授上将军衔。又是一番对比……

纵观抗战前的这些经历,贺晋年当主力师长、当军长,与之同列的高级将领起步都是中将,大部分是上将,甚至红三十师师长陈赓是开国大将。贺晋的起点可以说非常高。

全面抗战爆发后,贺晋年红二十七军缩编为八路军120师两个营,后又升为团。抗战期间留守陕甘宁边区,负责保卫中央。

1946年3月,贺晋年受命前赴东北工作。先后担任合江军区(东北军区的三级分区,北满军区下属)司令员、骑兵纵队司令员、七纵副司令员、十一纵司令员。

我们重点介绍一下他在东北的战功。

贺晋年出身虽然比较偏门,没有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那样大的背景,但因长期独立自主开展斗争,具有很强的应付危局、判断形势、适应环境能力。所以大家可以观察到,贺晋年经历中有两次剿匪工作做的很漂亮,一次是在1937年1月至7月在陕北和关中之间,另一次是北满剿匪。

北满剿匪是典型的新环境、新情况、新敌人、新部队,贺晋年适应的很快,对剿匪部队掌握的很好,指挥灵活,随机应变,剿抚并举,打的胡子土匪们招架不住,即使逃到深山老林里也被揪出来。北满所谓“四大旗杆”谢文东、李华堂、孙荣久、张雨新都是当地土生土长的悍匪,贺晋年打成这样,着实令东北军区高层眼前一亮,101亲自发电嘉奖合江军区全体指战员。这件事大家都不陌生,侦察英雄杨子荣、智取威虎山、消灭座山雕等经典永流传,就不必笔者多讲了。

贺晋年担任七纵副司令员期间,邓华有一段时间因病离开岗位,贺晋年负责指挥,战法库、打彰武、激战公主屯消灭新五军、攻克四平,七纵表现非常好,与一纵、二纵、三纵、六纵等一流主力并肩作战,战斗力可圈可点。

担任十一纵司令员后,贺晋年打的仗也是场场硬。打隆化成功克服上年程子华攻城时的缺点,一战而克。塔山阻击战,贺纵与四纵配合,死战不退,名头虽不及四纵响亮,但东野高层对十一纵的顽强战力洞若观火。入关打密云这场仗,从兵团司令员程子华到十一纵都没有错,非要说错,就得说十一纵这活儿干的太漂亮,三下五除二拿下城池,把傅作义吓到了。

值得一说的是,贺晋年打下石景山后,占领了那里的发电厂。贺晋年很懂政治,向兵团部请示不要切断向城内供电,这一手既赢得了城内民心,也进一步瓦解了守军斗志。

三、与高并非一路人

总的来说,贺晋年战功没得说、资历没得说,为什么新中国成立后,地位突然那样了呢?

其实大授衔之前,贺晋年仍在走上坡路。

四野整编之初,他是十五兵团第二副司令员,兼任四十八军军长,搭档是陈仁麒政委。陈授衔为中将……

结束南征回到东北,任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由于一把手高眼镜负责党政方面事务,军区实际负责工作的是贺晋年和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周桓,周桓是开国上将……

无语凝噎。

要说贺少将这一路真是旺搭档,和他搭档过的将领就没有亏的。

在东北正好赶上抗美援朝,东北军区成了志愿军的总后方。

东北军区先后成立了很多兵种,由于军区仅有贺晋年一位副司令员,他不得不兼任各种新成立的机构或部队的司令员。包括:

1.东北军区防空司令员

2.东北军区干部管理部代理部长

3.东北军区摩托装甲兵司令员

4.东北军区军政学校校长(后改为二十七步兵学校)

5.中朝联合铁道运输司令部司令员

6.沈阳防空区司令员(副司令员刘震是开国上将,旺搭档定律仍在延续)

兼任这么多职务,可见中央和东北局对他的信任。

有鉴于此,中央军委1953年全军干部评级,贺晋年被评定为副兵团级。非常认可。

然而,1955年大授衔,得出那样一个结果。天下闻者,无不侧目。

原因其实也不复杂,就是眼镜的问题。

西北红军系统的代表,除了眼镜,成就最高的差不多就是贺晋年,在军事干部的位置上,而且很重要。

但要说贺晋年就是眼镜系统也不见得。贺晋年到东北时,眼镜已经是东北局核心人物,完全有能力给故旧将领谋一个好位置。但并没有,那时人们都还算尽心于事,没有那么多私心。否则不会第二批组建主力纵队,才让贺晋年当上纵队主官。

定性眼镜的五大主力(懂的都懂,不必明说),名单里也没有他。1954年官方定论,也清清楚楚地把他排除到眼镜系统之外。

到了授衔时,都觉得按标准授上将倒是够,然而……眼镜问题能不考虑吗,组织上给的意见是暂授少将,大概是想等风波过去之后再改。就这么一暂授,永远定格,想再改可难了。

若论真正功业与资历,贺晋年代表西北红军系统当上将是没有问题的,后来军委紧急把已经转到行政系统工作的阎红彦拉回来授予上将就是这个考虑。

人生起起伏伏,有高光自然也会有低潮,贺晋年少将一生功业无亏,虽与上将、中将军衔交臂失之,但也算坏事。了身达命,

贺晋年后来长期在装甲兵系统工作,工作之余看淡一切,喜欢上国画,尤以画竹最见功力,1990年在香港艺术中心包氏画廊还举办了个人画展。2003年,贺晋年寿至93岁仙逝。

作为跨越世纪的革命老人,他身上确有很多可说之处,做的一些工作可作为历史的永远见证。比如在赣西南的剿匪。

国民党军溃退之后,留了很多残兵在各种角落里苟延残喘,其中一股在江西躲在赣西南一带,领头的是原国军赣西南行政专员兼保安司令黄镇中,1949年4月下旬就纠集了2000余人在宁都山区占山守险。

1949年9月贺晋年率兵进剿黄镇中匪部,经过十几天搜索战斗,在宁都翠微峰活捉黄镇中,后将其公审枪毙。之后又进剿其余残匪,将另一匪首肖家壁在井冈山区生擒。江西国民党军残匪就此肃清。

遥想当年红军,所居之地并不全在山崖绝壁,而力求与人民群众融为一体。国民党残匪却如鼠类窜居深山险洞,唯恐人见之逐之。

古人云,在德不在险。斯之谓也。

当年革命的起点,再次见证了蒋家王朝覆灭。井冈山默默无言,坐看风起云涌,静观风流云散。

1 阅读:104

有历史深度普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